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

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

《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是2008年7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
  • ISBN:978-7-307-06446-1
  • 頁數:378頁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介紹了流行的微型計算機的硬體組成、常用外設和基礎軟體,詳細講解了各種配件的性能指標、技術參數、選購常識、組裝過程、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同時講解了一些基礎軟體的安裝及設定。
《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在講述原理的基礎上注重實踐,對實際操作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計算機系統
1.1 計算機的發展
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例如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等。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同時也孕育了電子計算機的雛形和設計思路。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發展的五個階段
1.第1代計算機: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磁帶。軟體方面採用機器語言、彙編語言。套用領域以軍事科學計算為主。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2代計算機:電晶體數字計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電晶體主存儲器採用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磁碟。軟體方面出現了以批處理為主的作業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式。套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計算機:積體電路數字計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套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第4代計算機: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套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1.1.1 計算機的發展簡介
計算機(俗稱電腦國際術語計算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它的發明者是約翰·阿塔那索夫教授。它是一種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預,能夠快速對各種數字信息進行算術和邏輯運算電子設備,以微處理器為核心,配上大容量的半導體存儲器及功能強大的可程式接口晶片,連上外設(包括鍵盤顯示器掃瞄器印表機軟碟機光碟機等外部存儲器)及電源所組成的計算機,稱為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或微機,有時又稱為PC(Personal Computer)或MC(Micro computer)。微機加上系統軟體,就構成了整個微型計算機系統(MSC,簡稱微機系統)。
計算機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套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套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範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計算機按其規模和性能一般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運算速度在每秒幾億次以上的稱為超級計算機,其生產難度大,成本高,因此它是衡量一個國家計算機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世界上只有幾個國家具有研製巨型計算機的能力,我國就是其中之一。個人計算機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新機型,是微處理器MPU)為核心組之為“電腦”。當今,計算機有朝著巨型化和微型化兩個方向發展的趨勢。
1.1.2 計算機的類型
1.2 計算機系統
1.2.1 計算機硬體系統
1.2.2 計算機軟體系統
1.2.3 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過程
1.3 計算機硬體
1.3.1 主要配件
1.3.2 其他配件
習題1
第二章:中央處理器
2.1 CPU的發展
2.2 CPU的性能指標
2.3 CPU主流產品
2.3.1 Inter系列
2.3.2 ADM系列
2.4 CPU的選購
2.4.1 識別真假盒裝
2.4.2 選購原則
2.5 CPU超頻
2.5.1 超頻理論
2.5.2 超頻技術
習題2
第三章:主機板
3.1 主機板的結構
3.1.1 CPU插座
3.1.2 晶片組
3.1.3 BIOS晶片
3.1.4 記憶體插槽
3.1.5 PCI插槽
3.1.6 顯示卡插槽
3.1.7 IDE接口
3.1.8 SerialATA接口
3.1.9 SCSI接口
3.1.10 電源接口
3.1.11 主機板跳線
3.1.12 其他接口
3.2 典型主機板晶片組
3.2.1 Inter平台
3.2.2 ADM平台
3.3 選購
習題3
第四章:儲存器
4.1 記憶體儲器
4.1.1 記憶體條的結構
4.1.2 記憶體的技術指標
4.1.3 記憶體的選購
4.2 硬碟
4.2.1 硬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4.2.2 硬碟的性能指標
4.2.3 硬碟的選購
4.3 光碟驅動器
4.3.1 光碟驅動器的分類
4.3.2 光碟驅動器的結構
4.3.3 光碟驅動器的指標技術
