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榮孚
- 出生地:浙江省嘉興市
- 出生日期:1934年1月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工作成績,研究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生理專業,分配到北京林學院綠化系植物生理教研組從事教學工作,1964年教研組轉入林業系,1997 年生物學院成立任教至今。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1990—1996年兼任學校圖書館館長。1998年7月被朱鎔基總理聘任為國務院參事(2009年3月離任)。
主講課程
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曾開設本科生“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研究生“高級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大實驗”、“植物生理生態學”、“分子生物學”、“生物膜結構及功能”等課程。
主要貢獻
在主持植物生理教研室工作期間,使教研室由只開設1門植物生理學課程發展成能開設7門以上課程的綜合教研室,成為後來成立的生物學院的主要教研室。1961年協助汪振儒教授培養了我國第1批樹木生理研究生;1987年又與汪教授一起培養了我國第1 個林學(森林生態學〉博士生。1979年主編了林學與園林各專業適用的《植物生理學》教材,1991年該書第2版出版,現正在編寫第3版。1998年承擔教育部理科基地創名牌課程中植物生理學課程項目。
高教授主要從事植物生理生態方面研究,涉及從油松葉綠體的亞細胞水平到油松樹木個體光合和油松林群體光合及水分交換研究。他在我國開創了用國產元件組裝的儀器、用空氣動力學方法研究森林光合作用,使生理生態成為森林生態研究室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礎上主持完成了穩態氣孔計的研製,獲1987年林業部科技進步3等獎。光合有效光量儀的研製,填補了我國這方面的空白。後來又完成了葉綠素螢光儀、光聲光譜儀的研製,不僅解決了科研的急需,同時也使學校成為國內唯一能用光聲光譜儀從事光合作用研究的單位,並使光聲光合放氧動力學領域的研究進入國際前沿的行列。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高教授首先提出了植物葉綠體中存在2種光系(PSI)的實驗證據,並進一步研究了其生化特性,從而提出了葉綠體類囊體的垛疊區存在PSI的觀點,不同於國際流行的只在非垛疊區存在的看法。
工作成績
他在兼任圖書館館長期間,領導圖書館工作人員從事文獻計量學的研究,對林業科學中的主要學1949年以來在各種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進行較系統的研究。完成了《中國林學的回顧與展望——從林業科技文獻看中國林業科技的發展》一書,推動了圖書館的科技情報研究工作。高榮孚教授勤奮學習、治學嚴謹、嚴格要求學生,他培養的學生在國內外取得優良的成績。
文革前曾參加酸性土植物缺鐵、核桃栽培生理和毛白楊生根抑制劑研究。1973年開始參加主持“造林綠化、淨化大氣”課題研究,1976年被列為農林部項目,並組織全國科研協作組,北林大為主持單位,開展全國大氣污染與植物關係研究。首先在我國開展氟化物污染生態系統的研究以及以氟污染為主的植物監測工作。1979年學校在北京復校後,參與組建森林生態研究室,開始油松森林生態定位研究。
研究成果
在光合光聲光譜儀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光聲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證明光聲光譜用於不同組織(柵欄、組織、海綿組織)光能利用效率上的不同,得到了從葉子上表面到下表面光能利用效率的分布圖,開創了用光聲光譜研究葉片生理結構的方法。為研究光合作用的雙光增益與PSI電子受體的相互關係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在光聲放氧動力學研究中,由於改進了光聲光譜儀,可以進行微秒級放氧信號。發現在穩態光合放氧前存在一個放氧高峰,從而為放氧蛋白複合物與PSII中心的螢光信號的關係提供新的證據。在楊樹光合作用研究中先後指導了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發現楊樹生長與光合速率的相關性,在光合速率最快的葉片之間,種間〔無性系間)不一定存在相關,與國際上一些學者的觀點是相似的,但是不同無性系間葉片光合速率衰老時間是不同的。一般生長快的無性系能保持長時間高光合效率,一些生長快的無性系甚至在秋天葉片還保持很高的光合速率,而生長慢的很快就下降。這為速生樹種光合調控方面和速生分子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近年在楊樹氣孔導度和葉片內CO2濃度(Ci)研究中,提出了修正計算0的方法,有關文章已在Trees和Photosysithetica(SCI)雜誌上發表,進一步為口的計算提出新思路。
獲獎記錄
1997年以植物生理學課程綜合改革獲北京市教學研究2等獎。
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2等獎。
獲得原林業部科技進步3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