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松陽高腔的起源是在明末清初之時。松陽高腔從元末明初開始已有六百多年的發展歷史。《
松陽縣誌》記載:“松陽好演戲,每年城隍廟唱十七晝夜,公派三十六行湊錢,費款幾及數千,各社亭逢年必演,不愆期,不減短。又日各鄉村,冬,亦有數夜‘鬧冬戲’,每年統計一千餘部。所演之曲調,一日崑腔,曲雖高雅,事有本源;二日搶彈,頗似徽調,事雖杜撰,亦有勸善之意。三日高腔,為白沙岡之土調,曲雖鄙俚,事尤無稽。”稱松陽高腔為“白沙岡之土調”,是被封建社會的上層人士視為“村俗戲文”的貶稱。
這在明清文人的書籍或者文學作品中,有很多相關的記載,比如:在清代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的著作《
雨村劇話》中,有很多關於弋陽腔的表述,其中闡明了高腔就是弋陽腔的一個俗名或者說別名。清代詩人李聲振的著作《百戲竹枝詞》也有類似的記載。從上述兩個文本的記載可以看出盛行於清末民初的弋陽腔因其具有可以“改調歌唱”的特徵,因而被許多地方的戲曲藝術表演者用來學習表演,從而形成了當下社會的各類高腔藝術。松陽高腔或許便是在清末民初之際,這種“改調歌唱”的弋陽腔在松陽地區融入當地社會環境的產物。在1981年編撰的《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中,給松陽高腔這一地方性腔調劇種的詞條解釋是:“松陽高腔是流行於浙江遂昌、龍泉一代,起源於明末清初,盛行於清代光緒年間的戲曲品種。”從中可以明確地知道松陽高腔起源於明末清初這一時間範圍。在20世紀末出版的《松陽縣誌》中,認為“松陽高腔是麗水地區唯一的地方劇種,起源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至道光 年間,頗為興盛”。
文化特徵
角色
松陽高腔的角色早期為生、旦、淨、醜、小(生)、貼、外、夫8個行當,稱“八把交椅”。後期“夫”稱老旦,“貼”稱花且。清末以來,又增加了二旦、作旦、老外、二花、四花等行當。其表演帶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的特色,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音樂特點
松陽高腔的演出保留了戲曲的原始狀態,具有曲調優美、樣式質樸的特點。它的唱腔為曲牌連綴體,曲牌名稱和各地高腔、崑曲類同,但演唱時,句式、詞格可根據需要而隨意變化。曲牌音樂的組成以散句為單位,語言以松陽地方官腔為母體並帶有浙江方言及中州音韻特徵,行腔中常用當地民間小調里的“衣”“呀"“啊”“哈”等襯詞,演員往往根據不同境況和情感,以及戲劇矛盾的起伏、變化而形成甩腔,用假聲進行高八度演唱,與幫腔中的真聲形成對應。常見幫腔、襯腔甩腔同時進行,形成獨特的演唱風格。唱腔旋律屬五聲音階,偶爾用個別變化音做裝飾。松陽高腔原有曲牌100多支,保存下來的有70多支。
器樂演奏
松陽高腔的器樂演奏主要是為唱腔伴奏。伴奏分文、武場。松陽高腔採用管弦伴奏,是高腔系統中較為特別的一種,樂隊器具包括鼓堂(板、鼓兼幫唱)、正吹(笛、嗩吶)、副吹(二胡、嗩吶)、小鑼(兼幫唱)、散手(大鑼、大鈸兼二胡)。
面具
演出時面具可分全面具(如牛頭、馬面、彌勒佛、虎、豹、猴等)、半面具(如加官、漢鐘離、雷公、鐵拐李、財神、四大金剛、判官等)、上半面具(如土地公、狐狸精等),還有拿在身上的面具(如龍、雞等)。
流行地區
由於松陽縣玉岩鎮的白沙崗高腔班演出松陽高腔從未間斷,因而白沙高腔在這一聲腔的傳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陽高腔又被稱作“白沙崗之土調”,“松陽高腔”是20世紀50年代後的稱謂。松陽高腔主要流行於以松陽為中心的浙西南農村地區,遠及閩、贛、皖等地。
代表作品
松陽高腔現存劇目40多個,《夫人戲》《三狀元》《八仙橋》《買水記》《鯉魚記》《火珠記》《酒樓殺家》等是其代表作。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松陽高腔是松陽民間歌謠和當時流傳在周邊地區的戲曲與當地民間歌舞活動相糅合的產物,具有明顯的松陽戲曲地方特色。由於來自於民間,它被廣大的農村民眾所接受,每當新春佳節來到,浙西南的農村民眾都熱心於觀看松陽高腔劇團的精彩演出,這使這一優良的地方劇種有了其生存的市場。松陽高腔為活躍山區民眾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傳承狀況
松陽高腔面臨保護困境:(1)松陽高腔藝人年齡老化,年輕藝人青黃不接,口授心傳的傳承方式面臨挑戰;(2)松陽高腔專業研究者奇缺,高腔劇本和高腔音樂整理滯後;(3)縣內沒有一支正規化的松陽高腔劇團,民間劇團上檔次難,走向市場難,劇團面臨自生自滅危險;(4)縣財政緊張,沒有更多的經濟扶持能力,松陽高腔面臨資金緊缺,無法開展各項搶救和保護工作。
傳承人物
吳陳俊,男,1933年8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高腔(松陽高腔),申報地區為浙江省松陽縣。
陳春林,男,1955年2月出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高腔(松陽高腔),申報地區為浙江省松陽縣。
吳陳基,男,1964年3月出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高腔(松陽高腔),申報地區為浙江省松陽縣。
保護措施
松陽縣各相關部門在整理音樂唱腔、曲牌方面加大投入,做了大量工作。松陽縣專門建立了高腔藝術檔案,總計90卷(盒)。針對劇團創新能力的不足,縣裡還積極鼓勵民間老藝人整理戲曲本子,至今已經整理出58個本子。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松陽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10月29日,2021年松陽高腔藝術文化節暨普濟橋建成500周年慶祝活動在麗水市松陽縣玉岩鎮高腔廣場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