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望寺

高望寺

高望寺始建於南北朝。唐、宋時形成規模,明、清時,寺院樓閣林立;至民國時期仍然香火不斷,有大殿、中殿、上殿等房屋建築;文革時期寺廟被破壞,全部拆除,拆除物資後來用於興建高望寺國小的教室宿舍;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內仍殘留寺廟的樑柱、雕刻、碑記、石座很多散亂在角落中。根據1993年至1994年各地區(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統計結果顯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午井鄉高望寺內九子母記(宋)的記載。

位於扶風縣午井鎮趙家溝村和寺溝村之間,原面積30餘畝,大門左側植唐代楸樹一棵,右側植宋代槐樹一棵。寺院座南向北,南高北低。載入扶風縣舊志的百餘處(座)很多,未載入志書的小廟、宮觀遍及全縣,其中記載就有高望寺。

扶風八景之一,高望晴嵐,說的就是高望寺周邊的風景。清代扶風知縣毛士儲曾吟《高望晴嵐》詩曰: 秦麓渭畔起煙嵐,綠樹層層入雲端; 眼底難收千里景,高望寺里去參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望寺
  • 出土地點:陝西扶風趙家溝村
  • 所屬年代:南北朝
  • 面積:30餘畝
地理位置,起源歷史,現今留存,革命年代,史書記載,“高望”的歷代承制,其它寺廟,

地理位置

高望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西南七公里處,距離扶風縣八大古鎮之午井鎮約三公里,具體何年何人因何建寺已經記載不詳。寺廟地處寶地,香火不斷,鐘聲不絕於耳,周圍居民和諧相處,傑才輩出,以安上村、趙家溝人煙興旺。
位於扶風縣午井鎮趙家溝村和寺溝村之間,原面積30餘畝,大門左側植唐代楸樹一棵,右側植宋代槐樹一棵。寺院座南向北,南高北低。

起源歷史

高望寺始建於南北朝。唐、宋時形成規模,明、清時,寺院樓閣林立;至民國時期仍然香火不斷,有大殿、中殿、上殿、僧舍、戲樓、東屋、西屋、山門等房屋建築;解放後曾被作為午井糧站的臨時倉庫,時吳乃興為站長負責人;文革時期寺廟被破壞,全部拆除,拆除物資後來用於興建高望寺國小的教室宿舍;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內仍殘留寺廟的樑柱、雕刻、碑記、石座很多散亂在角落中;在1990年前後學校五一勞動街期間平整操場,土層中找到殘斷的石碑半部有銘文。
載入扶風縣舊志的百餘處(座),未載入志書的小廟、宮觀遍及全縣,其中記載就有高望寺。根據1993年至1994年各地區(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統計結果顯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有午井鄉高望寺內九子母記(宋)的記載。

現今留存

寺廟東邊為寺溝村,西邊近鄰趙家溝,南邊為土台坡崖,北邊為平地良田,北邊的平地處原有戲樓山門等,道路在戲樓北土塄下邊。寺廟內有一顆大楸樹現仍存活至今,位於扶風縣午井鎮高望寺國小門前左側10米處。一說為珍稀古樹宋楸,又據說是唐朝時期的龍爪楸。高望寺村的那棵大楸樹,在九十年代被火燒的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可喜的是剩下的少半片樹仍活著。概述圖片為80年代初本縣測繪人員在進行勘察,當時古楸樹未被燒毀,其中三人中背身站立手提包者為原扶風縣紀律檢查監察委員會書記趙志峰。
古楸樹雖歷經滄桑,但仍鬱鬱蔥蔥。這棵古楸樹原直徑2米,上世紀80年代末一個夏天因閒散人員進入枯空的大樹根部玩耍抽菸而導致火災燒毀,現直徑只有1米左右,樹體高大,有26米高,現在高望寺村委會已在樹根部用磚牆圍了起來,加以保護。現高望寺國小是1928年創辦的高望寺私立初小基礎上經過改建形成的。門前這棵古楸樹因為特殊的歷史作用,被村民保護了起來。

