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骨傷內傷學》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編寫,保持了中醫特色和中醫理論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堅持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在教材內容的深廣度方面注意教學的實際需要和本學科發展新水平,同時儘量減少各學科間內容的不必要重複和脫節,以保證五年制骨傷專業教學計畫得以實施。本系列教材由國家中醫管理局組織北京針灸骨傷學院、福建中醫學院、廣州中醫學院、江西中醫學院等十七所高等中醫院校專家、教授集體編寫,供全國等中醫院校五年制骨傷專業使用。中醫骨傷科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保障人民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中醫教育事業的發展,中醫骨傷科已由單一的學科發展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原編的全國高等醫藥院校統編教材《中醫傷科學》已不能適應骨傷專業教學需要。本系列教材包括《中醫骨傷科發展史》、《中醫骨傷科各家學說》、《中醫骨傷科古醫籍選》、《中醫骨傷科基礎》、《中醫正骨學》、《中醫筋傷學》、《中醫骨病學》、《骨傷內傷學》、《創傷急救學》、《骨傷科生物力學》、《骨傷科X線診斷學》、《骨傷方劑學》、《骨傷科手術學》及《實驗骨傷科學》等十四種。這是建國以來五年制骨傷專業的第一套教材。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骨傷內傷學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173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衛生出版社
- 作者:張安楨 沈敦道
- 出版日期:199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7001240, 978711700124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骨傷內傷學》屬於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供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五年制骨傷專業使用。也是建國以來五年制骨傷專業的第一套教材,對保障人民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內傷概論
第一節 祖國醫學對內傷的認識
第二節 內傷的定義與分類
第三節 內傷的病因病機
第四節 內傷的臨床表現
第五節 內傷的辯證方法
第六節 內傷的治療方法
第七節 內傷的急救
第二章 損傷內證
第一節 內傷血證
第二節 內傷疼痛
第三節 內傷發熱
第四節 內傷昏厥
第五節 內傷嘔吐
第六節 內傷口渴
第七節 內傷癃閉
第八節 內傷便秘
第九節 內傷腹脹
第十節 內傷咳喘
第十一節 內傷眩暈
第十二節 內傷不寐
第十三節 內傷健忘
第十四節 內傷驚悸
第十五節 耳目失聰
第十六節 內傷麻大
第十七節 內傷痿軟
第十八節 內傷痹證
第十九節 內傷食少
第二十節 內傷頭痛
第三章 頭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顱骨骨折
第三節 頭部內傷
第四章 胸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胸部扭挫傷
第三節 肺部震盪
第四節 氣胸
第五節 血胸
第六節 瘀貫胸脊
第七節 胸部陳傷
第五章 腹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腹部挫傷
第三節 腹部屏傷
第四節 腹部擠壓傷
第五節 內臟破裂傷
第六節 腹膜後血腫
第七節 腹部陳傷
第六章 腰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腰部氣血傷
第三節 瘀貫腰脊(脊髓震盪傷)
第四節 腎挫傷
第五節 腰部陳傷
第六節 海底傷(會陰部損傷)
第七章 擠壓藥
第一節 四肢擠壓傷
第二節 筋膜間隔區綜合徵
附方索引
第一節 祖國醫學對內傷的認識
第二節 內傷的定義與分類
第三節 內傷的病因病機
第四節 內傷的臨床表現
第五節 內傷的辯證方法
第六節 內傷的治療方法
第七節 內傷的急救
第二章 損傷內證
第一節 內傷血證
第二節 內傷疼痛
第三節 內傷發熱
第四節 內傷昏厥
第五節 內傷嘔吐
第六節 內傷口渴
第七節 內傷癃閉
第八節 內傷便秘
第九節 內傷腹脹
第十節 內傷咳喘
第十一節 內傷眩暈
第十二節 內傷不寐
第十三節 內傷健忘
第十四節 內傷驚悸
第十五節 耳目失聰
第十六節 內傷麻大
第十七節 內傷痿軟
第十八節 內傷痹證
第十九節 內傷食少
第二十節 內傷頭痛
第三章 頭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顱骨骨折
第三節 頭部內傷
第四章 胸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胸部扭挫傷
第三節 肺部震盪
第四節 氣胸
第五節 血胸
第六節 瘀貫胸脊
第七節 胸部陳傷
第五章 腹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腹部挫傷
第三節 腹部屏傷
第四節 腹部擠壓傷
第五節 內臟破裂傷
第六節 腹膜後血腫
第七節 腹部陳傷
第六章 腰部內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腰部氣血傷
第三節 瘀貫腰脊(脊髓震盪傷)
第四節 腎挫傷
第五節 腰部陳傷
第六節 海底傷(會陰部損傷)
第七章 擠壓藥
第一節 四肢擠壓傷
第二節 筋膜間隔區綜合徵
附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