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邕像

高邕像

《高邕像》是清代任頤創作的紙本淡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中高邕以側立的姿勢站立在畫面一側,將人物刻畫為手持竹竿,腳穿草鞋,在他的身前放著一隻破竹籃,裡面裝著書籍和筆硯,雙目注視著前方,表現一副乞求狀,等待人們的施捨,畫面人物通過對其五官深刻的刻畫,使其表現出生活貧苦、依靠書畫餬口的形象,把高邕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以生動的筆墨、新穎的立意和構思,寄託著作者對畫中人物的深切同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邕像
  • 幅式:立軸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淡設色畫
  • 規格:縱129.4厘米,橫48厘米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任頤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技法,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上的高邕,身軀高大健壯,蓄小髭,亂髮披肩,身穿寬袖粗服,手握竹杖,支持於地,腳穿草履,隨身攜帶竹籃,一付乞丐樣,但竹籃中所裝的卻是筆墨硯和書卷,這就所謂“文丐”。
高邕像

創作背景

任頤是近代海上畫派的代表作家,他除了花鳥、人物畫外,在肖像畫上也有突出成就,1887年作此畫時,作者時年47歲,而高邕比他小10歲,同時處於壯年,又是畫友。高邕生於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號李盒,浙江杭州人,曾做過“縣丞”,後以賣字、畫、文為生,他寓居上海時,與任頤、虛谷等來往甚密,因此,作者對這樣的身世和遭遇深為感嘆。這就是作者為他畫肖像的原由。

藝術鑑賞

主題

作者以高邕賣文度日,形同乞討,作者不是畫文人淪為乞丐,而是畫以文行乞之狀的高邕。這樣既忠實於高邕的身世和遭遇,又暗示出社會對文人的不公正,實際上是反映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作者對高邕的身世和不幸遭遇深表同情:雖是對個人的寫照,但卻寓於深刻的社會內容。

技法

此畫構圖十分簡潔,無任何背景襯托,為了突出高邕的形象。人物造型準確,形象逼肖,生動傳神。眉間流露出心中酸楚又矜持之神態。面部以淡墨勾寫,余者均以色彩渲淡為之。衣紋勾勒精練,筆法蒼勁,用線挺勁。表現了瀟灑飄逸的線條美,除了發揮傳統墨筆人物畫技巧,還適當地吸收西洋人像畫的陰影和明暗,而敷色淡雅,濃墨點睛,神彩煥發。

名家點評

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家安:畫中人物頭像用細線勾勒,淺墨滲赭石稍事渲染,造型準確,生動傳神。花紋線條極為簡煉概括,領略到畫家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作者簡介

任頤(1840—1896),清代畫家:初名潤,字小樓,後改字伯年,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寄寓浙江蕭山。父鶴聲,字淞雲,工寫照;伯年幼時曾得父指授:少年時,曾參加太平軍為旗手。早年在箋扇莊做徒工,後遇任熊,被收為弟子,繼從任薰學畫;中年起在上海賣畫。擅畫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尤工肖像,取法陳洪綬、華苗,重視寫生,勾勒.點簇、潑墨交替互用,賦色鮮活明麗,形象生動活潑,別具清新格凋,年未及壯,已名重大江南北、後得朱耷畫冊,悟用筆之法,雖極細之筆,必懸腕中鋒,自稱“作畫如頤,差足當一寫字”。所畫肖像,細部處可清楚看到每一根鬚眉,曾為虛谷、吳昌碩、高邕之等摯友畫像。其畫在江南一帶,影響甚大,為“海上畫派”之代表人物。傳世作品有《酸寒尉像》軸、《任薰肖像圖》軸、《高邕像》軸;《玩鳥圖》、《天竹雉雞圖》軸等。書法參用畫意,亦奇警不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