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污水處理工程實踐

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污水處理工程實踐

《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污水處理工程實踐》以污(廢)水處理為主線,主要內容包括:物理化學法、活性污泥法、人工濕地、生物膜法等的概述,採用這些方法處理污(廢)水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工程實驗與實踐及工程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診斷及解決措施,並對高級氧化技術在水處理中的研究套用現狀作了介紹。《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污水處理工程實踐》系統、簡明地闡述了上述污(廢)水處理技術的相關機理、常用工藝及工程實踐,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著重體現了實用性。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污水處理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1頁
  • 開本:16
  • 定價:26.00
  • 作者:朱靜平 王中琪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303044
  • 品牌: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污水處理工程實踐》: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教材·污水處理工程實踐》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實驗和實踐教學教材,也可供從事水處理的科研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物理化學法處理工業廢水工程實踐
第一節 混凝沉澱法概述
第二節 氣浮分離法概述
第三節 吸附分離法概述
第四節 離子交換法概述
第五節 物理化學處理方法涉及的主要實驗
第六節 工程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診斷

第二章 活性污泥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工程實踐
第一節 好氧活性污泥法概述
第二節 主要處理工藝及實踐
第三節 工程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診斷

第三章 人工濕地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工程實踐
第一節 人工濕地概述
第二節 主要處理工藝及實踐
第三節 工程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診斷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處理工業廢水工程實踐
第一節 厭氧活性污泥法概述
第二節 主要處理工藝及實踐
第三節 工程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診斷

第五章 生物膜法處理工業廢水工程實踐
第一節 生物膜法概述
第二節 主要處理工藝及實踐
第三節 工程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診斷

第六章 高級氧化技術處理工業廢水的研究與套用
第一節 臭氧氧化法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與套用
第二節 Fenton催化氧化法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與套用
第三節 電催化氧化法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與套用
第四節 光催化氧化法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與套用
第五節 高級氧化技術的聯合套用
參考文獻

文摘

插圖:


2.吸附電中和作用
吸附電中和作用是指膠粒表面對帶相反電荷離子有強烈的吸附作用。由於這種作用中和了膠粒部分電荷,降低了其靜電斥力,ε電位也隨之減小,因此容易與其他顆粒接近而相互吸附失去穩定性。但與此相反,帶相反電荷離子投加量過大,會使原來帶負電荷的膠粒變為帶正電荷的膠粒(或與之相反的情況),膠粒問會出現斥力和芒電位增加,此時便發生再穩現象。
3.吸附架橋作用
吸附架橋作用是離子物質與膠粒的吸附與橋聯,也可說是兩個帶同種電荷膠粒,中間由一個帶相反電荷小膠粒電性相吸而連線在一起。高分子絮凝劑具有線性結構,它們帶有能與膠粒表面某些部位起化學變化的化學基團。當二者相互接觸時,基團能與膠粒表面發生特殊反應而吸附;高聚物的其他部分則伸展到溶液中,可以和另一個膠粒發生吸附,這樣高分子聚合物就起到架橋作用,使絮體長大脫穩。若高分子混凝劑量過大,相應的膠粒少,上述高聚物的伸展部分粘連不上第二個膠粒,時間過長就會被原膠粒吸附在其他部位上,這個高聚物便失去架橋功能,使膠粒處於穩定狀態。此時,膠粒產生了再穩現象。過量投加藥劑使處理效果惡化正是這個原因。此外,還應注意已架橋失穩的膠粒,不可再長時間劇烈攪拌,避免高聚物從另一膠粒表面脫開,重又卷回原膠粒表面,導致再穩現象發生。高聚物被吸附在膠粒表面,是由於理化作用,諸如范德華引力、靜電引力、氫鍵、配位鍵等,還取決於聚合物和膠粒表面的化學結構特點。
4.沉析物網捕作用
當金屬鹽類(鐵或鋁鹽)、金屬氫氧化物與石灰做混凝劑時,經水解後形成的大量氫氧化物固體從水中析出、下沉,它們可以網捕卷帶水中膠粒形成絮狀物。這種作用基本是一種機械作用,混凝劑投加量與被除去的膠體雜質量成反比,即膠粒越少,投加絮凝劑越多,反之越少。
在混凝過程中,上述作用往往同時存在,只是在一定情況下可能以某種作用為主。

序言

近年來,污(廢)水處理方面的教材、專著較多,但這些教材及專著主要針對基礎實驗展開,如實驗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術、實驗設計、實驗數據分析處理、水質監測分析方法等。結合實際污(廢)水處理工程,探討工程操作運行過程中涉及的實驗及工程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診斷方面的教材或專著較少。
編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及工程實踐經驗,從水污染控制課程的教學內容、實踐環節的思考,以及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對教學的反饋建議,形成了編寫本書的思路和大綱。本書是對實踐教學內容的補充,通過本書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在污水處理技術套用方面思考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本書主要從污(廢)水處理工程的實際出發,對物理化學法、活性污泥法、人工濕地、生物膜法、高級氧化技術等在實際工程套用過程中涉及的工程性實驗,以及污水處理工程運行中可能出現問題的相關內容進行了闡述分析,目的明確、方法具體、針對性強。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實驗和實踐教學教材,也可供從事水處理的科研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共分為六章,由朱靜平、王中琪主編。各章節編寫人員分別為:譚江月(第一章)、康軍利(第二章、第三章)、朱靜平(第四章、第五章)、王中琪(第六章)。
本書編寫中引用了一些文獻、資料及其圖、表和數據,在此向相關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謝。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及環境工程系領導及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