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

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

本書從歷史和國際比較的視角對日本高等教育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是一部全面了解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史的重要著作。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正在給政策決策者和學術研究者提出新的課題。如何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等教育系統,是保障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日本高等教育這一個多世紀,特別是“二戰”後幾十年的發展經驗,對思考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現在與未來的各種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同時,由於作者運用社會學的方法對高等教育進行研究,開闢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途徑,因此本書的研究方法對我國教育理論工作者也具有方法論的參考和借鑑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06年2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教育科學出版社
  • 作者:天野郁夫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頁數:261頁
  • ISBN:9787504131997, 750413199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名著譯叢中的一本,本書從歷史和國際比較的視角對日本高等教育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是一部全面了解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史的重要著作。日本高等教育這一個多世紀,特別是“二戰”後幾十年的發展經驗,對思考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現在與未來的各種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作者:(日)天野郁夫

天野郁夫,日本著名教育社會學家和高等教育學家。1936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1958年畢業於一橋大學經濟學院,196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獲教育學博士學位。他先後在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名古屋大學、東京大學任職,歷任東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院長,日本教育社會學會會長,日本高等教育學會首任會長,日本大學審議會委員,日本學術會議會員等職。現任日本文部科學省國立大學財務經營中心研究部部長。
天野教授的著作頗豐,主要代表作有《考試的社會史》(1983)、《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1986)、《近代日本高等教育研究》(1989)、《大學——變革的時代》(1994)、《教育改革的趨勢》(1995)、《E本的教育系統》(1996)、《教育與近代化——日本的經驗》(1996)、《大學——挑戰的時代》(1999)、《大學改革的趨勢》(2001)、《日本高等教育系統》(2003)等。除此之外,還發表了300多篇論文。天野教授是日本當今最著名的高等教育學家之一,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引論: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學說與制度類型論
一、特羅的發展階段“理論”
二、階段過渡的問題
三、模式與現實
四、美國與日本
五、本·戴維與阿什比
六、“大學”與“高等教育”
七、比較“高等教育”之歷史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章 舊制專門學校:高等教育機構雛形的建立
一、專門學校的建立
二、發展過程
三、留給“二戰”後的遺產
第三章 高等教育機構的設定認定與標準判斷
一、兩種設定認定方式
二、日本的情況
三、設定認定與標準判斷
四、《專門學校令》與私立學校的設定認定
五、《大學令》與私立大學
六、“二戰”後的問題
第四章 地方國立大學的建立與發展
一、高等教育的地方性
二、官學本位主義與地方的教育要求
三、高等教育的地方性結構
四、戰爭期間的改革與擴張
五、地方國立大學的建立
六、縮小中央(東京)與地方的差距
七、探索新的地方性
第五章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與模式
一、大眾化的日本模式
二、高等教育機構的形態與功能
三、大眾化的過程
四、大眾化的衝擊
五、遺留下來的課題
第六章 高等教育制度論:日本模式的摸索
一、問題的設定
二、“雛形”’的建立
三、等級結構的形成
四、“二戰”後的改革
五、新制度的摸索
第七章 大學分類論
一、大學分類的方法
二、大學群的比較分析
三、大學群的特性分析
第八章 日本模式的變化
一、“高等教育系統”論
二、等級結構的性質
三、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
四、教師與學生
五、社會威信的變動
六、中央(東京)與地方
七、等級結構的變動
八、研究與教育
九、變革時期的高等教育
後記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