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陵曲子
- 分類:曲藝
- 地區:陝西省高陵縣
簡要介紹,曲藝特徵,主要價值,歷史淵源,使用器具,傳承譜系,保護計畫,
簡要介紹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高陵曲子曲調豐富,在民間老藝人當中傳有:“七十二大調、三十六小調”之稱。最常用、最基本的四個大調是:“月調、背弓調、五更調和金錢調”。運用在演唱中,既可單曲演唱,也能多曲套唱。但是,套曲聯唱有一個嚴格的演唱套路,一般規律是:“月調起月調落”、“月調背弓起,背弓月調落”、“五更調起月尾調落”。
高陵曲子的唱詞方言性、口語性極強。最大特點就是不避方言口語,即興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愛恨情仇溢於言表。既有民間俗曲的質樸,又不失浪漫、狂野的情調。其語言通俗、潑辣,富有北方民族粗獷、豪放的特點。又能傳送出濃濃的民間生活氣息。
曲藝特徵
高陵曲子的主要特徵簡要地可概括為三點:
1、高陵曲子方言性極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避方言土語,即興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愛恨情仇溢於言表,體現在一個俗字上而通俗淺近,既保留了民間俗曲的質樸,同時又具有自然、浪漫、狂野的情調。其語言通俗、潑辣,具有北方民族粗獷、豪放的特色,又傳送著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
2、高陵曲子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大曲和小曲。大曲基本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一個大的片段。小曲一般沒有故事,是某種感情的訴說,或表現人的喜怒哀樂,或表現人的悲傷情愁。
3、高陵曲子的唱詞,有整齊排列的、有長短句組合的,曲子詞是隨藝人意識流動而唱補的即興之作,極具民間性和自賦性。
主要價值
高陵曲子作為土生土長的傳統民間曲藝,集中體現出了高陵地區民間濃厚的風土人情。普查和整理高陵曲子,不但能重新喚起人們對曲子的熱愛,更能進一步保護好民間原生態的曲藝文化形式,同時也為研究高陵民間曲藝的發展脈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恢復高陵曲子原有班社,不但能體現出民間曲藝的多元化,更能豐富老藝人的精神生活。搶救和保護好高陵曲子,不但對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新農村的建設,有著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而且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歷史淵源
陝西省民間各地都有曲子傳唱活動,分為東路、中路、西路曲子三大板塊。高陵曲子屬於中路曲子範疇。曲子起源較早。藝人孫金元,1857年(清鹹豐七年)出生,酷愛曲子,擅長三弦彈奏,以彈唱《古城會》、《五虎戲》最為出名。因其能彈能唱,裝誰像誰,且多才多藝,故在民間有“高陵曲子師祖”之稱。在他的薰染下,曲子紮根民間。經常出現在婚喪嫁娶、娘生娃滿月及民間廟會當中。繼孫金元之後,周尚禮脫穎而出。周尚禮,1864年生,藥惠管委會中王村人,平生以“同發源”店鋪經營為業,熱愛小曲,談曲論唱,為高陵曲子的發展及傳承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周老藝人亦是能彈能唱,他演唱的《雪梅弔孝》、《黑訪》曾轟動一時。尤其是農曆8月初2城隍廟會,最重要的演出時刻非他莫屬。1945年,周尚禮自編自演的《螞蚱靈》在高陵縣境及周邊地區廣為傳唱,為高陵曲子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李文賢也湧現出來。李文賢,1914年出生,通遠鎮人,尤長於三弦彈奏。1951年曾任教於通遠民大,專職教授三弦彈奏技法。1958年曾應邀奔赴東北傳授三弦彈奏技藝。1983年3月,曾協同高陵縣文化館對高陵曲子進行了為期2個多月的蒐集和整理工作。出版了《民間曲子清唱》。郭青海,1925年出生,張卜鄉塬後村人,是高陵曲子湧現的第四代典型人物。