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縣誌(1986-2005)下冊

高淳縣誌(1986-2005)下冊

《高淳縣誌(1986-2005)下冊》是高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淳縣誌(1986-2005)下冊
  • 作者:高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ISBN: 9787514400113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地方組織法》和《選舉法》,明確規定“縣級設立人大常委會”。1981年,高淳縣人大常務委員會成為常設機構,並於是年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高淳縣委員會。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高淳縣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為中心的政治體制改革工作逐步展開。中共高淳縣委加強和改善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尊重和支持縣人大依法行使職權,重視與支持發揮縣政協參政議政的職能,同時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制度。

作品目錄

封面
高淳縣誌
目錄
第十七篇 政治體制改革
概述
第一章 民主政治建設
第一節 完善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第二節 完善地方政治協商制度
第二章 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第一節 黨政機關機構改革
第二節 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第三章 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一節 幹部選拔制度改革
第二節 實行公務員制度和聘用契約制度
第四章 司法體制改革
第一節 公安體制改革
第二節 檢察體制改革
第三節 審判體制改革
第四節 司法行政工作改革
第五章 擴大基層民主
第一節 完善村民自治
第二節 完善城鎮居民自治
第三節 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第十八篇 中共地方組織
概述
第一章 組織機構
第一節 縣委領導班子
第二節 縣委工作機構
第三節 黨組織設定
第二章 黨員
第一節 黨員發展
第二節 黨員教育管理
第三章 重要會議與重大決策
第一節 中共高淳縣歷次代表大會
第二節 縣委全委(擴大)會議
第三節 重大決策
第四章 黨務工作與黨的社會工作
第一節 紀律檢查
第二節 組織建設
第三節 宣傳教育
第四節 統一戰線
第五節 農村工作
第六節 政法工作
第七節 黨校教育
第八節 黨史編研
第九節 人民來信來訪調處
第十九篇 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概述
第一章 人大代表與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大代表
第二節 縣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縣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常委會組成人員及工作機構
第二節 縣人大常委會會議
第三節 縣人大常委會主要工作
第三章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第二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
第二十篇 地方人民政府
概述
第一章 政府機構
第一節 縣政府組成人員
第二節 縣政府工作部門
第三節 鄉鎮人民政府
第二章 重要會議與主要政事紀略
第一節 縣政府組成人員會議
第二節 縣政府常務會議
第三節 縣長辦公會議
第四節 主要政事記略
第三章 日常政務工作
第一節 法制工作
第二節 監察工作
第三節 僑務與港澳事務
第二十一篇 地方人民政協
概述
第一章 縣政協換屆與縣政協全體委員會議
第一節 縣政協換屆
第二節 縣政協歷屆全體委員會議
第二章 縣政協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常委會組成人員及工作機構
第二節 縣政協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章 縣政協主要工作與重要活動
第一節 主要工作
第二節 重要活動
第二十二篇 工商聯與社會團體
概述
第一章 高淳縣工商業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與會員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工人團體
第一節 工會組織與會員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三章 青少年團體
第一節 組織機構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四章 婦女團體
第一節 婦聯組織與婦女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五章 高淳縣科學技術協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六章 高淳縣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七章 高淳縣殘疾人聯合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與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主要工作和活動
第八章 其他社會團體
第一節 高淳縣私營個體經濟協會
第二節 高淳縣消費者協會
第三節 高淳縣紅十字會
第二十三篇 公安司法人民武裝
概述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社會治安
第三節 保衛工作
第四節 案件偵查
第五節 道路交通管理
第六節 消防
第七節 監所管理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職務犯罪偵查
第三節 刑事檢察
第四節 民事行政監所及控告申訴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案件審判
第三節 審判監督與案件執行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法制宣傳教育與依法治縣
第三節 公證律師與法律服務
第四節 人民調解
第五節 幫教安置與社區矯正
第五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高淳縣人民武裝部
第二節 民兵
第三節 預備役與徵兵
第四節 國防教育與國防動員
第五節 人民防空
第六節 武裝警察
第二十四篇 教育
概述
第一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幼稚園設定
第二節 保教工作
第二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教學工作
第三節 思想品德教育
第四節 體育與衛生
第三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教學工作
第三節 思想品德教育
第四節 體育與衛生
第四章 中等職業教育
第一節 學校與專業設定
第二節 教學工作與就業指導
第五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掃除文盲與文化技術教育
第二節 中等與高等教育
第六章 特殊教育
第一節 教育教學
第二節 體育衛生
第七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任用
第二節 在職培訓
第三節 師德建設
第四節 教師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
第五節 教師職稱評定
第八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管理與辦學體制改革
第二節 教育經費與設施
第三節 教育督導與科研
第二十五篇 科技
概述
第一章 科研機構與隊伍
第一節 科研機構與學術團體
第二節 科研隊伍
第二章 科技活動
第一節 科普宣傳
第二節 技術培訓諮詢服務與科技示範
第三節 科技合作與信息化推廣
第三章 科技項目與高新技術產業
