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獅子舞

高腳獅子舞

電城《高腳獅子舞》又名《高挑獅子舞》,形成和流傳於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電城鎮《高腳獅舞》起源於明未清初,由電白區電城鎮北街馬師傅創作出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腳獅子舞
  • 流行地區: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
歷史由來,社會流傳,主要價值,藝術價值,民族價值,

歷史由來

據記載,明末清初,在當時的電白縣電城鎮,尚武之風盛行,武館十分興旺,人們習武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城中心北街有一間“健園”武館,平日以舞獅為主,教授武藝。當時,城內的衛生條件很差,瘟疫流行,民眾的健康受到威脅,甚至人亡。
高腳獅子舞高腳獅子舞
有一次,為了慶祝消除了災難及“神誕”,有關部門組織舉辦晚會,要求電城四街各出一套自編自演的節目。 “健園”武館的馬德良師傅接受了此任務。有一天,“健園”武館的馬德良師傅走在街上,不經意一抬頭,發現宮廟的屋頂上立著兩個琉璃瓦製成的小獅子,他忽發奇想:能不能將傳統的醒獅加以改造,在它的腳下加上竹竿,由舞者持竹竿將獅子舞動呢?舞起來會不會好看呢?有了這一想法後,他回到武館馬上找來扎獅的藝人,紮起了“高腳獅”,並組織了舞獅的原班人馬,排練演出。果然,人們被這新穎、奇特的醒獅在高於人群空間舞動而叫好。紛紛拍手贊成。從此“高腳獅子舞”在電城一帶流傳開了。由於“高腳獅子舞”是由兩人挑起舞動的,人們也叫“高腳獅子舞”為“高挑獅子舞”。從此,《高腳獅子舞》又叫《高挑獅子舞》就在電城一帶流傳開了。

社會流傳

“高腳獅子舞”與電城四街流傳下來的“雙鳳朝牡丹”、“金鰲舞”、“麒麟舞”等民間舞蹈,深受人們青眯。文革期間,電城鎮的幾套民間傳統舞蹈節目被禁演,“高腳獅子舞”也不例外,直到1980年才得到恢復和發展。1986年被應邀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節”,在廣州市東方樂園演出了一個多月,2005年10月被邀請參加佛山舉辦的第七屆亞洲藝術節·歡樂亞洲嘉年華巡遊演出,2006年11月參加“廣東省第二屆國際旅遊文化節”,在廣洲天河體育中心演出。
“高腳獅子舞”屬南獅範疇,有自身的特點,它比南獅小,格外小巧玲瓏,生動活潑,以南醒獅的“馬步”、“三角步”等動作為主要舞蹈語彙,加棍頂獅,空中奔騰,形成剛柔相濟,粗獷含蓄,人獅共舞的新穎獨特的藝術風格,廣東省的專家把它劃分為南醒獅類,屬南獅的分支家族。
高腳獅一般是在逢年過節、喜慶節日時表演,有時在村里,有時被邀請到外地表演,無需固定場所,舞台、草坪、沙灘等均可演出。在村民們看來,“高腳獅子舞”能驅走村裡的邪氣,讓人們身體安康,又可增添節日喜慶氣氛,一舉多得。

主要價值

藝術價值

高腳獅子舞紮根於電城民間,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間舞蹈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電城歷史文化的特點,對研究電城古老傳統文化藝術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高腳獅子舞”是電白縣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是廣東省獨一無二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是民間藝術的一枝奇葩瑰寶。

民族價值

高腳獅子舞是電城人民傳統文化突出表現的結晶,寓含電城人的性格、精神、信仰、價值取向,同時,也有民俗學研究素材價值,已受到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
電城“高腳獅子舞”根植於華夏文化的源泉中,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組成部分,對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新文化和諧社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高腳獅子舞是鮮活的民間藝術。在社區和文化交流中是一種友誼交流的橋樑。電城“高腳獅子舞”被應邀珠三角演出,都受到國內外文化人士的好評。一些國外人士把“高腳獅”起名為“中國高腳波斯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