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經濟學導論》以介紹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觀點和主要內容為宗旨,共分為四篇(20章)。第一篇為基礎理論。著重介紹本學科的理論架構、基本內容和理論依據。第二篇為相互關係。重點探討高等教育在適應並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關係。第三篇為投入產出。主要分析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微觀經濟問題。第四篇為綜合套用。主要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層面,深入探討高等教育領域所面臨的一些熱點問題。雖然第四篇與前述三篇之間的關係性不強,但它在研究的方法與視角、廣度與深度、新穎與實用性等方面卻別具匠心。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教育經濟學導論
- 出版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395頁
- 開本:16
- 作者:武毅英 鄔大光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13518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高等教育經濟學導論》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武毅英,女,江蘇灌雲人,教育學博士,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高教管理室主任,教育經濟管理專業碩士點學科帶頭人。2002年至2006年,曾先後到過挪威、荷蘭、法國、新加坡等國以及台灣地區參加學術會議、訪學和調研。多年來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經濟學、教育統計與測量、台灣高等教育和大學生就業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曾主持並參與20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的研究。已出版專著1部、合著11部,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發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的論文36篇,多篇文章分別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重要刊物轉載,並獲多項省市級科研成果獎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基礎理論
第一章 高等教育經濟學概論
第一節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性質與方法
第二節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與基本內容
第三節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章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經濟理論基礎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經濟理論與高等教育經濟學
第二節 人力資本理論與高等教育經濟學
第三節 西方非主流派經濟理論與高等教育經濟學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社會經濟功能
第一節 高等教育的社會經濟功能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輸送各類專門人才
第三節 高等教育在解決畢業生就業矛盾中的作用
第四節 高等教育在協調公平與效率中的作用
第二篇 相互關係
第四章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與形式
第一節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相互關係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相互關係的主要表現形式
第三節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具體體現
第五章 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第一節 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係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的商品性”問題
第三節 高等教育的市場化”問題
第六章 高等教育與知識經濟的關係
第一節 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徵及衡量指標
第二節 知識經濟賦予高等教育新的內涵、功能和作用
第三節 知識經濟對高等教育的挑戰
第四節 高等教育要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
第五節 高等教育促進知識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
第七章 高等教育與WTO的關係
第一節 WTO的基本規則與協定框架
第二節 高等教育的服務貿易形式
第三節 高等教育市場的開放度與比較優勢
第四節 加入WTO後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五節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第八章 高等教育與第三產業的關係
第一節 高等教育的產業屬性及其變化
第二節 高等教育的產品
第三節 公共產品視角中的教育產業
第四節 發展高等教育產業的意義與預期目標
第九章 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的關係
第一節 資本及資本市場的定義
第二節 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相互介人的意義與形式
第三節 高等教育介入資本市場融資的前提與基礎
第四節 資本市場介人高等教育辦學的動因分析
第五節 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相互介入的可行性
第三篇 投入產出
第十章 高等教育投資
第一節 高等教育投資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形式與渠道的變化
第三節 高等教育投資的構成與比例
第四節 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構成與運行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財政
第一節 高等教育財政的內涵與特點
第二節 高等教育財政的相關指標及構成
第三節 高等教育財政的管理職能與作用
第四節 若干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財政比較
第五節 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
第一節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內涵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各投資主體對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
第三節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成本及其補償
第一節 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及意義
第二節 高等教育成本的構成、類別與核算
第三節 高等教育成本補償的理論依據
第四節 高等教育成本補償制度的實施
第十四章 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
第一節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建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高等教育學生資助形式的分類及利弊分析
第四節 各國的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模式及其比較
第五節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革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的內部經濟效益
第一節 高等教育內部經濟效益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內部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節 高等學校的規模經濟效益
第十六章 高等教育的社會經濟效益
第一節 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的概念
第二節 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實現過程的特點
