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誕生於西南交通大學
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作為革命性的交通技術創造,首先誕生於
西南交通大學。
學校從上世紀80年代啟動磁浮研製;4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與艱苦奮鬥,建立起了高溫超導磁浮電磁熱力耦合模型,形成了車載高溫超導體永磁軌道相互作用理論,構建了高溫超導磁浮車軌耦合動力學模型,突破了大載重、高速高溫超導懸浮技術,掌握了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及其運行系統的設計技術。
2020年開始,學校聯合中國中車、中國中鐵等單位協同攻關,共同開展高溫超導磁浮工程化樣車和試驗線的工程化實踐,成功建立了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系統集成技術。
工作原理
高溫超導磁浮交通技術擁有 無源自穩定、結構簡單、節能、無化學和噪聲污染、安全舒適、運行成本低等優點, 是理想的新型軌道交通工具,適用於多種速度域,尤其適合高及超高速線路的運行;其為具有自懸浮、自導向、自穩定特徵的高溫超導磁浮交通技術,是面向未來發展、套用前景廣闊的新制式軌道交通方式。
時速600+
該技術擬首先在
大氣環境下實現工程化,
預期運行速度目標值大於600km/h,可望創造在大氣環境下陸地交通的速度新紀錄。下一步結合未來真空管道技術,開發填補陸地交通和航空交通速度空白的綜合交通系統,將為遠期向1000km/h以上速度值的突破奠定基礎,從而構建陸地交通運輸的全新模式,引發軌道交通發展的前瞻性、顛覆性變革。
世界首台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試驗線位於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驗證段全長165米,可實現高溫超導高速磁浮樣車的懸浮、導向、牽引、制動等基本功能,以及整個系統工程的聯調聯試,滿足後期研究試驗。這標誌著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將對我國軌道交通現代化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