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工藝美術史》主要包括:陶瓷、金屬、染織、服飾、玉石、雕刻、家具、漆器等。在我國近代美術院校建立之初就設定了中國工藝美術史這一基礎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多年間,許多綜合性大學也新增設了設計藝術學院或設計藝術專業,因而,這門以介紹中國古代工藝美術設計的歷史概況、發展線索和演變規律的專業基礎課程也就隨之得到更普遍的重視,這對提高設計藝術專業學生的理論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工藝美術史的編寫一般依據兩條基本的線索:一條是時代線索,另一條是專?線索。作為一門藝術史很難不以時間先後為線索,而且基本上與社會歷史的分期相一致,這一條線索可以把各個歷史時期各個門類的工藝美術串聯起來,形成一幅巨觀的歷史畫卷,展示工藝美術史的整體面貌。另一條線索是各個門類的專題史,如陶瓷史、服飾史、金屬工藝史等,這一條線索有助於發現每一個門類的發展脈絡及演變規律。本教材主要採用第一條線索,這樣可以有較大的包容量和較系統的知識結構。但使用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按照第二條線索進行歸納整理,以便找出清晰的專題發展脈絡。
中國工藝美術史雖然是一門傳統的專業基礎課程,但教學的方式與模式仍然需要不斷地改進,不斷地運用新的、更為科學的、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式,因為僅僅局限於文字的述說以及平面的圖片展示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工藝美術史的專業特點和課程需求,除了“讀萬卷書”,還需“行萬里路”。在適當的情況下,多參觀博物館,在具體的時空環境中觀察、欣賞工藝美術作品,接受全方位的信息,這樣的學習方式會遠比坐在教室里學習要好得多,不僅信息會更準確,而且印象會更深刻,記憶會更久遠。另外,可以參觀相應的工廠、車間、作坊,了解其設計與製作的工藝流程,這對加深工藝美術史的理解大有好處。儘管現代設計的流程與古代的工藝流程有很大區別,但很多品種依然保留了許多傳統的工藝精髓。即便沒有條件去進行實地考察,在課堂上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紙質文本、電子文本、文字資料、影像資料多管齊下,形成立體的信息資源,對於以形象方式存在的工藝美術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簡介
姜松榮
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
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會員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委員
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理事
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湖南省花鳥畫家協會理事
曾應邀赴美國講學,在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與德國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藝術考察。先後主持了四項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在《美術研究》、《美術》、《裝飾》等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並主編高等藝術院校教材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