髭脈榿葉樹

髭脈榿葉樹

髭脈榿葉樹 (學名:Clethra barbinervis S. et Z.)是榿葉樹科,榿葉樹屬落葉灌木或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灰色,平滑;嫩枝茶褐色,芽卵圓形,頂端尖,鱗片卵狀披針形,葉片薄紙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稀為長圓形,葉柄疏被平展疏柔毛。總狀花序3-6枝成圓錐花序,花序軸和花梗均密被銹色星狀絨毛及混雜於其中成簇的密或稀疏的微硬毛;苞片早落;裂片卵形,花瓣白色,芳香,倒卵狀長圓形,花葯倒箭頭形,花柱紫黑色,蒴果近球形,種子淡黃色,卵圓狀長圓形,近於扁平,7-8月開花;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台灣。日本、朝鮮也有分布。生長於山地疏林中,常見於山地陽坡。常伴有花香、檵木、短柄枹和灌木叢等。土壤為黃紅壤或棕紅壤,在腐殖質層厚的地方、林分鬱閉度0.6左右、光照條件好的地方生長良好。

髭脈榿葉樹具有抗旱、抗寒、吸毒力強是改善環境的優良樹種之一。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2-10米,樹皮灰色,平滑;嫩枝茶褐色,初密被星狀絨毛,有時雜有單毛,漸長被毛稀疏,老枝無毛。芽卵圓形,頂端尖,長7毫米,鱗片卵狀披針形,密被星狀細柔毛。葉薄紙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稀為長圓形,長6-15厘米,寬3-6.5厘米,先端驟然短尖至漸尖,基部窄楔形,嫩葉上面被星狀柔毛,其後無毛,下面密被星狀柔毛及平展或稍捲曲的疏柔毛,其後僅沿脈有疏柔毛或近於無毛,側脈的腋內有白色髯毛;邊緣除近基部全緣外,具銳尖鋸齒,中脈在上面下凹,下面凸起,側脈10-16對,在上面平坦,下面微凸,細網脈在上面不顯,下面微凸而顯著;葉柄長10-30毫米,疏被平展疏柔毛。
髭脈榿葉樹髭脈榿葉樹
總狀花序3-6枝成圓錐花序,長6-17厘米;花序軸和花梗均密被銹色星狀絨毛及混雜於其中成簇的密或稀疏的微硬毛;苞片早落;花梗在花期長3-6毫米;萼5深裂,裂片卵形,長2.5毫米,鈍尖頭,外具肋,密被帶灰色星狀絨毛,邊緣具纖毛;花瓣5,白色,芳香,倒卵狀長圓形,長4-6毫米,寬2-3毫米,頂端近於圓形,中部微凹並呈流蘇狀,兩面無毛,雄蕊10,花絲長3-4毫米,無毛,極稀有少數柔毛,花葯倒箭頭形,長1-1.5毫米;子房密被緊貼的星狀絨毛及銹色絹狀長硬毛,花柱紫黑色,長4毫米,無毛,稀於其基部有 少量短毛,頂端3深裂。蒴果近球形,直徑約4毫米,疏被長硬毛及星狀絨毛,宿存花柱長 5-6毫米;果梗長6-8毫米;種子淡黃色,卵圓狀長圓形,近於扁平,長約1.5毫米,種皮上有蜂窩狀凹槽。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地疏林中,常見於山地陽坡。海拔500米以下生長良好,500米以上生長少見。常伴有花香、檵木、短柄枹和灌木叢等。土壤為黃紅壤或棕紅壤,在腐殖質層厚的地方、林分鬱閉度0.6左右、光照條件好的地方生長良好。
髭脈榿葉樹髭脈榿葉樹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山東、安徽(休寧、歙縣、黃山)、浙江(龍泉、天台山、淳安、昌化)、江西(廬山)、福建和台灣。亦分布於日本、朝鮮。江西廬山、浙江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栽培,生長良好。
髭脈榿葉樹髭脈榿葉樹

