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立枯病

主要為害幼苗。多發生在2~3葉期,病苗根部紅褐色,生長緩慢。病情嚴重時,幼苗枯萎死亡,引致缺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粱立枯病
  • 病原中文名:立枯絲核菌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真菌
  • 病害類型:真菌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高粱立枯病高粱立枯病
病原拉丁學名: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主要危害作物:玉米大豆甜菜、陸稻等
主要為害部位:幼苗根部

為害症狀

。7~8月生育中後期個別地塊也有發生,為害根部,引致高粱爛根。

形態特徵

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初生菌絲無色,後為黃褐色,具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縊縮,老熟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菌核近球形或無定形,0.1~0.5mm,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μm)。

傳播途徑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是土壤傳播病害。除為害高粱外,還可為害玉米、大豆、甜菜、陸稻等多種作物的幼苗或成株,引致立枯病或根腐病。

發病條件

5、6月份多雨的地區或年份易發病,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參見玉米苗期根腐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