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特質焦慮人群情緒調節功能的異常與可塑性機制》是依託陝西師範大學,由齊森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特質焦慮人群情緒調節功能的異常與可塑性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齊森青
- 依託單位:陝西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當前的中國已經進入“全民焦慮”時期,焦慮症已成為當代中國的時代病。高特質焦慮人群作為焦慮症的高危人群,經常體驗到持續的、高強度的負性情緒,這可能與其異常的情緒調節密切相關。因此,探究高特質焦慮人群情緒調節的異常並運用干預手段重塑其情緒調節功能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迫切需求。基於此,憑藉ERP、fNIRS的技術優勢,本項目將開展以下工作:(1)考察高特質焦慮人群對負性刺激注意分配與認知重評的異常;(2)分別運用認知訓練、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干預重塑高特質焦慮人群的情緒調節,從而降低其負性情緒;(3)將認知訓練與tDCS的優勢互補,通過tDCS干預增強認知訓練的效果,進而提升高特質焦慮人群的情緒調節功能。通過上述系列研究,將揭示高特質焦慮人群情緒調節異常的時空動態機制, 證實認知訓練與tDCS干預促進高特質焦慮人群情緒調節的實效性及其大腦可塑性機制,從而為焦慮的治療與預防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
結題摘要
當前的中國已經進入“全民焦慮”時期,焦慮症已成為當代中國的時代病。高特質焦慮人群作為焦慮症的高危人群,經常體驗到持續的、高強度的負性情緒,這可能與其異常的情緒調節密切相關。認知重評作為情緒調節的適應性策略,要求個體重新解釋情緒事件的意義來改變其情緒反應。研究首次採用腦電技術考察高特質焦慮人群能否有效運用引導性認知重評調節負性情緒。被試需要完成被動觀看圖片任務,但在每張圖片呈現之前會播放對其圖片內容的音頻描述。對於負性的圖片,音頻對其內容的描述可能是偏中性或偏負性的;而對於中性圖片,對其的描述只可能是中性的。研究中發現中央頂區LPP模式的異常不僅表明高特質焦慮人群無法有效運用引導性認知重評降低負性刺激誘發的神經反應,而且揭示了高特質焦慮人群引導性重評異常的時程動態機制。同時,本研究發現也提示,高特質焦慮人群認知重評的異常可能導致其體驗到普遍較高的負性情緒。隨後的研究證實,積極重評與分離重評是情緒調節的兩種不同的認知重評策略。然而,重要的是,研究檢驗特質焦慮對認知重新的影響時,往往將這些策略混為一談。因此,研究進一步探討高特質焦慮個體是否能夠有效地利用積極重評與分離重評來調節對消極刺激的情緒反應。結果表明,即使在招募更強的認知過程中,高特質焦慮者也表現出情緒調節策略自我報告有效性的降低。因此,當高特質焦慮者使用積極重評與分離重評調節負性情緒時,其情緒調節效率降低。總體來看,高特質焦慮人群的引導性認知重評存在異常,這主要體現在神經層面。高特質焦慮人群能夠使用自我產生的積極重評與分離重評降低負性情緒,但是情緒調節的效率降低。並且,高焦慮人群認知重評的關鍵問題可能在於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認知重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