繁殖方法

採種:選樹幹通直、無病蟲害、樹齡在18年左右的母樹採種。8月下旬果實成熟,應及時採收。採收後的蒴果經除雜、暴曬、揉搓、漂洗、陰乾、過篩等,得到純淨種子後乾藏。來年3月20日左右撒播。
選地:育苗地宜選在海拔400米左右的山地,且要質地疏鬆、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低、光照條件好、土層較深厚呈微酸性、比較肥沃的黃紅壤土熟地。播種前細緻整地,先均勻撒充分腐熟的農家沼氣肥1000千克,複合肥50千克和呋喃丹顆粒1千克殺地下蟲,深翻後2犁2耙,整平床面土壤,使床面表土粒細鬆散,無大石塊草根等。一般作20厘米的高床,床寬1米,床長5-10米,宜南北延長。用0.5%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床面噴霧消毒1次。土地深翻可在入冬前進行,整地必須1周前將地整好待播。
播種:要保證中國髭脈榿葉樹種子出芽整齊,必須將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先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天后撈出,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用50℃溫水再浸種12小時,撈出種子置於22℃的地方催芽,催芽時經常檢查淘洗翻動種子,當種子超過1/3以上裂嘴時即可播種,種子發芽率為85%。3月20日在整理好的苗床上,將種子均勻撒播於床面。每150-200粒/平方米之間,噴1次透水,蓋細碎黃心土3-4毫米,以不見種子為宜,最後蓋上茅草或稻草保溫保濕,蓋草一定要固定於床面,防止風吹等。

栽培技術

早期管理:4月10日左右當幼苗20%出土後,揭去蓋草,揭草時動作要輕慢,以防蓋草帶掉幼苗。時間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進行,在揭草後及時噴多菌靈溶液一次防止病害。及時清除雜草,除草後結合鬆土進行施肥。施肥應做到“薄肥勤施”、“由稀到濃”。第一次在苗子出齊15天后,施尿素1千克/667平方米。早期幼苗生長特點是需肥需水量較小。同時注意防止鼠、鳥啄食和毀壞苗床。
中期管理:從5月上旬起苗木進入生長高峰期,可以每隔12天施1次尿素肥,每次施1.5-2千克/667平方米,8月上旬停上施尿素肥。為使苗木快速生長,可在每次抽發嫩葉時,噴施適量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使苗木旺盛生長,增加苗木的抗病性。在施肥前2天可進行除草和間苗,第一次間苗在5月中旬,留苗密度為90株/平方米;第二次間苗在6月上旬,留苗60-65株/平方米;最後一次在6月下旬,保留45株/平方米。在除草和間苗前後都要噴水澆灌,保留1.5萬-1.8萬株/667平方米的產苗量。如果水肥管理的好,可以酌情增加產苗量。
後期管理:髭脈榿葉樹苗木從8月上旬開始,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停施氮肥。以增強苗木的抗伏、抗寒性,加速苗木木質化。這樣既有利於苗木的後期生長,也有利於苗木的木質化,提高苗木的抗凍、抗寒能力。翌年3月初即可移栽培育大苗,7年後就可作為行道樹苗進行栽植。
移植培育:祁門縣大多山場都可以移植培育。秋冬季整地,挖穴規格30厘米×30厘米×40厘米,株行距距2米×3米或2.5米×4米,3月上旬栽植,坑內施入基肥或腐殖土。栽植時做到根部舒展,入土深度較原土痕深1厘米,栽後覆土踏實,填土高出地面2厘米。

病蟲防治

幼苗時期容易誘發立枯病、猝倒病、葉斑病等,多發生於4-8月的雨季。可每隔15天左右,噴灑1次敵克松或多菌靈進行防治。如果發現病株,及時清除發病株並燒毀,拔除後在地面可用生石灰消毒,並用50%甲基托布津噴霧2次防治。發現蚜蟲、紅蜘蛛、木虱等危害,採用樂果或敵百蟲交替防治;蠐螬、蛄螻可以用75%鋅硫磷誘殺、毒殺等。

主要價值

髭脈榿葉樹具有抗旱、抗寒、吸毒力強是改善環境的優良樹種之一。樹冠開張呈傘形,樹形、葉形和花序形都很美,近年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行道樹和小區綠化的首選樹種。因其心材潔白無瑕,紋理美觀,是製作烙鐵畫首選的上等原料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