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研究》,是2023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建軍、劉春玲、王獻蜜、但淑華、黃晶、唐芳。
基本介紹
- 書名:《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研究》
- 作者:林建軍、劉春玲、王獻蜜、但淑華、黃晶、唐芳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1977392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研究”課題成果。
全書聚焦高校性騷擾問題,對全國部分高校進行實證調研以掌握全國高校性騷擾發生的現狀以及防治的現狀;透過不同視角論證國家以及高校承擔性騷擾防治義務的正當性,回答防治高校性騷擾的理據;同時借鑑境外高校防治性騷擾的經驗;體系化全面構建我國從國家層面到高校層面防治高校性騷擾的機制,明確防治體系及制度架構,以深化和豐富高校性騷擾防治的理論基礎,體系化建構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為我國有效防治高校性騷擾提供理論和實證支撐。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三、文獻綜述
(一)國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二)國內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四、研究內容與思路
(一)總體框架
(二)研究重點難點
(三)研究思路
五、學術價值與套用價值
(一)學術價值
(二)套用價值
六、研究方法
七、主要觀點及創新之處
(一)主要觀點
(二)創新之處
第一章 高校性騷擾基本範疇厘定
一、高校性騷擾內涵的雙重面向
(一)高校性騷擾內涵的一般性
(二)高校性騷擾內涵的特殊性
(三)需辨析的性騷擾觀念
二、高校性騷擾的類型化
(一)基於雙方當事人地位分為學術性騷擾、職務性騷擾和一般性騷擾
(二)基於對受害人的影響分為交換型性騷擾和敵意環境型性騷擾
(三)基於表現形式分為語言騷擾、行為騷擾和環境型騷擾
第二章 我國高校性騷擾現狀與防治現狀實證考察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方法
(三)資料收集與分析方法
二、調查結果
(一)對性騷擾的認知
(二)高校性騷擾發生的狀況
(三)高校性騷擾防治的狀況
(四)性騷擾發生的性別、年級及專業差異分析
(五)遭遇過高校性騷擾與未遭遇過高校性騷擾的學生間的差異分析
三、對高校防治性騷擾應採取措施的認識差異
四、性別差異分析
(一)不同性別學生對高校性騷擾的認知差異分析
(二)不同性別學生對高校性騷擾發生現狀看法的差異分析
(三)不同性別學生對高校性騷擾防治現狀的看法差異分析
(四)不同性別學生對高校防治性騷擾應採取措施的看法差異分析
第三章 防治高校性騷擾的理據
一、性騷擾如何被法律規制
二、國家承擔性騷擾防治義務的理論基礎
(一)公民享有人格尊嚴和性自主權創設了國家性騷擾防治義務
(二)國際人權公約規定的締約國義務
(三)國家防治性騷擾的權利基礎
三、國家防治高校性騷擾的立法模式選擇
(一)專門立法模式
(二)綜合性分散立法模式
四、高校承擔性騷擾防治義務的理論基礎
(一)學生權利創設高校義務理論
(二)控制監督理論
(三)社會責任理論
(四)最優社會成本選擇理論
第四章 我國港台地區及美國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考察
一、我國港台地區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
(一)高校性騷擾的內部防治機制
(二)高校性騷擾的外部防治機制
二、美國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
(一)美國高校性騷擾防治法律體系
(二)美國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
三、啟示與借鑑
(一)法律應對防治高校性騷擾作出專門規定
(二)加強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三)明確高校防治性騷擾的主體地位
(四)確立具有彈性的高校性騷擾處理程式
(五)注重預防,加強性別平等教育
第五章 我國國家層面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建構
一、功能定位
二、現行法律規定評析
(一)現行法律規定
(二)現行法律規定的不足
三、立法模式選擇
(一)綜合性分散立法模式
(二)個人權利保護與學校保護並舉
四、構建個人權利保護主義的一般性騷擾防治機制
(一)科學界定性騷擾概念
(二)確認權利
(三)構建權利救濟及違法行為懲戒等功能兼備的綜合性防治體系
五、構建學校保護主義的特殊防治機制
(一)明確學校的民事責任
(二)明確學校相關責任主體的行政責任
第六章 我國高校層面性騷擾防治機制建構
一、教育行政機關防治高校性騷擾機制
(一)功能定位
(二)現行規範性檔案的不足
(三)防治工作機構的建議
(四)具體防治職責的建議
二、高校防治性騷擾的機制
(一)功能定位
(二)制度困境
(三)制度架構與內容安排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林建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法學博士。兼任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秘書長等職。主要從事婚姻家庭法、繼承法、婦女法、婦女人權等研究。
在《中國法學》《中國法律評論》《法學雜誌》《法律適用》《婦女研究論叢》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子課題及其他課題20餘項。科研成果先後榮獲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中國婦女研究會中國婦女研究獎論文類一等獎等獎項。
劉春玲,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民事訴訟法、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高校性騷擾防治機制等問題的研究。
出版專著《家庭暴力民事保護令制度》,在《婦女研究論叢》《中國審判》《反歧視評論》《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王獻蜜,中華女子學院教務部副部長,副教授,社會工作師,博士。兼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殘障與康復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醫務社工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社會工作暨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醫院協會醫務社會工作專委會特邀委員,北京楓林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北京芳華社會工作服務發展中心監事。主要研究領域為醫務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
榮獲2020年度全國十大醫務社工,2020年度中央和國家機關三八紅旗手,2021年度北京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3部,主持並參與科研項目40餘項。
但淑華,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兼任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等職。主要從事婚姻家庭法、婦女法的研究。
在《婦女研究論叢》《保險研究》《家事法研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榮獲中國婦女研究會第四屆婦女/性別研究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二等獎,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三等獎、專著類三等獎等獎項。
黃晶,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院長,法學博士。主要從事民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的教學與研究。
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課題,涉及家庭暴力、性騷擾、婦女權益保障、親職教育、未成年人監護等問題。合著、參編多本學術著作,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唐芳,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副院長,法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理事、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勞動法分會專家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婦女勞動與社會權益保障、法律性別平等評估等。
曾主持全國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委託的《全面兩孩政策下生育保障制度實施情況調查》項目,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課題。合著、參編多本學術著作,發表多篇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