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化去甲沒藥烷類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研究

高氧化去甲沒藥烷類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研究

《高氧化去甲沒藥烷類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研究》是依託雲南大學,由劉建平擔任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氧化去甲沒藥烷類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研究
  • 依託單位:雲南大學
  • 項目負責人:劉建平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簡介,結題摘要,

項目簡介

本項目主要研究高氧化去甲沒藥烷類化合物phyllanthusol A(1)、B(2)及phyllaemblicins A (3), B (4)的不對稱合成。擬從易得天然產物紫蘇醛或哌烯出發,主要通過不對稱羥醛縮合反應、不對稱氧化-還原反應及不對稱環氧化等反應合成phyllanthusol A,B及phyllaemblicins A, B的苷元化合物(5)和(6),並研究化合物(5)和(6)中不對稱碳的構建。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與相應的糖片斷結合,合成目標產物及其類似物。由於此前所報導的氧化度較低的相似結構的天然產物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因此,研究工作還包括對擬合成的目標化合物合成過程中得到的中間體、衍生物、目標化合物及類似物進行抗腫瘤活性測試,如有條件還將進行其他生物活性的測定。研究所得化合物作的抗腫瘤等活性和作為藥物先導物開發的可能性。

結題摘要

泰國化學家於2000 年發表了從泰藥植物鵝苺(phyllanthus acidus)根須中分離出來的、具有螺狀縮酮結構的高氧化度的去甲沒藥烷類化合物, phyllanthusol A(1)和phyllanthusol B(2),在泰國,文獻報導的這種鵝苺植物根須的醇提取物常被用來治療酗酒患者,使其康復。據報導,該種提取物對於患者對酒精的依賴性有較明顯的醫治作用,但後來則發現許多病人用藥後有嚴重的副作用,雖然作者沒有提供副作用的詳細情況,但由於化合物(1)在該植物根須中含量較高。因此,作者指出其可能是使患者產生副作用的物質。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與日本長崎大學聯合研究也於同年發表了從滇橄欖(phyllanthus emblica)根須中分離出來的、具有類似結構的化合物, phyllaemblicins A (3) 和phyllaemblicins B (4)。滇橄欖(又稱為余甘子)廣泛分布於印度南部,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和我國西南地區。在印度古老的傳統藥物體系和我國的中草藥、藏藥、蒙藥、傣藥、維吾爾民族藥等傳統藥物體系中, 余甘子(滇橄欖)均有著十分悠久的使用歷史,很多當地人將其作為植物藥用於抗炎、退熱,治療濕疹等。作為一味重要的傳統草藥, 余甘子已被載入《中國藥典》。上述4個化合物其結構較複雜,僅其苷元部分就分別含有7個或8個手性碳。到目前為止其全合成報導我們都不曾在文獻中查到,加之其潛在的生物活性,對其進行合成研究具有較好的意義。 本項目的研究內容為phyllanthusol A(1),B (2) 和phyllaemblicins A (3),B(4)的合成,由於上述4個化合物苷元部分的結構非常類似,都為具有螺環縮酮結構的多羥基去甲沒藥烷類化合物,其苷元結構以化合物(5)及化合物(6)表示,所以本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就是化合物(5)、(6)的全合成研究。 項目的研究一直按照計畫內容進行,苷元目標分子的碳骨架構建工作已經完成,分子所包含的官能團也大部分引入。但由於最後階段分子中三環的構建不太順利,影響了項目的完成。後期對合成線路進行了調整,我們將按調整後的計畫繼續完成苷元的全合成工作。雖然現在提交結題報告,但項目研究工作,包括苷元的合成及醣結構部分的合成工作都將繼續進行,本項目的剩餘經費也能夠支持後續工作的繼續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