4.3.4 光碟驅動器的工作原理
4.4 移動存儲設備
4.4.1 移動硬碟
4.4.2 USB閃盤
習題4
第五章:輸入設備
5.1 鍵盤
5.1.1 鍵盤的分類
5.1.2 鍵盤的選購
5.2 滑鼠
5.2.1 滑鼠的分類
5.2.2 四種滑鼠的區別
5.2.3 滑鼠的選購
5.3 掃瞄器
5.3.1 掃瞄器的結構
5.3.2 掃瞄器的技術指標
5.3.3 掃瞄器的選購
5.4 手寫筆
習題5
第六章:輸出設備
6.1 輸出設備
6.1.1 CRT顯示器
6.1.2 LCD顯示器
6.2 顯示卡
6.2.1 顯示卡的結構
6.2.2 顯示卡的性能指標
6.2.3 顯示卡的選購
6.3 印表機
6.3.1 常用印表機分類
6.3.2 印表機選購
習題6
第七章:機箱與電源
7.1 機箱
7.2 電源
7.3 UPS電源
習題7
第八章:其他設備
8.1 網路設備
8.1.1 網卡
8.1.2 集線器
8.1.3 交換器
8.1.4 路由器
8.1.5 ADSL
8.1.6 雙絞線
8.1.7 網線的製作
8.2 音頻設備
8.2.1 音效卡
8.2.2 音箱
8.2.3 麥克風
8.2.4 錄音筆
8.2.5 語音識別軟體
8.3 視頻卡
8.3.1 技術指標
8.3.2 視頻卡的選購
8.4 觸控螢幕
8.4.1 觸控螢幕的類型
8.4.2 觸控螢幕的原理
8.5 MP3\MP4
8.5.1 性能指標
8.5.2 常見品牌
8.6 DC\DV的選購
8.6.1 數位相機
8.6.2 數碼攝像機
8.6.3 DC\DV的選購
8.7 實訓案例:組建區域網路
8.7.1 實訓目的
8.7.2 實訓內容
習題8
第九章:計算機的硬體組裝
9.1 組裝前的準備
9.2 組裝注意事項
9.3 組裝過程
9.3.1 安裝CPU處理器
9.3.2 安裝CPU散熱器
9.3.3 安裝記憶體條
9.3.4 將主機板安裝固定到機箱中
9.3.5 安裝硬碟
9.3.6 安裝光碟機
9.3.7 安裝顯示卡
9.3.8 安裝電源
9.3.9 連線機箱內部各種線纜
9.3.10 連線機箱外部設備
9.3.11 通電驗機
習題9
第十章:BIOS程式
10.1A WARDBIOS設定和基本選項
10.2 AWARDBIOS設定詳解
10.2.1 標準CMOS設定
10.2.2 BIOS功能設定
10.2.3 主機板晶片組功能設定
10.2.4 電源管理設定
10.2.5 PNP\PCI配置設定
10.2.6 載入BIOS預設值
10.2.7 開機密碼設定
10.2.8 保存並推出與推出不保存
10.3 AMIBIOS設定
10.3.1 Main選單
10.3.2 Advanced設定
10.3.4 Power(電源管理設定)
10.3.5 Boot(啟動設備設定)
10.4 BIOS升級
習題10
第十一章:硬碟的初始化
11.1 硬碟的數據結構
11.2 低級格式化
11.2.1 低級格式化的作用
11.2.2 低級格式化的方法
11.2.3 低級格式化的危害
11.3 分區
11.3.1 分區格式
11.3.2 分區的相關概念
11.3.3 分區方法和過程
11.4 高級格式化
11.4.1 高級格式化的作用
11.4.2 高級格式化的方法
習題11
第十二章:作業系統的安裝與設定
12.1 中文版WindowXP的安裝
12.1.1 準備工作
12.1.2 安裝步驟
12.1.3 驅動程式安裝
12.2 Linux否認安裝
12.2.1 準備工作
12.2.2 安裝紅帽子RedHatLinux9
習題12
第十三章:Window註冊表
13.1 註冊表的定義
13.2 註冊表的結構
13.2.1 配置單元
13.2.2 鍵和子鍵
13.2.3 註冊表和數據類型
13.3 各主鍵的簡單介紹
13.3.1 HKEY-LOCAL-MACHINE
13.3.2 HKEY-CLASSES-ROOT
13.3.3 HKEY-CURRENT-USER
13.4 註冊表的修改
13.4.1 添加新的鍵條目和值
13.4.2 修改註冊表值
13.4.3 刪除註冊表條目
13.5 註冊表備份與恢復
13.5.1 用系統備份功能備份註冊表
13.5.2 實用註冊表編輯器備份註冊表
13.6 註冊表修改案例
13.6.1 隱藏資源回收筒
13.6.2 禁止光碟自動運行
13.6.3 完全註冊WindowXP
13.6.4 加快視窗顯示速度
13.6.5 去掉“更新”選項
13.6.6 加速網上鄰居訪問
13.6.7 自動關閉未回響程式
13.6.8 設定啟動警告信息
13.6.9 加快WindowXP開、機速度
13.6.10 程式開機即運行的新方法
13.6.11 禁止任務管理器
第十四章:計算機病毒與黑客防範
14.1 計算機病毒定義
14.1.1 計算機病毒來源
14.1.2 計算機病毒概念
14.1.3 計算機病毒分類
14.1.4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14.1.5 計算機病毒的規律和現象
14.2 計算機病毒的防範與處理
14.2.1 計算機內部有用信息的損失
14.2.2 人力和計算機時間方面的損失
14.2.3 主要措施
14.3 蠕蟲病毒分析
14.3.1 蠕蟲病毒行為特徵
14.3.2 蠕蟲病毒的傳播
14.3.3 蠕蟲病毒的具體分析
14.3.4 蠕蟲病毒的防範
14.3.5 黑客入侵解析
14.4.1 黑客的定義
14.4.2 黑客入侵的方法
14.4.3 特洛伊木馬
習題14
第十五章:計算機的維護
15.1 計算機日常維護
15.1.1 影響計算機性能的因素
15.1.2 計算機實用注意事項及主要配件的保養
15.2 常用硬體維修工具
15.3 常用維護軟體簡介
15.3.1 硬碟克隆工具nortonghost
15.3.2 硬碟分區工具fdisk.exe、diskgenuis、partitionmagic
15.3.3 硬碟初始化工具DM萬能版
15.3.4 系統最佳化工具Window最佳化大師、超級兔子魔法設計軟體
15.3.5 系統性能設定工具
15.3.6 檔案恢復工具easyrecovery
15.3.7 虛擬主機系統工具virtualPC
習題15
第十六章:故障分析及案例
16.1 計算機故障分析及定位方法
16.1.1 計算機故障分類
16.1.2 硬體故障分析查找方法
16.1.3 軟體故障分析查找方法
16.2 計算機主要配件故障分析
16.2.1 CPU故障分析
16.2.2 主機板故障分析
16.2.3 記憶體故障分析
16.2.4 硬碟故障分析
16.2.5 顯示卡故障分析
16.2.6 電源故障分析
16.3 開機啟動故障分析
16.3.1 計算機詳細啟動過程
16.3.2 啟動類故障分析
習題16
第十七章:計算機典型故障案例分析及處理
17.1 CPU及風扇故障
17.2 主機板故障
17.3 記憶體故障
17.4 硬碟故障
17.5 顯示卡故障
17.6 顯示器故障
17.6.1 CRT顯示器故障
17.6.2 LCD顯示器故障
17.7 軟體故障
習題17
附錄一:WindowXP運行命令集錦
附錄二:WindowXP常見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