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柳屯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村位於濮陽縣城東偏北五十華里處。東與柳屯鎮政府所在地柳屯毗連,南依巍巍金堤,西與韓村相鄰,北與七娘寨村相望,濮范公路自西而東穿村而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村
  • 地理位置:於濮陽縣城東偏北五十華里處
  • 電話區號:0393
  • 人口數量:700 人
  • 車牌代碼:豫J
村名由來,民族人口,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

村名由來

高村自始祖在此立村定居至今700餘年。 據高氏家譜記載:“高氏先祖,蒙元時期是勛臣世家。四世祖鎮浙總戎高公,先後在樞密院掌兵甲,鎮守京城,深得元庭倚重。元朝末年,義軍紛起,先祖受命於危難之間,坐鎮江浙,外平叛軍、內勵百官,調兵遣將,運籌帷幄,撲滅紅逆。以軍功著於朝廷,封贈三代,在住所西北堪輿為祖塋,官賜葬儀”。“又官賜草地牧場,遣子孫經營,南二十里有南高莊(今文留鎮高莊);北二十里有北高莊(今岳村鄉高莊);東有高劉莊;西二十里有河南坡(今清河頭鄉陳莊、河南坡)。”
明朝初年,朱元璋兵分三路出擊元庭,元順帝北遁,五世祖恐被明軍報復,遂掛冠韜隱,推祖塋翁仲、掩墓碑(一說是1357年2月劉福通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占開州,東向進攻濮州時被毀掉)。遣子孫分散居住,後人皆以農耕為主,不敢聞達於廟堂。先祖居住地遂命名為“虎變村”,寓意這裡曾是是一封疆大吏隱藏之地。洪武后期韓氏從山西遷來毗西鄰而居。為有區別,因高氏居地在村東遂叫“東虎變村”,韓氏在村西居住遂叫“西虎變村(今韓村)”。清朝中後期,因東虎變村居民全是高姓後人,遂改為“高家村”,今簡稱高村。

民族人口

高村居民全是高姓後裔。登記民族為漢族,全村160戶,700人,耕地480畝。

歷史沿革

高村自元朝末年建虎變村,明清時先後歸屬十八郎里、榆林里、大韓莊裡。解放前歸昌湖三區。文革時於韓村合併稱高韓村大隊,下轄三個生產隊,歸柳屯公社管轄。上世紀八十年代高韓村大隊分開,遂改稱高村大隊,下轄三個村民小組。現歸柳屯鎮管轄。

經濟發展

建國初期,高村水利條件較差,糧食產量低,民眾連基本溫飽都難以解決。70年代柳屯公社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先後修建引金堤河水到農場水渠,配備大型水泵,解決農田灌溉,糧食產量迅速提高,使民眾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家庭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的實施,極大的調動民眾的生產積極性,生產力得到解放,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十幾年,發展多種經濟,民眾快速脫貧致富。村里先後籌集巨資,修鋪村中水泥路,安裝路燈、體育設施等,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2010年又先後接通天然氣、自來水,結束了上千年煙燻火燎的柴火灶,用上清潔能源,喝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2005年高村被中共濮陽縣委縣政府評為“治安模範村”;2012年被評為“全面工作先進村”;2013年被濮陽縣社會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平安創建工作先進村”!

教育文化衛生

1958年石天順校長創建高村第一所國小,使高村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但由於學生少、教師少等多種因素制約,一直沒有一個固定完整的校址。直到1982年高世湘擔任校長期間,在高韓村大隊領導支持下多方籌資才在高村與韓村中間新建一所有五個年級班的高韓村國小。2006年在村委及市、縣、鎮三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對高韓村國小進行改造,先後投資30多萬元建成教學樓一棟,改善了教學條件,加強了師資隊伍。高村與韓村的孩子入學率100%,還吸引多村孩子來校就讀。2015年該校進一步擴建,一棟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和附屬幼稚園拔地而起,可容納方圓六個村莊數百名學生就讀,
為解決村民看病及時就醫,2012年村里投入大筆資金新建高村衛生室,聘請退休名醫坐診,使高村村民一般疾病不用出村就能及時得到良好的治療。到2016年底,高村新農合參保人數700人,參保率100%,並興建三處體育設施,村民在家門口都能得到鍛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