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金書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莒縣
- 出生日期:1955年
- 職業:畫家、書法家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代表作品:《靜水流深—沖憶齋詩稿》《高金書書畫作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
人物簡介,作品成就,概述資料,中國書畫,書畫大家,品味書畫,題畫詩,對其評價,張業法評論文章,
人物簡介
高金書,字聿曰,又字廣凝、默存,號沖憶齋主。一九五五年生,山東莒縣人。 幼承庭訓,酷愛文學,對古典詩詞興趣尤甚,曾在各類媒介發表一百二十餘首詩詞作品。自幼研習書法、國畫,數十年寒暑不輟,於傳統碑帖心摹手追,取法自然,不為古法所縛,又不失其法度。注重字外功夫、畫外功夫,追求靜穆和清雅高古的意境,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
作品成就
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書法美術展覽,有數十件作品被中南海、天安門城樓管理局、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婦女活動中心等國家一級收藏單位和地方省、市的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已在澳大利亞、日本、北京、廣州等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畫展,其作品散見於《書法導報》、《書法》、《中國書法》、《書法賞評》等專業學術雜誌及專業書畫網站。已出版個人作品專集:香港文匯出版社出版《當代名家新作—高金書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靜水流深—沖憶齋詩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花鳥畫家-高金書書畫作品集》等。
北京瀚海拍賣公司2013年春季拍賣會(80期)拍賣記錄:國畫《水果四條屏》成交價27600;
北京瀚海拍賣公司2013年春季拍賣會(80期)拍賣記錄:書法《赤壁懷古》成交價17250元;
北京瀚海 翰海四季(第82期)拍賣會 > 中國當代書畫 >高金書 2007年作 國色天秀 成交價69000元;
北京瀚海翰海四季(第82期)拍賣會 > 中國當代書畫 >高金書 2013年作 富貴圖 成交價63250元;
北京瀚海翰海四季(第82期)拍賣會 > 中國當代書畫 >高金書 2013年作 書赤壁懷古 成交價40250元;
近期書法獲獎:首屆“三蘇獎”全國書法展覽 入展
全國“王安石獎”書法作品展 入展
概述資料
初識高金書先生,是通過友人的一通電話,直呼在山東遇見一位熱情、誠摯、敦厚的優秀書畫家,之後心裡就留下了這個大致概念,等到與高老師相識,果然友言不虛。
我平時素喜塗寫幾筆藝術評論小文,今日提筆寫起高老師,內心實有惶恐。快捷的訊息時代,百度的頭條即可見沈景春老師的那篇洋溢著對高老師深沉熱愛的點評美文。這樣想來,我再寫高老師的書畫,壓力巨大呢。所幸初生牛犢不畏虎,我且憑己女性之敏感,寫一個我感受中的高金書也不妨。
高先生的詩,我沒有刻意去查閱諸多他發表過的篇章。然我和先生用簡訊寫詩詞互通過一些即時感受,內心很感懷,甚至有過招的快感。尤其在先生這個年紀,很多透過詩詞傳遞過來的意境與情懷,遠甚於我輩這般矯情與虛飾。像:心香一瓣萬卷經,塵夢無盡幾時醒?寸心已封波難起,秋風染葉總化萍。花謝去,燕無蹤,方知靈台總是空,人間世事堪惆悵,雨後倚欄看彩虹。我是有相見恨晚,嫉妒崇拜的情緒產生。心想這樣的豁達與釋然,當需多長的磨礪與蛻變?又深蘊著何等的大智慧?
