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漢山,男,漢族,1932年10月18日出生,陝西米脂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漢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軍人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
人物經歷
1949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政治部主任(副軍)。
米脂縣地處黃土高原,歷史悠久,文風斐然。他出生在縣城東街的一座四合院裡。父親從商,家有土地百畝出租,生活略為富裕。家道重禮厚文、揚善修德。讀書求名成業的志向烙印於幼小的心靈,6歲即入東街國小讀書。共產黨在該縣初建組織即在該校,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進駐縣城,不久即歸屬陝甘寧邊區。共產黨、八路軍的形象影響著他的成長。父親經商破產後,隨父顛沛到北平投靠叔父,就讀於志成中學。從國小到中學學習勤奮、品德亦佳,受到老師讚賞。1949年9月國中畢業,追求革命報考了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在這所培育革命幹部的熔爐里,接受了革命理論的洗禮,確立了人生觀,矢志於革命事業,努力學習,積極上進,10月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畢業後分配到張家口中央軍委工程學校學習,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員,不久又到該校文工團習奏樂器。由於努力盡職、刻苦學習。被表彰為工作模範。1952年11月奉調入京,在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從事機關政治工作(後改編為總參謀部政治部),任助理員,由此開始了30多年機關政治工作生涯。在政治夜校系統學習了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培養了熱愛理論、鑽研理論之精神,自修了馬列、毛主席的大量書籍,奠定了革命理論的根底。1957年5月作為軍委直屬隊的青年代表,列席了中央機關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接見,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照片。在朝鮮志願軍總部工作一年多,1959年3月調任飛彈試驗基地(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飛彈測量系統繼續機關政治工作,從此在國防科技戰線奮鬥了近30年。在那巴丹吉林大漠中經受了艱苦的磨練,在“以場為家,以苦為榮”的號召下,錘鍊了獻身國防、艱苦奮鬥的精神。1960年9月參加了我國第一發地地飛彈的試驗任務,在荒漠的彈著區迎接了發射成功的勝利,以後還參與了各次試驗任務中的政治工作,專事科技人員中的思想工作。榮立三等功一次和多次嘉獎,被表彰為五好個人、先進工作者、學習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1967年9月調入衛星地面測控系統,參加了渭南衛星觀測中心的初創(即今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從事宣傳理論工作達15年之久,由宣傳科長到宣傳處長。在這個時期為堅持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宣傳和貫徹毛澤東思想作出了貢獻。1978年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啟迪了思想,積極回響,從思想上、理論上接受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清除了“左”的影響,深入鑽研了鄧小平理論,為在所屬部隊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和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傳教育工作。
主要成就
1970年4月,參加了第一顆東方紅衛星試驗任務,在觀測的第一線實踐了科研任務中的政治工作。在以後的多次試驗任務中或參加指揮部的政工組,或帶工作組深入測控站幫助工作。1982年任霑益雷達站政委,組織領導了攔截蘇聯核動力衛星殞落的緊急戰鬥任務。1983年任測控中心政治部主任(副軍職),參與了我國第一、二顆通信衛星的試驗任務,為測控指揮部的成員。30餘年為發展我國飛彈、衛星事業付出大量心血,獲得“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勳榮譽章”。1991年離休後入住總裝備部西安第二干休所。晚年繼續堅持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入學蘭州軍區西安老戰士大學,帶著助聽器聽課,並撰寫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些理論文章,曾被聘為該校理論研究員。作過革命傳統報告,與老伴共創歌頌黨和國家的歌曲,為電視台、報紙所報導。多年擔負老幹部黨組織的工作,繼續發揮餘熱,先後被總裝備部、總政治部表彰為先進離休幹部。其業績入編在《開國將士風雲錄》(第三卷)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