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預科班,簡稱高職預科。高職預科一般指高考完結後沒有考取大學的,在高職高專院校先直接就讀,但是沒有註冊大學的學籍,與一般的大學在校生一同上課。在第二年繼續高考,如果能夠考取就直接就讀該院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職業院校預科班
- 簡稱:高職預科
產生根源,招生方式,與統招區別,招生對象,其它,
產生根源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經過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的超常規發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就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來看,目前正處於需要進一步“規範辦學、強化內涵、突出特色、保證質量、擴大就業、服務社會”的階段。因此,高職教育必須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廣大人民民眾的需求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以突出套用特色和提高質量為核心,找準定位、明確目標、全面深化改革。
為了進一步推進高職教育改革,突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教育部做出了“用三年時間把高職教育的學制從三年全部調整為兩年”的部署。然而,學制調整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牽涉到教育體系的完善配套、教育目標的正確定位與實現、特色的形成與質量的保證、資源的配置與合理地利用、出入口的銜接與社會的認可等等。
學制改革是一項起助推作用的十分重要的改革項目,而建立高職預科制,將會有效地配合學制改革的實施。高職教育的預科制方案可設計為:基本學制兩年、預科一年,鑒於我國目前的高職生源狀況,對於入學成績差的生源,可以進入高職預科班接受一年的高職預科教育,為後兩年的普通高職教育打下初步的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基礎,預科期結束由學校組織必要的考核和少量的淘汰,保證絕大部分進入普通高職班繼續學習;而對於入學成績好的生源,可以直接進入高職普通班接受普通高職教育,在學習期間,使學校的理論課程與企業的實踐課程緊密結合、交替進行、極度強化,以達到高職人才的培養規格,從而滿足社會緊缺人才的需求。
招生方式
統招高職預科雖然屬於單招單考的形式,也要參加考試才能進入高職學習,考試課程:語文、數學、外語以及專業課。語、數、外總分各為100分。專業課分為理論綜合與實踐綜合,各200分。專業課是入學後統一由大學教授教導,不存在基礎薄弱的問題。總分七百分。
統招高職預科考試較易通過。
與統招區別
高職預科升入高職高專後,文憑與在校生活和填報志願入學的考生是一樣,屬於國家正式認可承認的大學在校學生,畢業頒發國家承認的統招文憑。
統招高職預科和統招高職唯一的區別是:晚拿一年畢業證(因為第二年要參加一次考試,考試通過後才能建立學籍檔案)。
招生對象
填報志願未被錄取者或在專科提檔線以下卻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考生。
其它
一、關於高職預科制的基本構想
為了進一步推進高職教育改革,突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教育部作出了“用三年時間把高職教育的學制三年全部調整為兩年”的部署。學制調整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牽涉到教育體系的完善配套、教育目標的正確定位與實現、特色的形成與質量的保證、資源的配置與合理利用、出入口的銜接與社會的認可,等等。 筆者認為,建立高職預科制,將會有效地配合學制改革的實施。高職教育的預科制方案可設計為:基本學制兩年、預科一年。鑒於我國目前高職生源狀況,對於入學成績差的生源,可進入高職預科班接受一年的高職預科教育,為後兩年的普通高職教育打下初步的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基礎,預科期結束由學校組織必要的考核並進行少量的淘汰,保證絕大部分的人進入普通高職班繼續學習;而對於入學成績好的生源,可以直接進入高職普通班接受普通高職教育,在學期期間,使學校的理論課程與企業的實踐課程緊密結合、交替進行、極度強化,以達到高職人才的培養規格,從而滿足社會對緊缺人才的需求。
二、高職預科制以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為依據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推出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LSCED1997)”,高等職業教育應定位於ISCED5B,屬於培養技術套用性人才的專科層次的高等教育。建立高職預科制,開展高職預科教育,相當於LSCED4A,為升入第五層次的LSCED5B作準備。從第三級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口來看,3A與5A、3B與5B之間都是可以直接銜接的,而3A與5B卻不能直接相通。通向5B的3B與通向5A的3A相比更加強調“職業導向”,因為5B 的入學要求還“需要熟練掌握LSCES3B或4A中的專門學科領域”,而這顯然只有在側重職業導向的課程中才能實現。可見,高等職業教育的入口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入口應當是有所區別的,這主要體現在其不同生源在高中階段所分別接受的有不同側重的課程基礎上。
三、德國職教相關學制的成功經驗
德國的教育和就業體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中每類人才均有其各自的培養途徑和明確的工作位置。例如,按工業領域的“職業帶”理論可以對專業人才結構作出劃分:“技術工人”一類的稱為C類人才,主要由“雙元制”體系中的職業教育機構來培養;“工程師”一類的稱為E類人才,主要通過普通高等教育來培養;“技術員”一類的稱為T類人才,其培養途徑有兩條,一是從完成職業培訓並已有若干年職業實踐經歷的C類人才中培養作為CT類人才,二是通過承擔高等職業教育的專科大學來培養TE類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則必須是一個實踐導向的體系,這是由其特定的培養目標所決定的。T類人才知識與技能要求並重,這樣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要求就要並重,故其入學條件也應強調這兩方面的基礎並重。不同的生源各有其優勢但也有其劣勢,理想的解決辦法是在兩個階段之間設計一個“轉換器”,即在進入高等職業教育之前經過一定的過渡課程使學生得到相應的“補習”,在德國專科大學學制確立的同時就建立了專科高中作為其預科性質的學校(相當於我國的職業高中)。無論是專科高中畢業生還是已取得普通大學入學資格的完全高中畢業生,要想進專科大學則還需到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預實習,因為作為專科大學生還有一個具備“足夠的實踐基礎”的要求,這樣有利於高職課程實施,有利於培養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