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濟川

高濟川(1900-1948),名立煌,今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寺門前鄉楊梅村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月生。民國8年(1919)跟隨二舅何霞卿在長沙當騎兵,後任國民革命軍少尉排長,參加北伐。

基本介紹

  • 本名:高濟川
  • 字號:立煌
  • 所處時代:清末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湖南邵陽
  • 出生時間:1900
  • 去世時間:1948
高濟川(1900-1948),名立煌,今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寺門前鄉楊梅村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月生。民國8年(1919)跟隨二舅何霞卿在長沙當騎兵,後任國民革命軍少尉排長,參加北伐。
民國26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高任八十二師少校營長。次年參加對日台兒莊會戰,英勇奮戰,左眼負傷,住七四兵站醫院,上級要他去後方醫院診治,他說:“現在抵抗外侮,正是我們殺賊立功之時,效命疆場之際,我怎能躲到後方醫院去。”不到一個月,他要求回隊殺敵,即調升一九三師中校副團長。
28年(1939)參加半壁山戰役,被日軍打敗,部隊轉移,日軍緊緊尾追。高帶一個加強營為後衛,與敵死拼,鏖戰一整天,打退敵人多次進攻,雙方傷亡慘重,高左臂負傷,但仍堅持戰鬥,終於阻斷了敵人的截擊,贏得了時間,部隊得以安全轉移。這次戰鬥他得到集團軍司令湯恩伯的傳令嘉獎,贊他為“驍將”。並晉升為該師上校師附員兼第一團團長。民國30年(1941),調任中央軍校第七分校軍官班第二大隊大隊長。後調任軍政部第三集訓處第一團團長。民國32年(1943),集訓處改為陸軍第七十八軍,他任該軍四十四師一三。團團長。駐河南鎮平縣新平市時,飛蝗為災,他曾率全團士兵為民眾滅蝗,又為災民施粥三天。後鎮平縣趙灣洪水為災,淹沒糧田數百畝,該團主動為災民修復水田近百畝。是年,參加中原會戰,該軍為日軍擊敗,避不與日作戰。時,一三。團退守魯山與日軍遭遇,他痛恨日敵已極,主動出擊,左腿受傷,日軍洶洶撲來,這時十一連連長劉桂生(今邵東縣兩市鎮人)率全連士兵,拚死抵抗,讓勤務兵將高濟川背下火線,他得救而劉卻陣亡。隨升該軍少將高參。後隨湯恩伯至貴陽荷池,任湯部三十五軍二十三師副師長,在荷池與日作戰獲勝。
民國34年(1945),調王耀武部一百軍任少將指揮官,駐湖南藍田邵陽一帶。他曾深入淪陷區了解敵情,得知人民食鹽奇缺,特允老百姓至藍田一帶經商。是年8月,日本投降後,任上海軍管總隊大隊長。民國36年(1947),大病垂危。次年9月,退役歸家,在途中因騎馬勞累,舊病復發,至家兩天后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