高先生的畫,我看到的是在他工作室的一部分。梅蘭竹菊是傳統文人的摯愛,借畫自品或寄情養性都是中國書畫家們的一股風行。我卻巧然發現先生的與眾不同。雖畫筆所繪依然古物古意,躍然在旁的卻是現時現情,這得益於先生長年對古詩詞的浸潤,長短不一的短句成為整幅畫面的點睛,讓觀者感同身受,唏噓不已。
高金書是特殊的,年齡除給他閱歷的累積之外,更不斷成熟外化他的水墨命痕,在行進藝術終結的生命過程里,他竟然超越年齡之外收穫到更年輕的心態,於是他的水墨變得當代而跳躍,鮮活而愉悅,牡丹在怒放中華貴,桃李在竟艷中逼真,行草狂放而摯烈,隸楷清麗而嚴謹。你可以想像到的最蓬勃的揮毫狀態,透過高金書的書畫作品都窺得真知,此刻你再若有耐心捧杯清茶抑或酌杯小酒,風月就盡在眼收,而天地靈光閃過的那瞬間似乎就劃在你靈魂顫慄的深處。我知道絕不能誇大任何一個純粹的藝術家或者一種純真的藝術形式,但承古而不泥古,內修到外化,這個形容送給高金書是夠得上且還覺少些深刻的。這個倔強地操著濃郁山東口音的老藝術家,藝術追求的執著和他不變的口音緊密不分,讓人驚訝的是他竟然年輕地如此儒雅風情,從他筆下流淌開的宋詞新繪,讓我詫舌之餘還生出“占有”之心,也許某日酒至微熏,我脫口而出幾句吟唱,不是出自容若,竟會是金書手筆,此生有如此修為,何其幸啊!何其美哪!
也許,正因為高金書先生到了這樣一個圓融通達的年紀,他才更自由游弋在他自我的詩書畫境界。我突然發現,任何更多的評述都是畫蛇添足,高金書的可貴,只是因為他是高金書。他一生躬耕完善他自己,進而成就他自己,我想挪改一句義大利的諺語:看一眼高金書的作品,然後再去盡情地生活,即使生活如此面目不堪,而明天捉摸不定。我相信的高金書應該還會繼續沿他認定的藝術道路真摯向前,不言放棄,直至捏得菩提,照非明鏡!
吳沫
2010-9-15
中國書畫
誰都不可否認,中國書畫是華夏民族靈魂的圖譜。幾千年來,人們不僅從中讀出了朝代的更替、人世的興衰,而且從律動的線條、氤氳的畫面中真切地看到了一個民族心靈的景觀。於是乎,字如其人、畫如其人、詩如其人才在煌煌一部中國藝術史上彪炳千秋,才在一支本屬工具範疇的軟毫中注入了深刻的哲學內涵。由此,也才有了歷代書畫大家於筆墨間求道的艱苦歷程。 然而,在“暖風薰得世人醉,不知素箋非商場”的當下,沉澱千年的書香墨韻正在被雨打風吹去。可以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擁有今天這般多的“著名書畫家”,也沒有任何朝代的“著名書畫家”如此缺乏傳統文化的浸潤,年復一年的大賽大展已經讓我們看到這門求道的藝術正在變成一門謀生的手藝甚至招搖撞騙的廣告。於是,有良知的藝術家們頻頻回望那些詩書畫印俱佳的先賢大師,不斷地用自身血脈里的傳統詩情廓清著烏煙瘴氣的文化天空。在我的目光所及,53歲的高金書先生可謂此中的佼佼者。
書畫大家
在山東,許多人知道高金書先生是書畫家。不錯,他筆下迎風挺立的墨竹,雍容華貴的牡丹,聖潔脫俗的荷花以及清高傲世的蘭草甚至空靈的山水都使人過目不忘。但他自己卻更喜愛筆端流淌的詩詞楹聯,這絕非作秀般的模仿古人所謂“吾詩第一,書次之”等等令人發酸的謙恭。我是真心喜愛高先生詩詞的,因為他的詩詞里充滿了一種久違的真誠,充溢著一種現代人難得的古典情懷。他愛中國筆墨,“情系翰墨意難收,昨亦風流,今更風流,流連書香興悠悠。酒醉春秋,筆寫春秋,濡毫揮灑何曾休。。。”他對國學愛之甚深,“學問深湛唯須勤,靈台逸氣超凡塵;悟到燈火闌珊處,天機流露警世人。”他不忘鄉情師恩,“歸鄉獨先進學堂,昔日梅樹已遮窗;但願此身如此樹,長伴恩師送清香。”不難想像,有著如此情懷的詩人,當他把此情宣洩於筆墨之間的時候,不正是古人“書為心畫”、“中得心源”的最好詮釋嗎?
