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外國教育史(上)》主要內容:為了保證教材的質量,我們開頭就一致同意儘可能地避免抄襲我國解放前和解放後出版的有關外國教育史的書籍,儘可能地利用第一手材料。現在看來,這個共同的約定,我們大家都基本上遵守了,因為全書的大多數章節都是根據第一手材料經過研究而寫成的。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可以反映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歷史真實,也可以使教材的內容更加具體和更加豐富,因而也自然地對問題的論述會深刻一些。為了把教育史的發展脈絡寫清楚,為了使讀者能較清楚而具體地了解外國教育發展的歷史真相,我們不僅適當地充實現代部分的內容,而且對古代和中世紀的歷史也給予足夠的注意。因此,我們在克服過去的教材過分削弱古代部分的偏向方面,付出了較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深切地感到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社會思潮、哲學、科學技術等等對教育的影響極大,不了解這方面的情況,就很難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歷史。為了彌補過去教材以及有關外國教育史著作中在這方面的不足,我們作了初步嘗試,但也只是嘗試而已。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外國教育史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364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載本博
- 出版日期:2001年5月2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1055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外國教育史(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古代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教育
第二章 古代東方國家的教育
第一節 兩河流域的教育
第二節 埃及的教育
第三節 印度的教育
第四節 古代希伯來的教育
第五節 日本的教育
第三章 古代希臘的教育
第一節 斯巴達的教育
第二節 雅典的教育
第三節 畢達哥拉
第四章 智者
第一節 關於智者學派
第二節 普羅泰戈海凳挨拉和高爾吉亞
第三節 智者論教育以及智者的教育活動
第四節 智者的衰落
第五節 伊索克拉底和他的修辭學校
第五章 蘇格拉底
第六章 柏拉圖
第一節 生平
第二節 理念論和靈魂論
第三節 政治觀和教育學說
第七章 亞里士多德
第一節 政治與教育
第二節 心理與教育階段論
第三節 體育
第四節 品格教育
第五節 理性教育
第八章 希臘化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教育概況
第二節 伊璧鳩魯和伊璧鳩魯學園
第三節 斯多葛派和斯多葛派的學園
第四節 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術成就和高等教育
第九章 古代羅馬的教育肯奔全重
第一節 古代羅馬國家的建立
第二節 羅馬共和早期的教育
第三節 羅馬共和後期的教育
第四節 羅馬帝國時期的教育
第五節 基督教的產生和早期基督教會的教育活動
第十章 古羅馬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西賽羅
第二節 昆體良
第三節 奧古斯丁
第二編 中世紀教育
第十一章 西歐早期中世紀教育
第十二章 伊斯蘭國家的教育
第十三章 經院哲學與學校教育的發展
第十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
第十五章 伊拉斯謨
第十六章 拉伯雷
第十七章 蒙田
第十八章 莫爾
第十九章 康帕內拉
第二十章 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第二十一章 路德
第二十二章 日本的教育
第二十三章 印度的教育
文摘
第一編 古代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教育
據人類剃辨嘗學家、考古學家的研究,人類的歷史,大概已有150萬年至300萬年。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是從人類能製造最粗糙的石頭的工具開始的。在漫長的石器時代,人類以採集實物和狩獵作為經濟生活的來源。大約在1.5萬年至1萬年以前,人類就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標誌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於工具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人類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類開始種植穀類和製造陶器。從此,人類開始控制自然。耕種開始後白屑,接著人類便找到了飼養牲畜這種較之狩獵更為複雜的生活手段。考古學家經過長期考察,認為所謂農耕,基本上都是混合農耕,即在種植穀類之外,還飼養牲畜。這種經濟,是新石器時代的特點。在工糠甩說具方面作為新石器時代標誌的是“磨製石斧”。石斧提供了不至於用幾下就破裂的工具,它使人能砍削木料,並將它製成一定的用具,如製造犁、木船、木屋等等。大規模地使用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
另一重大特點。它顯示了人類的極大的請旬幾創造性的開始。織機的出現,也是在新石器時代。這時期的勞動還不可能有專門化的分工,它至多只是在兩性間的分工。在耕種為主的氏族中,女子通常從事耕田,制罐,紡織;男子則看守牲畜,打獵,捕魚,清除土地以備耕種等等。
農耕、飼養牲畜、制陶等待任何一種勞動都需要經驗的積累和運用。原始社會的人在經驗的積累中創造了人類最早的科學知識。每一種工藝的套用,都是以套用科學為基礎;請棄墊迎每一個人的勞動,也都是以他所具有的知識為前提。在原始社會中,青年一代在實踐中從父母那裡接受了教育。每一門學問,都是從父母到子女,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的。
第十五章 伊拉斯謨
第十六章 拉伯雷
第十七章 蒙田
第十八章 莫爾
第十九章 康帕內拉
第二十章 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第二十一章 路德
第二十二章 日本的教育
第二十三章 印度的教育
文摘
第一編 古代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教育
據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的研究,人類的歷史,大概已有150萬年至300萬年。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是從人類能製造最粗糙的石頭的工具開始的。在漫長的石器時代,人類以採集實物和狩獵作為經濟生活的來源。大約在1.5萬年至1萬年以前,人類就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標誌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於工具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人類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類開始種植穀類和製造陶器。從此,人類開始控制自然。耕種開始後,接著人類便找到了飼養牲畜這種較之狩獵更為複雜的生活手段。考古學家經過長期考察,認為所謂農耕,基本上都是混合農耕,即在種植穀類之外,還飼養牲畜。這種經濟,是新石器時代的特點。在工具方面作為新石器時代標誌的是“磨製石斧”。石斧提供了不至於用幾下就破裂的工具,它使人能砍削木料,並將它製成一定的用具,如製造犁、木船、木屋等等。大規模地使用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
另一重大特點。它顯示了人類的極大的創造性的開始。織機的出現,也是在新石器時代。這時期的勞動還不可能有專門化的分工,它至多只是在兩性間的分工。在耕種為主的氏族中,女子通常從事耕田,制罐,紡織;男子則看守牲畜,打獵,捕魚,清除土地以備耕種等等。
農耕、飼養牲畜、制陶等待任何一種勞動都需要經驗的積累和運用。原始社會的人在經驗的積累中創造了人類最早的科學知識。每一種工藝的套用,都是以套用科學為基礎;每一個人的勞動,也都是以他所具有的知識為前提。在原始社會中,青年一代在實踐中從父母那裡接受了教育。每一門學問,都是從父母到子女,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