第三節 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的計量
第四節 提高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
第四篇 綜合套用
第十七章 高等教育與畢業生就業的關係
第一節 經濟學視野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
第二節 教育學視野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
第三節 高校就業率排名與指標的科學性問題
第十八章 收入分配理論在高教領域中的套用
第一節 收入分配理論概述
第二節 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理論的適用性
第三節 收人分配理論在高教領域中的移植與套用
第十九章 產權理論在高教領域中的套用
第一節 明晰產權是深化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關鍵
第二節 現代產權理論及其在高教領域中的移植
第三節 我國民辦高校的產權問題與制度建設
第四節 我國公辦高校的產權實踐
第二十章 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及模式分析
第一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概況與綜述
第二節 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相關背景分析
第三節 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模式歸納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一章 高等教育經濟學概論
第一節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性質與方法
第二節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與基本內容
第三節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章 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經濟理論基礎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經濟理論與高等教育經濟學
第二節 人力資本理論與高等教育經濟學
第三節 西方非主流派經濟理論與高等教育經濟學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社會經濟功能
第一節 高等教育的社會經濟功能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輸送各類專門人才
第三節 高等教育在解決畢業生就業矛盾中的作用
第四節 高等教育在協調公平與效率中的作用
第二篇 相互關係
第四章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與形式
第一節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相互關係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相互關係的主要表現形式
第三節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具體體現
第五章 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第一節 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係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的商品性”問題
第三節 高等教育的市場化”問題
第六章 高等教育與知識經濟的關係
第一節 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徵及衡量指標
第二節 知識經濟賦予高等教育新的內涵、功能和作用
第三節 知識經濟對高等教育的挑戰
第四節 高等教育要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
第五節 高等教育促進知識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
第七章 高等教育與WTO的關係
第一節 WTO的基本規則與協定框架
第二節 高等教育的服務貿易形式
第三節 高等教育市場的開放度與比較優勢
第四節 加入WTO後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五節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第八章 高等教育與第三產業的關係
第一節 高等教育的產業屬性及其變化
第二節 高等教育的產品
第三節 公共產品視角中的教育產業
第四節 發展高等教育產業的意義與預期目標
第九章 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的關係
第一節 資本及資本市場的定義
第二節 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相互介人的意義與形式
第三節 高等教育介入資本市場融資的前提與基礎
第四節 資本市場介人高等教育辦學的動因分析
第五節 高等教育與資本市場相互介入的可行性
第三篇 投入產出
第十章 高等教育投資
第一節 高等教育投資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形式與渠道的變化
第三節 高等教育投資的構成與比例
第四節 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構成與運行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財政
第一節 高等教育財政的內涵與特點
第二節 高等教育財政的相關指標及構成
第三節 高等教育財政的管理職能與作用
第四節 若干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財政比較
第五節 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
第一節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內涵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各投資主體對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
第三節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成本及其補償
第一節 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及意義
第二節 高等教育成本的構成、類別與核算
第三節 高等教育成本補償的理論依據
第四節 高等教育成本補償制度的實施
第十四章 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
第一節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建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高等教育學生資助形式的分類及利弊分析
第四節 各國的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模式及其比較
第五節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革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的內部經濟效益
第一節 高等教育內部經濟效益概述
第二節 高等教育內部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節 高等學校的規模經濟效益
第十六章 高等教育的社會經濟效益
第一節 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的概念
第二節 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實現過程的特點
第三節 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的計量
第四節 提高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
第四篇 綜合套用
第十七章 高等教育與畢業生就業的關係
第一節 經濟學視野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
第二節 教育學視野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
第三節 高校就業率排名與指標的科學性問題
第十八章 收入分配理論在高教領域中的套用
第一節 收入分配理論概述
第二節 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理論的適用性
第三節 收人分配理論在高教領域中的移植與套用
第十九章 產權理論在高教領域中的套用
第一節 明晰產權是深化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關鍵
第二節 現代產權理論及其在高教領域中的移植
第三節 我國民辦高校的產權問題與制度建設
第四節 我國公辦高校的產權實踐
第二十章 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及模式分析