品味書畫
因此,我把高金書先生的詩詞看得很重,就是因為這是走進他書畫世界的最佳線路圖。他的字於古代碑帖切入,既不失法度又取法自然,仿佛要在古代先賢的輝煌中走出一條現代人的朝拜之路。面對真草篆隸皆能的高氏書法,我最偏愛他的行草書,古人云“清與濁”,在高先生的書法中,提、按、頓、挫、無不充溢著一種脫離塵俗的清氣,線條的收與放,點畫的重與輕沒有絲毫的造作之風,完全是一種內心修養的率性表達。走進他的書法,從不拘一格的章法里你可以感到詩情的涌動,從靈動的筆墨間你可以感到詩經般古老旋律的和諧,每一筆,每一線,每一點都象他所衷愛的格律詩詞一樣蘊涵著豐富的內涵。人們常說,“止乎技而游於藝”,高先生的書法本身就是性靈在一方素箋上遊動的軌跡,你可以考究他來自哪一家哪一派,但我感到哪一派都對他產生過影響,但哪一派都無法涵蓋他的全部,因為他揮灑出的是溶整個修養與感悟的“正派”。
題畫詩
應該說,我喜歡高金書先生的國畫作品是源於他的題畫詩的。中國繪畫史的發展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直到蘇東坡說“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至於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無一點俊發,看數尺便倦。”從此國畫有了文人畫與工匠畫之別,但東坡先生給人更深的啟示則是文人畫的特點在於耐讀。高先生的畫作就是如此,讀他的畫既是畫跡的追蹤和畫意的尋繹,更是畫外內涵的感受。先看那風中墨竹,刪繁就簡,寧折不彎的數桿細枝,濃墨寫就的片片竹葉,其運筆的節奏和沉鬱的取勢,不僅能讓人讀到當年板橋的傲骨,更能看到畫家本人在當今社會的滾滾紅塵中那分難得的清醒。再看那牡丹,說實話,當今畫牡丹者多矣,因為商業至上的社會求取富貴的人如過江之鱭的緣故,但求者豈知,牡丹畫富容易畫貴難,如果說“富”是一種有形的財富,那么“貴”則是一種無形卻時時可以感受的品格。因此,高先生筆下的牡丹團墨簇擁,金蕊芳華,永遠是向天而歌從無低頭取媚之態,就象他的題畫詩所言“人生能有幾回春,事業未成霜染鬢;勸君須效牡丹志,萬花叢中勝芳群。”還有他的蘭花他的秋菊,在此無暇去一一賞讀,但可以告訴讀者的是,高先生的畫無論是細勾粗染還是濃墨重彩,沒有一筆不是寫出來的,既然是寫就當可讀,因此,在濃墨中我們讀他的果斷沉著;在淡墨中品他的變化微妙,尤其是那些題跋的長短句,真如畫龍點睛,恰到妙處。
對其評價
當然,對任何藝術來說都不存在完美,或說真有完美的話恰恰偏離了藝術,正象生活中有缺陷才有豐富一樣,高金書也是如此。好在今天聲譽日隆的他並沒有沉醉在身邊的讚美之中,深諳中國古典文化的他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可謂知之甚深,因為老先生講過“虛名得而真氣耗矣,萬事莫不皆然。”我相信高金書先生不僅讀的懂更做得到。
張業法評論文章
籠天地於形內 挫萬物於筆端
—解讀高金書的書法世界 文/張業法
書法被人們稱作中國造型藝術中的最高藝術,作為呈現讀者面前的書法作品無疑是靜止的,但在靜止的卷面中,卻蘊含著書法家對天地生機的深切體悟。唐人張懷瓘稱書法為“無聲之音,無形之象”,恰是點透了書法的真諦。“無聲之音,無形之象”,皆為世間之大者,她包羅萬象,縱橫八方,只有俯瞰天地、胸懷乾坤之人,方能一窺它真實之面目,一撇一捺均為書法家內在的生命力搏動與外在自然界生機活力之間的交感與統一、碰撞與融合,乃是宇宙天地間萬古長存的生命力之頌歌。
右軍因臨池洗筆使池水盡墨,懷素因無錢買紙而書蕉葉,在這商業過分泛濫的時代,在充裕的物質條件下產生的卻儘是沒有筋骨的追名逐利者,使漢字失去了它人格化的源頭和精神的支柱。
可喜的是,在著名書畫家高金書的筆下還能看到一種深入靈魂和血液的敬畏和深愛。書法者,講求“功”和“性”, 古語也有云:“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而功性兼得的人現實並不多。關鍵在於,功易得而性難求。何謂功?即技藝、技巧、嫻熟度;何謂性?性情、風格,甚至是書法家自己的品質道德,都會在一個字里體現出來。不灑脫者不磊落,不謙正者不明朗。其中最難得者,無疑便是風骨了。
