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亭圖

高高亭圖

《高高亭圖》是元代畫家方從義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圖的畫面、結構簡單,近景只有一懸崖,崖上置一茅亭,林木數叢;中景為繚繞的雲氣;遠景為聳立之雙峰。作者以水墨勾染山峰、叢樹,用筆草草、水墨淋漓。造境亦十分險奇,風格縱逸簡括,展現的是一個其氣泊然、其貌充然而超越現實的心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高亭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方從義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62.1cm,橫27.9cm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圖中間有兩山一亭,林木數叢,又一懸崖。近景只有一懸岸,山坡稍陡,只有山道一條通至草亭,山道及茅亭旁有叢林及高大樹木;中景為繚繞雲氣;遠景為聳立著兩座山峰,山頂有樹林裝飾,右上角有隸書“高高亭圖”四字;左邊章草書“李君子高昔於南谷丈人座上會之,今不遠百里求余圖。此已一年矣,醉後縱筆寫之如此,方方壺”。
高高亭圖

創作背景

據畫上題識:“李君子高昔於南谷丈人座上會之,今不遠百里求余圖此已一年矣,醉後縱筆寫之如此,方方壺。”可能方從義十多歲便學道,曾拜謁當時知名的杜道堅,而與李子高有一面之緣。此幅畫贈李子高,也是道教因緣。“高高亭”畫名可能來自子高字號。
在他的題詩中可知,畫家創作時的情景:當其杯酒狼藉,伏案假寐,恍惚間進入了虛幻、下意識的夢境,一種油然的衝動促使他不自覺地起身,揮筆潑墨,開始時比較生硬,酒酣一發,便充分地在紙上揮灑自如,雖用筆草草,確水墨淋漓,奇氣橫溢,生趣盎然的“高高亭”呈現在圖上。

藝術鑑賞

主題

該圖鉤雲點苔,隨意不羈,風格簡逸,而山川精氣更在水墨精微中見出,體現元代道士藉山水追求清靜自然,心靈解脫之哲學,用筆草草,意境無窮。
這幅《高高亭圖》,乍看之下,峰非峰,樹非樹,筆無皴法,墨無濃淡,草率粗略,一團漆黑,幾不成畫。其實,它所展現的是一個其氣泊然、其貌充然而超越現實的心境。

技法

此畫構圖簡潔,全以簡達意。技法上,無論是遠山還是近山均以濕筆直掃而成,墨氣濕潤酣暢,淋漓盡致,可看出畫家有著高超精湛的用墨功夫,勾雲樹法以狂草入畫。《高高亭圖》的筆法是簡單的,但這簡單中又包含了許多輕微細膩的變化幅度;它的章法是直率的,但在這直率中,卻能使人感受到雲氣滿幅、丘壑滿紙;它的線條渾厚、落筆凝重,行筆快捷而到位。

名家點評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凌利忠:《高高亭圖》用簡筆破墨法,間以米點,行筆草草,酣暢淋漓。

歷史傳承

此圖明時為宋犖所有,後入清內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圖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1139頁;《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242-243頁;《故宮書畫圖錄》第五冊,85-86頁。

作者簡介

方從義(活動於公元1338—1378年),江西貴溪人。字無隅,號方壺。元末之際入上清宮為道士,通性命之學,品格高潔。畫山水師米芾、高克恭,是元代後期江西龍虎山上清宮的正一教道士。在他早年修道過程,藉名山大川的遊歷來體認造化奧妙,並以其才學在北方結交許多朋友,如蒙古道士張彥輔與色目進士余闕。其作品大都是山水,多為道友而作。
方從義方從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