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梘古亭台閣,中國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民俗,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高梘古亭台閣
- 主題詞:高梘,古亭台閣,民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起源時間:明朝萬曆年間
- 認證時間:2007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明朝萬曆年間,高梘鄭氏維明德公後有五子,祖上為顯耀其家族殷實興盛,叫五房兒子各自製一槓古亭抬閣於每年元宵節廟會舉行出迎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祈禱五穀豐登、六獸興旺。高梘古亭抬閣出迎活動以特色鮮明的民俗傳統文化貫穿始終,活動項目內容不但有民間美術、民間雕刻、民間手工技藝展示,也有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曲等,整個內容都是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動靜結合,虛實交融。高梘古亭抬閣工藝精美,內涵豐富,影響大、聲勢廣。
歷史淵源
高梘古亭抬閣據鄭氏族譜記載:始祖鄭虔於唐朝從河南滎陽遷居台州,至明朝萬曆年間,高梘鄭氏維明德公後有五子(現稱五個房),子孫繁衍生息,興盛發展,秉承祖德遺風,勤儉持家,崇尚禮儀,村邊臨溪賽雨廟供奉著當今白鶴大帝金身和龍王金身。後山香石廟供奉行君金身,以賽雨廟香火更為旺盛,每年正月十四都要舉行廟會。祖上為顯耀其家族殷實興盛,叫五房兒子各制一槓古亭抬閣於每年元宵節廟會舉行出迎活動。
基本內容
三門縣高梘村是唐朝鄭虞後裔聚居地,為浙中著名古村。每年元宵節,該村有大型燈會活動,其中的古亭台、閣尤其精彩。巡遊隊伍浩浩蕩蕩,圍觀民眾人山人海。除了製作精美,裝飾華麗的各式古亭、台閣之外,活動項目內容不但有民間美術、民間雕刻、民間手工技藝展示,也有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曲等,傳統古亭抬閣加上五獸、採茶、蓮花落、三十六行、高蹺等共同參與出迎,一向享譽浙中,亟需加強保護。
高梘古亭抬閣出迎伴有五獸、龍燈、採茶、蓮花落、三十六行、踩高蹺等各種文藝表演。出迎開始,號角齊鳴、獅子開道,彩旗方隊領先,由牽頭房帶頭,各房按順序列隊巡遊,舞龍跟後。每一房古亭、抬閣、五獸前都有本房樂隊伴奏,古亭由村民相互扛著出迎,抬閣上每層坐著各房童男、童女,扮演各種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高梘古亭抬閣及伴迎的五獸等道具以製作精美而聞名。古亭抬閣均以樟木、楠木等優質木材製作,遍請雕花名匠,歷時數年製成。而抬閣古時由壯漢抬著巡遊,今改為輪子行走,抬閣設計有上下兩層,上層人物由纖細鐵桿向上托起,抬閣的誘人之處在於穿著古代服飾的小孩不是一般的坐著,而是騰懸在空中,聰明的設計者不會讓觀眾看出破綻,這就是抬閣中被稱為“發”的技巧。一“槓”抬閣扮演有三、五個人,表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娘子盜仙草”等等戲劇故事。
基本特徵
高梘古亭抬閣出迎活動以特色鮮明的民俗傳統文化貫穿始終,活動項目內容不但有民間美術、民間雕刻、民間手工技藝展示,也有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曲等,傳統古亭抬閣加上五獸、採茶、蓮花落、三十六行、高蹺等共同參與出迎,活動規模日漸擴大。而且出迎儀式講究,包括祭祀儀式和出迎線路,整個內容都是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動靜結合,虛實交融。
高梘古亭抬閣工藝精美,內涵豐富。製作的古亭選用上好的樟木、楠木等優質木料,遍請雕刻名匠,歷時多年,精雕細琢而就,有“千工亭”之稱。製作的抬閣工藝精巧,表現一個戲劇場面,非常生動,富有情趣。
高梘古亭抬閣影響大、聲勢廣。全村五房共同參與,參與出迎活動人數多達1000餘人,場面蔚為壯觀。不僅吸引附近的百姓,還有鄰縣的觀眾慕名而來。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瀕危狀況
古亭抬閣出迎活動代代相沿,文革期間出迎活動一度中斷,全部毀壞。
保護措施
1978年,鄭姓五房重造古亭抬閣,在元宵節重新恢復出迎活動。2002年參加三門中國青蟹節民間藝術廣場展演。並多次參加三門城關元宵踩街巡遊活動,並進行史料挖掘整理,拍攝照片,製作專題片,建立傳承隊伍,2006年被省文化廳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