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貴陽宣言

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貴陽宣言

《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貴陽宣言》是貴州省林業局在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貴陽宣言
  • 發布地點: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
  • 發布單位貴州省林業局
發展歷史,宣言全文,

發展歷史

2023年7月8日,在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呵護自然之美·促進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主題論壇上,由貴州省林業局局長上台發布並宣讀《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貴陽宣言》。

宣言全文

我們,各承辦方,應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執行委員會邀請,召開“呵護自然之美·促進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主題論壇,於2023年7月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貴陽市現場和遠程會晤。共同關注和探討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建設,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回顧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們深刻認識到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各項目標,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生物多樣性願景的重要性。要實現這一目標,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必須認識到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共同的期盼。綠色發展作為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旨在用最少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的發展,已經成為各方共識。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中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留給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全球已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自然保護地體系並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正積極向科學與和諧發展轉型,高度重視和推進文化多樣性。中國已建立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貴州初步框定梵淨山、西南岩溶兩處國家公園創建區域,完成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布局。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的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使自然保護地的規模和管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建設生態文明,保存珍稀瀕危物種、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態支撐。
2021年,中國莊嚴宣告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將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
我們在此宣告,懷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我們將努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增強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維護生態安全。
為實現以上目標,我們將共同努力:
1.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建立和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人類福祉。堅守良好的自然生態造福人類的初心和使命,根據時代發展和自然保護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要求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人類福祉。
2.堅持嚴格保護,保障世代傳承。我們將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應該保護的地方保護起來,做到應保盡保。努力營造人們能夠享受大自然饋贈和天藍地綠水淨、鳥語花香的美好家園,並為後代留下寶貴的自然遺產。
3.倡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方式。我們將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自然保護的長效機制,採取一切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和空間規劃工具,提高區域保護與管理的有效性,並在全球範圍內擴大保護的範圍。以加快保護物種和基因多樣性,減少或消除當前對生物多樣性的緊急威脅。
4.強調系統觀念,加強整合最佳化。我們將以系統性整合為基礎,強化自然保護地的科學保護和管理。以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原則設定自然保護地,將符合條件的優先整合設立國家公園,同時按照同級別保護強度優先和不同級別服從高級別的原則進行整合最佳化。在管理上,我們將加強依法確權和分級管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施自然保護地的統一設定、分級管理和分區管控,使之在依法保護的框架下更加系統和最佳化。
5.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地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功能。我們充分認識到科學建立和管理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踐行綠色發展觀的重要途徑。我們將平衡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探索自然保護和資源利用的新模式,發展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從保護自然遺產、滿足人民需求、開展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經濟方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使當代人民既能享受到美麗生態環境的饋贈,也能獲得現實的康養體驗。
6.關切自然保護地的傳統知識與生物多樣性惠益的共享。我們支持並承諾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昆蒙框架”的指導,確保利用遺傳資源、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和傳統知識等所產生的貨幣和非貨幣惠益能夠公正公平地分享給自然保護地內原著民和地方社區,並適當保護相關的傳統知識。
7.調和自然保護地與社區經濟發展的關係。我們努力讓自然保護地與當地社區經濟發展之間銜接,幫助原著民和當地社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我們將突出自然保護地產品的生態附加價值,使當地原著民從自然保護地的建立和保護中直接受益,並成為直接參與和促進保護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8.加強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監測與科學研究。通過網路體系構建與合作共贏,我們將加強更廣泛區域的自然保護地野生動植物與生態系統監測,開展更深入廣泛的科學研究。我們將建立統一的調查監測體系,建設智慧自然保護地,使自然保護地體系成為人類科學研究自然、認識自然的觀測站和試驗場,拯救瀕危物種、認識生態過程、修復受損生態系統的諾亞方舟和科學伊甸園。
9.加強自然保護地的管理和監督,嚴格保護自然環境。我們將對自然保護地以嚴格的監管,使之成為自然生態保護的典範和表率之地。我們將與各國政府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環境監督考核,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通過建立一整套體系完善、監管有力的管理制度,促進自然保護地得到有效保護。
10.傳承傳統文化和生態理念,著力構建自然保護地生態文化品牌。傳承和保護豐富的風景名勝資源和多彩的歷史民族文化,讓更廣大的公眾獲享生態文化產品,傳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使之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的陣地。
11.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地的宣教和遊憩功能。我們將推動公眾參與和開展生態教育,讓人們從本地或全球的自然保護地中獲取自然知識,了解自然文化,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和生態觀。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能夠從中獲得身心愉悅的健康體驗。
12.支持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我們理解並支持中國立足國情,繼承和發揚中國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創新成果。我們讚賞中國在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以及為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所作的重要貢獻。
我們將秉持本次宣言,以良好的自然生態造福人類,高質量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能夠更好地呵護自然之美,促進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