第一節 科技項目與科技成果
第二節 高新技術企業與產品
第四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科技發展計畫編制
第二節 科技經費與專利管理
第五章 氣象業務防雷防震減災新能源利用
第一節 氣象業務與防雷防震減災
第二節 新能源利用
第二十六篇 文化體育
概述
第一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文化設施
第二節 民眾文化活動
第三節 文化市場
第二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文學
第二節 書法美術攝影
第三節 音樂舞蹈戲曲
第三章 藝文
第一節 著作
第二節 詩詞楹聯選錄
第三節 碑記墓誌
第四章 文物古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節 文物古蹟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五章 圖書電影
第一節 圖書館
第二節 新華書店
第三節 電影公司
第六章 廣播電視報紙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報紙
第七章 檔案
第一節 館藏檔案
第二節 收集與整理
第三節 管理與利用
第四節 指導與培訓
第八章 地方志
第一節 方誌編纂
第二節 年鑑編纂
第三節 志鑒利用
第九章 體育
第一節 民間體育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競技體育
第四節 體育管理
第二十七篇 醫療衛生
概述
第一章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第一節 鄉鎮醫療衛生機構體制改革
第二節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第二章 衛生機構與醫療隊伍
第一節 縣級醫療衛生機構
第二節 基層衛生機構
第三節 醫療隊伍
第三章 醫療設施
第一節 基礎設施
第二節 醫療設備
第四章 醫療護理
第一節 醫療
第二節 護理
第五章 衛生保健與疫病防治
第一節 愛國衛生
第二節 衛生城鎮(村)創建
第三節 婦女兒童保健
第四節 傳染病與地方病防治
第五節 衛生監督
第六章 醫政藥政管理
第一節 醫政管理
第二節 藥政管理
第二十八篇 精神文明建設
概述
第一章 思想道德建設
第一節 思想教育活動
第二節 道德實踐活動
第二章 精神文明創建
第一節 精神文明創評活動
第二節 精神文明創建主題活動
第三章 道德楷模
第一節 尊老愛親
第二節 助人為樂
第三節 扶貧濟困
第四節 拾金不昧
第五節 見義勇為
第二十九篇 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
概述
第一章 人事
第一節 機構編制管理
第二節 幹部管理
第三節 人才管理
第四節 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分配製度改革
第五節 幹部(職工)退休管理與服務
第二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就業和用工制度改革
第二節 勞動工資制度改革
第三節 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
第四節 勞動監察與爭議仲裁
第三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養老保險
第二節 失業保險與醫療保險
第三節 工傷保險與生育保險
第四節 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
第三十篇 民政
概述
第一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擁軍優撫
第二節 撫恤補助
第三節 退伍安置
第二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災害救濟
第二節 貧困救濟
第三節 扶貧工作
第四節 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
第三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收養與收容救助
第二節 五保供養與“四殘”人員安置
第三節 慈善捐助與福利彩票
第四節 老年工作
第四章 社會行政管理
第一節 民間組織登記管理
第二節 地名管理
第三節 婚姻登記管理
第四節 收養管理
第五節 殯葬管理
第三十一篇 社會生活
概述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水平
第二節 消費水平
一、消費支出
二、消費結構
三、居住條件
第二章 民性民風
第一節 民性
第二節 生活風情
第三節 社會風情
第三章 姓氏宗譜
第一節 姓氏
第二節 宗譜
第四章 宗教
第一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宗教管理
第三十二篇 方言
概述
第一章 高淳語言生活現狀
第一節 調查方法
第二節 調查結果
第二章 語音變化
第一節 聲母
第二節 韻母
第三節 聲調
第三章 辭彙語法
第一節 高淳方言固有辭彙
第二節 新詞
第三節 禮貌語言
第四節 一種特殊的句式
第四章 謠諺與歇後語
第一節 諺語歇後語
第二節 童謠新民謠
第三十三篇 人物
概述
第一章 人物傳
邢邦華
邢祥鳳
芮良珍
孫能楨
韋弦
盧傑
梁興祿
管光煒
薛禮生
陳一新
鄧英祥
程中
杭拯民
李遵澳
谷芳美
蔣國屏
王易達
周震東
邢浩
楊順伢
谷辦華
第二章 人物表
革命英烈表
勞模先進人物表
第三章 縣內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名錄
第三十四篇 鎮街概況
概述
第一章 淳溪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二章 磚牆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三章 陽江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四章 古柏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五章 漆橋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六章 固城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七章 東壩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八章 椏溪鎮
第一節 區劃環境
第二節 工農業生產
第三節 文教衛生
第四節 特色選介
第九章 淳城街道
第一節 社區設定與社區黨建
第二節 社會保障與社區文化
第三節 綜合治理
第四節 特色選介
專記
專記(一)高淳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紀略
初步小康建設
全面小康建設
專記(二)高淳縣生態建設紀略
實施步驟
建設成效
附錄
勘界協定
溧高線雙牌石段行政區域界線協定書
高淳、溧水縣就溧高線雙牌石地區六字塘南側三畝土地劃分協定書
溧陽市勘界辦、高淳縣勘界辦行政區域界線聯合勘定的協定書
蘇皖線(高淳郎溪段)望牛墩爭議段協商會議紀要
關於蘇皖固城湖段行政區域界線的協調意見
關於蘇皖線高淳—當塗段邊界走向的協定
縣委縣政府檔案
中共高淳縣委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意見
中共高淳縣委、高淳縣人民政府關於縣屬企業放開經營、轉換經營機制的意見
中共高淳縣委員會、高淳縣人民政府關於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鼓勵措施
高淳縣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我縣個體私營經濟的意見
中共高淳縣委、高淳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的決定
中共高淳縣委、高淳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
中共高淳縣委、高淳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意見
中共高淳縣委關於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意見
加快建設特色高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前志序言
前志正誤
前志差誤更正表
前志錯別字改正表
後記
索引
編纂審定機構及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