第一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概況與綜述
第二節 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相關背景分析
第三節 我國高教投資體制改革的模式歸納與分析
參考文獻
文摘
列文等人還對一些美國學者提出的“高技術產業對高等教育和智慧型結構的巨大影響,將迫使國家越來越需要培養大批高技術人才”的觀點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從美國經濟發展的前景看,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和運用,只會使各個產業部門降低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因為科學技術越是發達,一些工作越是簡單和容易操作,只要有一點知識技能便可應付自如。另外,還由於僱主們往往更願意僱傭廉價的勞動力,因此美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已不再是能進一步刺激人們提高教育程度的社會結構。“超過教育理論”與主流派理論所堅持的觀點是完全不同的,他們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西方高等教育經濟學思想的演變,是與各國經濟發展形勢和狀況的變化密切相關的。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經濟學所依據的基礎理論,主要還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思想。但是,我國近十多年來的高等教育改革與實踐,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鑑和參考了一些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尤其是主流派經濟學的理論,該理論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投資、規模、成本與效益產生過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而反觀“非豐流派”的經濟理論,雖然在我國還成不了大氣候,但其中的一些觀點和思想,對我們進一步反思人力資本理論的不足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展望新世紀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發展,人們在試圖重構高等教育經濟學科理論體系、重新審視其研究方法的同時,還力圖在學科的理論基礎上進行一番革命。西方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經濟理論基礎主要是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站在“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的理論基礎之上,將各種生產要素視為資本,並將勞動力、生產條件和自然力三個生產要素劃為人力資本和物力資本,認為人力資本可以形成人力資本投資,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經濟學所依據的基礎理論,主要還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思想。但是,我國近十多年來的高等教育改革與實踐,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鑑和參考了一些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尤其是主流派經濟學的理論,該理論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投資、規模、成本與效益產生過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而反觀“非豐流派”的經濟理論,雖然在我國還成不了大氣候,但其中的一些觀點和思想,對我們進一步反思人力資本理論的不足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展望新世紀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發展,人們在試圖重構高等教育經濟學科理論體系、重新審視其研究方法的同時,還力圖在學科的理論基礎上進行一番革命。西方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經濟理論基礎主要是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站在“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的理論基礎之上,將各種生產要素視為資本,並將勞動力、生產條件和自然力三個生產要素劃為人力資本和物力資本,認為人力資本可以形成人力資本投資,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序言
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是一個內外部關係日益複雜的過程。從價值取向來看,現代高等教育已經從古代的單一價值取向中走了出來,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從類型來看,現代高等教育已經包含了公立、私立、公私混合以及營利性的高等教育機構,古代高等教育的公益屬性開始發生動搖;從功能來看,曾經被視為社會中“獨立王國”的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已形成越來越緊密的關聯,無論是那些帶有某些高等教育特徵或屬性的古代中國的太學、國子監和古希臘的學園,抑或是誕生於中世紀歐洲的大學所具有的超然物外、被稱之為“象牙之塔”的一些特質,在今天的大學身上已蹤跡難覓。雖說傳統大學所培養的人才,客觀上也或多或少地為其所處時代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貢獻,但從根本上說,無論是高高在上的有意漠視,還是不由自主的無意忽視,當時的高等教育機構很少關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繫。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之問的良性互動不是天然的,而是在高等教育結構日益最佳化、高等教育功能不斷得到釋放和大學職能由一元走向多元的背景下逐漸形成的,是高等教育系統與經濟社會系統有機統一的產物。一般認為,高等教育與經濟的直接結合是在高等學校第三職能即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出現之後,並且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於19世紀後期試行的新型辦學模式為分水嶺。在此之前,歐美絕大多數大學都將自己與塵世視為兩條互不相交的平行線,對外部經濟社會的發展漠不關心。然而,經濟社會的發展畢竟是一股強大的外在力量,在它的推動下,高等教育最終不得不進行各種樣式的變革,如課程內容改革、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等。在這一過程中,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形成一種必要的張力,相互推動發展。歷史地看,西方高等教育的變革是比較清晰和顯著的,在歷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工業革命以及政治革命的洗禮之後,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引導下,高等教育實現了結構與功能體系的全面革新,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和發揮。
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之問的良性互動不是天然的,而是在高等教育結構日益最佳化、高等教育功能不斷得到釋放和大學職能由一元走向多元的背景下逐漸形成的,是高等教育系統與經濟社會系統有機統一的產物。一般認為,高等教育與經濟的直接結合是在高等學校第三職能即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出現之後,並且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於19世紀後期試行的新型辦學模式為分水嶺。在此之前,歐美絕大多數大學都將自己與塵世視為兩條互不相交的平行線,對外部經濟社會的發展漠不關心。然而,經濟社會的發展畢竟是一股強大的外在力量,在它的推動下,高等教育最終不得不進行各種樣式的變革,如課程內容改革、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等。在這一過程中,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形成一種必要的張力,相互推動發展。歷史地看,西方高等教育的變革是比較清晰和顯著的,在歷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工業革命以及政治革命的洗禮之後,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引導下,高等教育實現了結構與功能體系的全面革新,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