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做中學" 4》是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依照現行高中數學教材的知識體系,借鑑“做中學”的理念而編寫的《數學"做中學" 4》以“學案”的形式出現,圍繞“做中學”的目的,以問題為線索,每個學習單元分為溫故探新、理解套用、探索拓展、知識再現四個部分,複習課分為基礎過關、拓展提高、課外鞏固三個部分,既有比較容易的基礎題目,又有用於提升能力的具有一定難度的習題;每個單元開頭有學習要點或複習要點,結尾有參考答案,力求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數學"做中學" 4》可作為現行高中數學教材的配套用書,供教學或自習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級中學校本課程系列讀本•數學"做中學"
-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158頁
- 開本:16
- 定價:20.00
- 作者:譚影荷
- 出版日期:2010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331681
- 品牌: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數學"做中學" 4》:高級中學校本課程系列讀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三角函式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 任意角
1.1.2 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1.2.2 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
1.3 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
1.4 三角函式的圖象與性質
1.4.1 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圖象
1.4.2 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性質
1.4.3 正切函式的性質與圖象
1.5 函式Y=Asin(wx+φ)的圖象
複習課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2.2.1 向量加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2.2.2 向量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2.2.3 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
2.3.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運算
2.3.2 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2.4.1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物理背景及其含義
2.4.2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2.5 平面向量套用舉例
複習課
第三章 三角恆等變換
3.1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3.1.1 兩角和與差的餘弦公式
3.1.2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和正切公式
3.1.3 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
3.2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
複習課
後記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 任意角
1.1.2 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1.2.2 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
1.3 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
1.4 三角函式的圖象與性質
1.4.1 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圖象
1.4.2 正弦函式、餘弦函式的性質
1.4.3 正切函式的性質與圖象
1.5 函式Y=Asin(wx+φ)的圖象
複習課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2.2.1 向量加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2.2.2 向量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2.2.3 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
2.3.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運算
2.3.2 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2.4.1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物理背景及其含義
2.4.2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2.5 平面向量套用舉例
複習課
第三章 三角恆等變換
3.1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3.1.1 兩角和與差的餘弦公式
3.1.2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和正切公式
3.1.3 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
3.2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
複習課
後記
後記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是義務教育後普通高中的一門主要課程。課程對於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以及為其他理科科目的進一步學習均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在高中,這種數學教育的性質是一種理想化的追求,是數學老師的最高追求。然而,在高中教學的現實中存在著高考的壓力,十多門不同課程的學習和考試,要實現這種理想談何容易。
現實中有經驗的數學老師指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要達到高考的良好成績,必須經過學會學懂、融會貫通、應考自如和把前面三種狀態上升成“新本能”等四個階段。學生要經歷這四個階段,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和作業練習,這對於老師課堂教學試圖啟發學生、組織有效的合作活動等都是相當困難的。協和的數學老師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在轉制的這幾年中,他們協力和衷,努力拚搏,初步總結出一種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的方法——“高中數學做中學”教學模式,並編寫了這套《數學“做中學”》。這既為老師提供了教學模式的平台,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指引,讓學生在獲得經驗與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和總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以及價值觀和高考能力等方面都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編委會和全體數學老師經過5年多的試驗研究,以數學科學的方法,結合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編寫出這套具有實用價值的《數學“做中學”》。相信數學學科今後會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修改完善,不斷提升,為高中的教育教學,為學生有效學習作出更大的貢獻。
現實中有經驗的數學老師指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要達到高考的良好成績,必須經過學會學懂、融會貫通、應考自如和把前面三種狀態上升成“新本能”等四個階段。學生要經歷這四個階段,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和作業練習,這對於老師課堂教學試圖啟發學生、組織有效的合作活動等都是相當困難的。協和的數學老師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在轉制的這幾年中,他們協力和衷,努力拚搏,初步總結出一種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的方法——“高中數學做中學”教學模式,並編寫了這套《數學“做中學”》。這既為老師提供了教學模式的平台,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指引,讓學生在獲得經驗與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和總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以及價值觀和高考能力等方面都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編委會和全體數學老師經過5年多的試驗研究,以數學科學的方法,結合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編寫出這套具有實用價值的《數學“做中學”》。相信數學學科今後會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修改完善,不斷提升,為高中的教育教學,為學生有效學習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