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祥文集》是北京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圖書,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起祥文集
- 作者: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7月1日
- 頁數:627 頁
- 定價:6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0064537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高起祥文集》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編,主要內容包括雜文創作與研究、魯迅研究及其他文論、社會科學發展道路思考、北京文化產業及首都發展戰略研究共四部分內容。
目錄
第一編 雜文創作與研究
雜文創作
談“畫圈”
關於“提”、“選”、“砍”
生日隨感
領導幹部不懂業務怎么辦
怎樣替兒孫著想
有了軍令狀以後
談談“聾”與“啞”
長相知,不相疑
不要打錯了屁股
文學語言與政治口號
糾正不正之風也要“從我做起”
魯迅的戀愛觀
不要提“消滅批評意見”
小議“一哄而起”
“相知”與“相疑”
談對知識分子的“信”與“任”
論“說謊”
別把暑假當做一年的“第三學期”
“無權評價”置疑
“順道來看看”
“分量不夠”
“相輕”與“相損”
運用腦髓,放開眼光,自己來拿——魯迅對待西方文化的態度
乾隆不敢多吃雞蛋與道光沒有喝上片兒湯
談虎話貓錄
一位小姐自動辭職引出的聯想——訪港雜感之一
人事管理的兩個“△”——訪港雜感之二
不該忘卻的人們——進山看望農民老黨員有感
再談一次虎和貓
問問孩子誰還知道朱自清
“水激則悍”的啟示
“拍馬”與“騎馬”
任爾東西南北風
懂經濟、會管理,做合格的領導者
“萬金油”·“賣餡餅”·“跳蚤市場”
逛王府井的一點感觸
劃清形勢教育中的三個界限
安祿山的拍馬術
“貴族”與“平民”
同仁堂的“古訓”
摔盤子的小姐與吹口哨的先生
談“隔膜”
雜文研究
談點寫雜文的體會
瞿秋白雜文的思想高度
雜文印象
分析一兵的雜文《乘風破浪此其時》
新時期雜文讀寫斷想
雜文研究與雜文寫作——在北京人文函授大學的演講
中國雜文發展史概說
魯迅雜文特徵與當代雜文繼承
新時期雜文發展的幾個理論問題
“新基調雜文”理論的失誤
為他人雜文集所作的序言
《說三道四集》序
王景山先生《多管閒事集》序
與他人合作署名的雜文創作與研究
蚯蚓·螃蟹·四化
讀《病梅館記》有感
讀《師說》談“師道”
年少玉成與大器晚成
對兒童的興趣,要誘導不要扼殺——記達爾文童年的遭遇
以“佝僂丈人”為師
漫談“文”與“筆”
對“稍突出”的中青年幹部不要“削平”
支持勤奮好學的青年
魯迅集屈原詩句聯
建國以來雜文發展歷史的回顧
第二編 魯迅研究及其他文論
魯迅研究
略論《兩地書》的思想意義
介紹魯迅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賞析
首都紀念魯迅誕生100周年學術活動
魯迅雜文的思想成就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徵
澄清對魯迅雜文的誤解
把握散文詩的特點,正確理解《雪》和《風箏》
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秋夜》賞析
《野草》研究著述目錄索引(1925-1980年)
《好的故事》賞析
其他文論
不健康的情趣——評《“狐仙”擇偶記》
“三學士”的自我評價觀——讀長篇小說《大學春秋》
中國古代文論風格問題學習札記
華夏正氣篇——讀林則徐詞《高陽台》
熱情豪邁的《愛祖國歌》
電影終歸要靠思想和藝術贏得觀眾
一篇寓意深刻的政治小品——讀《病梅館記》
《詩經》中的愛國主義篇章
介紹王羲之和他的《蘭亭集序》
王羲之《蘭亭集序》譯註
愛山還愛海 山海皆愛之——《游里加湖》賞析
元大都的雜劇藝術
不能否定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方向——“民族文化斷裂”說質疑
一部傑出的解放區長篇小說——談歐陽山的《高幹大》
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經典——論《講話》的歷史功績與現實指導意義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概況
推薦《現代散文百篇賞析》
與他人合作署名的相關論作
從《我的兄弟》到《風箏》——兼與閔抗生同志商榷
古文複合虛詞40種釋義
關於“夜遊的惡鳥”和“夜半的笑聲”
魯迅與屈原
唐伯虎和他的詩(上)
唐伯虎和他的詩(下)
怎樣正確理解魯迅散文詩《好的故事》
如何理解《雪》的思想意義
……
第三編 社會科學發展道路思考
第四編 北京文化產業及首都發展戰略研究
附錄一
附錄二(訪談錄)
附錄三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