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雋

高雋

高雋,男,1963年10月生,安徽淮南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現為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教授(2級,2008年)、博士生導師(2001年)、“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現任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安徽省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任安徽省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安徽省九三學社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常務委員。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編委、責任編輯,《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編委,《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編委,《大學圖書情報學刊》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淮南市
  •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
  • 職業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性別:男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情況,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獲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
1995年3月~1996年10月: 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網路與系統理論研究所進修及合作科研;
2000年8月~2000年10月:在加拿大里加納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合作科研;
2001年7月~2001年8月:在美國聖地亞哥參加SPIE第46屆年會;
2005年1月~2005年2月:在德國Heilbronn University合作科研;
2005年主持中德合作PPP項目與德國HeilbronnUniversity合作科研;
2012年9月~2012年10月: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參加教育部高校綜合行政管理培訓班。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生:《信號與系統》、《人工神經網路概論》;
主講研究生:《人工神經網路原理及套用》、《智慧型信息處理》。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神經網路理論及套用、光電信息處理、智慧型信息處理。
招收博碩研究生:
(1)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智慧型信息處理”和“圖象處理與分析”研究方向;
(2)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和“機器視覺”研究方向。

主要貢獻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防863重點項目1項、國防863項目多項。主持國防973項目,是國防973專家組成員。國防863領域專家。
2003年作為學科帶頭人以“智慧型信息處理”為第一研究方向申報成功“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點、2009年申報成功“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長期從事圖像處理、分析和理解以及智慧型信息處理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以及在工業和醫療領域的高技術研發工作。90年代作為總體組成員和圖像重建組負責人參加了國家科委火炬計畫預備項目“工業CT實驗裝置研製制”和“CHD101型工業CT商業樣機研製”工作,主持過“X射線圖像處理裝置”、“醫用X線圖像處理系統”、“CBS系統中的圖像重建”、“視覺檢測系統關鍵技術”等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發項目十餘項。
出版專著:《人工神經網路原理及仿真實例》、《智慧型信息處理方法導論》、《圖像理解理論與方法》、《仿生偏振光導航方法》,參編工業圖像處理手冊:《Handbuch zur Industriellen Bildverarbeitung》Germany:Fraunhofer IRB Verlag,2007(ISBN 978-3-8167-7386-3 ),發表論文百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
已培養博士23名,其中兩名德國人。已培養碩士百餘名。
2003年作為學科帶頭人以“智慧型信息處理”為第一研究方向申報成功“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點、2009年申報成功“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已培養博士23名,其中兩名德國人。已培養碩士百餘名。
主要論著:
1、《人工神經網路原理及仿真實例》,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8(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十五”規劃教材)。
3、《人工神經網路與自然計算研究進展》,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4.10。
4、《圖像理解理論與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1。
5、《仿生偏振光導航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12。
6、參編工業圖像處理手冊(唯一一位中國學者):《Handbuch zur Industriellen Bildverarbeitung》Germany:Fraunhofer IRB Verlag,2007(ISBN 978-3-8167-7386-3 )。
6、發表論文百餘篇,多篇被SCI、EI和ISTP檢索;獲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

獲獎情況

中科院“百人計畫”,獲擇優資助;
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獲教育部骨幹教師;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
安徽省學科優秀拔尖人才;
安徽省高等學校首批建設創新團隊帶頭人;
安徽省青年科技獎;
安徽省學科優秀拔尖人才;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三等獎各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獲“92'中國CT科技十大進展獎”,'93’亞太CT科技十大進展獎”。
1999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二屆(博士)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0年獲“安徽省第三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