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趕犟驢

高蹺趕犟驢

高蹺趕犟驢是陝西地區傳統民間舞蹈之一,起源於800多年前。在眾多張載的傳說中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張載在橫渠鎮設館教學,卻在四川食宿。每到放學的時候張載總是最後一個離開,而吃完飯總是先學生而到。有一個聰明的學生這天放學後躲在門後,想看個究竟。張載以為學生走完了,於是將手杖往胯下一夾,口中念念有詞,手杖變成了一頭驢,只見這驢搖頭擺尾,一瞬間,騰空而起,馱起張載往南飛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蹺趕犟驢
  • 地理標誌:陝西地區
  • 類型:民俗舞蹈
  • 發源地:眉縣青化鄉嘴頭村、西寨村一帶
區域及地理環境,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

區域及地理環境

高蹺趕犟驢
眉縣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全縣轄10個鄉鎮,123個行政村,人口31萬,是一個以糧果漁為主的農業縣。
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川景色秀麗,著名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紅河谷避暑勝地、張載紀念館等名勝古蹟均位於我縣境內,眉縣也是炎帝文化、周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蜚聲中外的27件青銅器就出土於眉縣。
《高蹺趕犟驢》分布在眉縣青化鄉嘴頭村、西寨村等一帶。青化 鄉嘴頭村地處眉縣東南沿山地區的泥峪河邊,南依秦嶺,西靠張載墳塋“夫子墓”,北眺張載祠,東接道教聖地樓觀台。全村1100多口人,土地面積1200餘畝,人員結構單一。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關學宗師張載在這裡著書立說,設館講學,自古以來,這一帶文化意味很濃,張載“厚德載物,注重教化”,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裡人們的文化心裡。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當地人們將一個農村日常娛樂生活片斷高蹺跑驢題材,升華為一個富有生活情趣和很強倫理教化色彩的民間舞蹈《高蹺趕犟驢》, 可以說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

歷史淵源

由於受張載思想的影響,嘴頭村、西寨村、石馬寺一帶的文化意味很濃厚,自古以來帶有傳統文化色彩的民間表演活動更是活躍, 每逢正月十五前後,參加表演的節目多達10餘種,一直到明朝初年,這裡的民眾文化活動便增加了一個獨特而新穎的表演樣式,那就是高蹺跑驢。民國前夕,高蹺跑驢的第八代傳人對其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賦予了新的內涵。《高蹺趕犟驢》游演後,深受百姓喜愛。89年5月參加首屆民間藝術節匯報演出,一炮打響;後經眉縣文化部門的再打造,92年在中國寶雞西部交易會期間亮相,一舉轟動山城,受到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評價;1994年在央視春節晚會上閃亮登場,受到國人讚譽。《高蹺趕犟驢》起源於600多年前的眉縣青化鄉嘴頭村、西寨村、石馬寺村一帶。起初以小品式的民間社火表演形式誕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由於它表演技巧靈活驚險靈活,藝術形象生動逼真,因此,民眾喜於參與,百姓樂於觀看。直到民國初年,經過第八代老藝人的不斷加工提高,逐漸演化為技巧性較高的民間舞蹈《高蹺趕犟驢》。1987年,眉縣文化部門發現這一民間舞蹈後,立即進駐咀頭村,與民間藝人共同開發挖掘這一具有強大藝術生命力的民間藝術表演樣式。經過兩年多的加工和整理,為其編織了故事情節,配製了音樂,設計高蹺鬥智的高難度動作,終於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再現活力。改編後的節目,將廣場和舞台表演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人物的關係更加戲劇化,整個舞蹈就是一出完整的、高品位的民族民間舞蹈小品,它圍繞老少兩對“夫妻”趕驢出行,狹路相逢,從互不相讓到最終兩相謙讓的變化過程結束全局,整個表演情趣橫生,惟妙惟肖,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淋漓盡致,引人入勝。1989年5月,該節目在寶雞市首屆藝術節上一炮打響,當時的《寶雞日報》曾這樣報導:專程前來觀摩的省市專家對記者驚嘆的說:“這個節目拿到全國上演,也是高水平!”
後來,這個節目曾先後在寶雞電視台、陝西電視台、中央衛視等多家媒體演出,並出使德法等國進行文化交流。在“2002年中國演藝成果展”中以其歡快詼諧、幽默風趣、技藝精湛而忝列其中,大放光彩。儘管如此,但該節目挖掘打造的潛力仍舊很大。我們將繼續組織人力、物力,對其進行藝術加工,力爭把這一節目做好、做強、做大,使其真正成為中華民族民間一朵優秀的藝術奇葩。

基本內容

傳統的高蹺跑驢演出形式主要是跑圓場、過河、上坡、下坡、臥驢等,特點在於靈活,熟練而驚險的表演技巧,它作為一個小品式民間舞蹈藝術,起初人驢均綁在一尺左右的的木棍上,按照簡單樸素的故事情節,盡情表演。後經眉縣文化部門的藝術加工,改編後的整個舞蹈就是一出完整的、高品位的啞劇小品,它圍繞老少兩對夫妻趕驢出行狹路相逢,從互不相讓到最終兩相謙讓的變化過程結束全局,節目力求突出一個“犟”字。
表演形式:廣場游演、舞台表演。

基本特徵

1、表演技巧驚險嫻熟。
2、音樂融秦腔、眉戶、眉縣道情為一體,極富地域特色。
3、劇情幽默詼諧、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4、人、驢藝術形象生動逼真,驢極富人性化。

主要價值

1、《高蹺趕犟驢》是地方傳統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典範,具有廣泛代表性。
2、是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精品,極富藝術觀賞性,具有可發展性和推廣性。
3、保護、傳承《高蹺趕犟驢》這一民間傳統舞蹈,對於繁榮民眾文化藝術事業,進行中外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4、弘揚先進文化,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不斷滿足廣大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

瀕危狀況

近年來,隨著影視傳媒業的快速發展,偏遠的青化鄉嘴頭村一帶村民主要依靠觀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來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求;農業現代化的全面實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打工,加之人才和經費嚴重匱乏,因此,民間舞蹈《高蹺趕犟驢》節目停演多年,後繼無人, 瀕危狀況嚴重,亟待保護、挖掘和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