革命年代

在扶眉戰役時,解放軍西北軍扶眉戰役二兵團六軍在高望寺建立指揮部,門前哨兵登上古楸樹進行值班放哨。在普查革命遺址時,得知:這棵古楸樹,在村民的心目中具有神聖的位置,當年解放軍趕走了國民黨軍隊,指揮部就設在高望寺國小,解放軍的哨兵就輪流在這棵古楸樹上站崗放哨,一是古楸樹很高,近30米,在樹上看得遠,二是古楸樹,樹葉茂盛,在上面放哨既安全又隱蔽,因為扶眉戰役戰鬥正在高望寺南面激烈地進行著,附近敵我形勢複雜,指揮部又在這裡,哨兵在古楸樹上放哨是最好的位置。戰爭的風雲雖然消散,但解放軍戰士放哨的身影儼然還在古楸樹上,所以大人告訴小孩要好好保護這棵古楸樹。

史書記載

扶風八景之一,高望晴嵐,說的就是高望寺周邊的風景。扶風縣城西南10公里的午井鎮高望寺塬上一帶,每逢霽雨初晴時,可以看到一縷一縷的雲嵐,結成一片似雲非雲、似霧非霧的煙霞色彩,繚繞天空,遮避秦嶺山腰。其景秀麗奇絕,這就是“高望晴嵐”的景色。清代扶風知縣毛士儲曾吟《高望晴嵐》詩曰:
秦麓渭畔起煙嵐,綠樹層層入雲端;
眼底難收千里景,高望寺里去參禪。

“高望”的歷代承制

一、明代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全縣編為32里,即:在城裡、辛店裡、黃甫里、雲亭里、高望里、大通里、龍渠里、齊家裡、小馬里、廒倉里、寨子裡、任馬里、通遠里、杏林里、定安里、岐陽里、義合里、龍槐里、長命里、三頭裡、堡城裡、白龍里、永平里、魯馬里、良峪里、杜城裡、訓義里、永安里、歸義里、眾和里、信邑里、鳳泉里。每里轄民一般100戶左右。
憲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本縣蟲、旱災,民多逃亡,遂於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裁杏林、辛店、龍槐3里,縮為29里。將軍伍駐地劃為6寨:午井寨、大寨子、宋家寨、孟家寨、黎虎寨、天度寨。有集鎮9個:伏波、茂陵、杏林、文殊、絳帳、召公、召宅、崇正、天度。
二、清代
清世祖順治時,仍為29里,分屬4鄉。
高望里:東至在城裡,南至眉縣界,西、北均至雲亭里。轄神樹坡莊、神樹坡老莊、田家河、全家河、四戶、四戶北莊、四戶南莊、黃家莊、樊家、董家河、沙仁張家河、午井北坡、午井南坡齊家台、午井北坡郭家莊、午井北溝、高望寺溝、高望寺趙家台、謝家莊、安家、安家新莊、豆村東堡、豆村西堡、豆村南堡等23村。

其它寺廟

未列入保護單位的其它寺廟計有:黃甫寺、萬楊寺、龍渠寺、法禧寺、聚糧寺、長命寺、高望寺、大佛寺、龍光寺、朱村寺、菊花寺、太白廟、青龍廟、魯馬庵、羅家廟、三義廟、白龍廟、石槽廟、索姑廟、三皇廟、元帝廟、玉皇廟、扁鵲廟、三官廟、二郎廟、興龍寺、福嚴寺、雲寂寺、齊陽寺、八戒寺、白衣庵、魯馬寺、杜城寺、壽峰院、天慶寺、廣濟院、永平村寺、伊家寺、靈護寺、召光寺、再覺寺、龍華寺、福興寺、龍會寺、福蔭寺、雲峰寺、九天聖母寺、妙覺寺、覺皇院、崇慶院、覺禪院、鎮國寺、壽豐寺、東觀寺、靈緣寺、明山寺、興隆寺、重陽宮、淨土院、朝陽寺、王昭寺、福壽寺、興先寺、良峪寺、雲邰寺、三台寺、金鈴寺、召首寺、華嚴寺、福壽院、繼鳳寺、元淵寺、中元寺、海覺寺、普救寺、德風寺、青龍寺、昭風寺、清福寺、九龍寺、慧濟院、居陽寺、京池寺、福元寺、丹霞觀、集仙觀、玉清觀、背陽觀、景福宮、三聖宮、太元宮、永福宮、北極宮等。今大多數被拆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