其伴奏的四頁瓦為之一絕。四頁瓦拿在他的手中,伴奏起來翻轉自如,碰擊鏗鏘有力,音色脆亮,富有極強的節奏快感。他演唱的《貴妃醉酒》吐字清晰,且字正腔圓,架勢穩中有奇,扮相唱腔雙佳,聽後更是讓人為之叫絕。在四位典型人物的影響下,高陵曲子一路傳唱,為高陵曲子在民間的發展壯大以及傳承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後受文革的影響,高陵曲子停滯不前,蕭落頹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日漸提高,茶餘飯後人們又逐漸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曲子隊又漸獲新生,高陵曲子又回到了民間。
使用器具
高陵曲子伴奏常用的樂器有:三弦、二胡、板胡、斗嗡、四頁瓦、梆子、碰鈴和碟子。文場以三弦作為主奏,二胡、板胡、斗嗡、為副奏;武場以四頁瓦為主奏,梆子、碰鈴、碟子為副奏。
傳承譜系
高陵曲子第一代傳人孫金元,1857年出生,高陵縣崇皇人。截至到2000年,孫金元是高陵曲子在縣境內傳唱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在高陵民間有“曲子師祖”之稱。孫老藝人平生以務農為生,擅長三弦彈奏,以唱古典劇目《古城會》、《五虎戲》最為拿手。在孫金元的薰陶下,高陵曲子遍地開花。二代代表人物周尚禮,1864年生,藥惠管委會中王村人,平生以經營“同發源”店鋪為生計,愛好小曲。高陵曲子無論是從伴奏、還是演唱方面,技藝均得到了提高,曲子隊伍得到了壯大。周尚禮能彈能唱,尤長於三弦彈奏,其演唱的《雪梅弔孝》轟動高陵縣。1945年,周尚禮自編的《螞蚱靈》在縣周邊遍為傳唱。三代代表人物李文賢,1914年出生,高陵縣通遠鎮人,精於三弦演奏,1951年曾任教於通遠民大,教授三弦彈奏技藝。1958年曾應邀赴東北傳授三弦彈奏技法。四代代表人物郭青海,1925年生,張卜鄉塬後村人,平生以唱曲為嗜好,其伴奏的四頁瓦,翻轉自如,鏗鏘有力。他唱起曲來更是字正腔圓,演唱的《貴妃醉酒》簡直是扮唱雙佳,是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繼郭青海之後,楊長工、王康政、郭社會等曲子藝人相繼出現,為高陵曲子的傳承默默奉獻,苦苦廝守著這片精神綠地。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l、 2004——2006年,縣文化館組織人員對全縣曲子行當老藝人進行了詳實的調查、登記、建檔工作。
2、2007年春節前夕,文化館刻意將曲子搬上舞台,給參加新春團拜會的人員演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3、2007年正月十五,高陵曲子應邀到西安城隍廟首屆法會上現場演出。此後,諸家媒體爭相報導,使老藝人們精神倍受鼓舞。
4、2007年4月1日,縣文化館召集曲子會骨幹成員,在塬後村進行了首次集中演練,並成立了高陵曲子會,由郭社會任會長,王康政和劉志賢任副會長,負責曲子活動事宜。
5、2008年正月十二,文化館為曲子開闢專場,進行了高陵曲子展演。
資金投入情況:
1、為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已花費資金2萬元。
2、為成立並組建高陵曲子演唱團已投入各項費用3萬元。
3、調查、蒐集、整理曲子檔案,投入資金1.5萬元。
4、為曲子隊添置器樂,投入資金5千元。
5、為曲子隊2006—2008年出外參演、參賽贊助資金1萬元。
保護內容:
1、已對高陵曲子的班社和老藝人進行了詳實的建檔工作。
2、對有藝術成就的老藝人實行生活補貼制度。
3、挖掘整理高陵曲子在演唱方面的藝術特色。
4、蒐集整理高陵曲子的傳統劇目及新創劇目。
5、定期舉辦高陵曲子演唱大賽,不斷發觀新人,使曲子演唱傳承有望。
五年計畫:
時間:2009年
保護措施:縣非遺中心,申請資金5萬元
預期目標:出版《高陵曲子集》
時間:2010年
保護措施:提供培訓場地
預期目標:開展曲子學唱班
時間:2011—2012年
保護措施:成立曲子藝術研討協會
預期目標:挖掘高陵曲子藝術特色
時間:2012年
保護措施:整合民間曲子隊伍
預期目標:成立高陵曲子演唱團
時間:2013年
保護措施:納入中國小音樂教材
預期目標:推出一批示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