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匠心》一文出自《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作者是宋朝的沈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高益匠心》
- 創作年代:宋朝
- 作品出處:《沈括·夢溪筆談·書畫》
- 文學體裁:筆記類
- 作者:沈括
原文,注釋,譯文,出處,作者,成就,
原文
相國寺①舊畫壁,乃高益②之筆。有畫眾工奏樂一堵③,最有意④。人多病⑤擁⑥琵琶者誤撥下弦,眾管⑦皆發“四”字⑧,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撥⑨乃掩⑩下弦,誤也。余以謂非誤也。蓋管以發指為聲,琵琶以撥過為聲,此撥掩下弦,則聲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注釋
①相國寺:也叫大相國寺,在今河南開封。始建於北齊,原名大建國寺,後被毀,唐代重建後改稱相國寺。宋代再次重建後,稱大相國寺,規模宏大,史載其“中庭兩廡可容萬人”,每月開放五次作為買賣貨物的大市場。後又幾度廢毀、重建或重修。現存廟宇為清乾隆年間重修。
②高益:宋代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宋太宗時授翰林待詔,善畫佛道、鬼神、漢族及別族人馬。
③一堵:這裡指一面牆壁上的壁畫。
④意:意趣,意味。
⑤病:以之為病,即認為……有毛病。
⑥擁:抱,持。
⑦管:樂器名,後引申為管樂器的統稱,文中指笛、簫之類的管樂器。
⑧“四”字:古代工尺譜中的一個音。工尺是我國古代音樂記譜時表示音階的符號的總稱。《遼史·樂志》中載:“……其聲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⑨撥:彈奏樂器時撥弦的用具。
⑩掩:遮掩,擋住。
蓋:文中用作連詞,用於連線上一層意思,表示原因。要注意將這種用法與“蓋”的副詞用法加以區別,“蓋”作副詞時表示“大概”、“大約”的意思。
發指:抬起指頭,文中指彈奏管樂器時抬起按孔的手指頭使琵琶發出聲音。
撥過:撥子划過,文中指彈奏琵琶時撥子在弦上划過使琵琶發出聲音。
布置:古人論畫的專用名詞,指畫面內容的分布安排。
心匠:獨特的構思、設計,後來也寫作“匠心”。
譯文
大相國寺的舊壁畫,是高益的真跡。有一面牆上的一幅眾樂工演奏音樂的壁畫最有意味。觀畫的人多半會認為畫中彈奏琵琶的人錯撥了下弦,因為所有的管樂器都在發“四”這個音,而琵琶上的“四”字應該在上弦,這畫中人所持的撥子是遮掩著下弦的,畫錯了。我認為不是畫錯了,因為管樂器是在按孔的指頭抬起時發聲,而琵琶則是在撥子從弦上划過時發聲,這畫中的撥子遮掩住下弦(說明剛從上弦划過),那么發聲的弦應該正是上弦。高益作畫的布局安排尚且能如此,他的匠心獨運之處是可以推知的。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