高金書的字是有風骨的,正如他的人一樣,深厚的國學功底構成了他書法的基礎,氣質和氣度絕非普通人可比。初看高金書的字,會驚訝於他完美嫻熟的“功”: 從落筆輕重、筆鋒圓轉、收筆利落中,能看出他技巧之熟練、功力之深厚,以及日久天長的不懈。草書灑脫,行書峻拔,隸書蒼虬,楷書秀潤,一氣呵成卻又絲絲入扣,其“功”之圓熟值得激賞。但工藝性的“美”和予人視覺衝擊與感動的“美”是不一樣的:工藝性的“美”更多的是“端”,一板一眼、循規蹈矩的成熟;而另一種“美”,則是以“功”為基礎,卻又已經遠遠勝於“功”的性情。高金書素喜詩詞和國畫,從他的書法中,常常能看出詩詞的雋永、國畫的意境,熔煉之完美和諧。我向來欣賞他的行草,或許也因為稍有些研究與心得,從中能看到更多的門道。行草兼備行書之俊與草書之靈,同時更多地飽含了草書的灑脫,若寫者沒有自信與相合的氣質,絕然是寫不好的。高金書的字從於右任上溯盛唐書風,深功細刻,峻拔高潔,絕無時下扭捏作態之氣,亦無故作艱深的清高,反而由中看出他對於古典文化之髓的明確把握與深厚底蘊,十分難得。看高金書的行草,常常讓人有入畫之境:他書“梵音入耳”,便似真有絲絲梵唱曲折駐耳,心境亦忽忽然有開闊空曠之意;“胭脂洗儘自悟禪”牽絲縷縷,似在塵世的勾連中回望,紅綠世事間蕭然生出空靈曠達之感;“為君傾情為君醉”流露一脈柔情,似從宋詞里款款走出的少女,手持紅牙板呀呀地唱著無垠的路途……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技術亦細膩紮實、穩健成熟,結構的進退避讓,更是有海闊天空之禪意,在似是而非之中,仿佛盤桓著古舊的韻味,詩情濃郁之中透出一股清新與高潔。
“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蘇軾先生對於書法的看法,我一直十分贊同。書法的“神”即風骨,是“性”的具體表現。縱覽古今,且問哪一位傳世的大家不是風骨錚錚呢?或蒼茫或渾厚,或蕭散或纖麗。因為書法的學習和創作絕不是故循前人的再生產,也不能是不斷的重複再重複。高金書的風骨,是融合了古老詩味和人生思考的深婉,峻如高山,秀如雨竹,深如明潭,滿如蟾宮。這種獨特的風骨絕非造作,只因高金書於國學中浸淫已久,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從筆下透了出來,是日久生成的直覺,是歷練許多之後的頓悟,也是最為難得的一種能力。他的淵博和熔煉,使天地乾坤都能包容在一句詩、一幅字之中。
端莊渾厚和靈動跳脫能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往往是讓人驚嘆的。古往今來的大家無不是因其獨特個性與獨特風骨融合,讓世人在敬仰的同時津津樂道於他們的特別。高金書的字,有柳骨,亦有顏筋,更多的是他在端莊渾厚和靈動跳脫中找到一個極妙的平衡點,在兩個看似迥異的風格中遊刃有餘,不由令人驚佩。人如其字,高金書確也是個不肯墨守於陳規的妙人,其書其畫自然也不落窠臼,觀之生喜。高金書的不少條屏都是我十分欣賞的,運筆的節奏快慢適宜,圓轉方轉都隨心自由卻不會令人生出突兀之感。
“詩貴曲,畫貴蓄,書貴藏,學貴悟”不僅是書法之理,也是一切學問之理。高金書的字很好地體現了曲、蓄、藏、悟的藝術,獨樹一幟的風格讓他的字生出深厚素淨的詩韻,若能在融匯的基礎上廣收博採,在行草書和篆隸書之間再加深思以開拓新境,使文字線條跳蕩多姿、靈動深婉,增強書法線條與結構的表現力。大家之說,或將有他一席之位。
(張業法: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山東省文聯副主席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