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譯叢:電子系統的EMC設計》共10章,內容包括:EMC電子系統設計簡介;基本術語和定義;通信系統的EMC;電子系統的EMC設計;EMI控制接地;禁止理論、材料和保護技術;黏合;濾波器、鐵磁體、隔離和瞬態抑制器;電纜和接頭;EMI控制技術綜述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高新科技譯叢:電子系統的EMC設計
- 作者:杜甫 (William G.Duff)
-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 頁數:190頁
- 開本:16
- 外文名:Designing Electronic Systems for EMC
- 譯者:王慶賢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國防工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高新科技譯叢:電子系統的EMC設計》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威廉·G.杜甫(William G.Duff) 譯者:王慶賢 顧桂梅
威廉·G.杜甫,總裁,SEMTAS公司,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系 1959年6月;錫拉丘茲大學電氣工程系 1969年1月;Clayton大學電氣工程系 1977年8月。Duff博士是一位國際認同的在通信和點電子系統領域的EMC_T程技術發展的領導者。他在通信和電子系統中的EMI/EMV分析、測試、設計和解決問題方面擁有長達42年的經驗。實現了利用EMl/EMV的測試、分析、建模和模擬技術來評估在極端電磁環境中不同通信系統和電子系統中的EMC。Duff博士推動並實現了一種能夠分析和測試的方法來評估主動的電子對抗或者無意的EMI造成的通信電路或設備EM/EV。這種方法通過結合分析和測試來評估針對EMI和電子對抗對電子設備造成的缺陷,然後確定EMI/EW的機理進而為特定問題提供解決方法。Duff博士將這種理論(全部或部分)套用在了許多潛在的易受影響的設備包括:各種軍事接收器;帶ECCM天線的視距微波中繼通信系統;ECCM模型的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電子制導飛彈和“雷射制導炸彈”;黑鷹直升機的戰鬥控制系統;MI坦克的控制和導引系統:船舶的控制設備;卡車的防抱死剎車;汽車的排放控制模組;醫療電子設備。這項工程包括對潛在缺陷的分析。對導致EMV因素的大量數據的測試,並確定由EMV'的降級機制,從而針對特定的問題能夠提供較好的修正措施。關於EMC,Duff博士已經寫了四十餘份報紙和四本著作。他也經常主持EMC的研討會。作為一名IEEE成員,還曾任IEEEEMC社區的主席,和美國電信工程師協會認證的EMC工程師。
威廉·G.杜甫,總裁,SEMTAS公司,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系 1959年6月;錫拉丘茲大學電氣工程系 1969年1月;Clayton大學電氣工程系 1977年8月。Duff博士是一位國際認同的在通信和點電子系統領域的EMC_T程技術發展的領導者。他在通信和電子系統中的EMI/EMV分析、測試、設計和解決問題方面擁有長達42年的經驗。實現了利用EMl/EMV的測試、分析、建模和模擬技術來評估在極端電磁環境中不同通信系統和電子系統中的EMC。Duff博士推動並實現了一種能夠分析和測試的方法來評估主動的電子對抗或者無意的EMI造成的通信電路或設備EM/EV。這種方法通過結合分析和測試來評估針對EMI和電子對抗對電子設備造成的缺陷,然後確定EMI/EW的機理進而為特定問題提供解決方法。Duff博士將這種理論(全部或部分)套用在了許多潛在的易受影響的設備包括:各種軍事接收器;帶ECCM天線的視距微波中繼通信系統;ECCM模型的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電子制導飛彈和“雷射制導炸彈”;黑鷹直升機的戰鬥控制系統;MI坦克的控制和導引系統:船舶的控制設備;卡車的防抱死剎車;汽車的排放控制模組;醫療電子設備。這項工程包括對潛在缺陷的分析。對導致EMV因素的大量數據的測試,並確定由EMV'的降級機制,從而針對特定的問題能夠提供較好的修正措施。關於EMC,Duff博士已經寫了四十餘份報紙和四本著作。他也經常主持EMC的研討會。作為一名IEEE成員,還曾任IEEEEMC社區的主席,和美國電信工程師協會認證的EMC工程師。
圖書目錄
第1章EMC電子系統設計簡介
1.1 電磁干擾的影響
1.2電磁干擾源
1.3耦合模式
1.4易感設備
1.5 EMC設計的考慮因素和系統生命周期
1.5.1 系統定義階段
1.5.2 系統設計和發展
1.5.3 系統操作
1.6本書概述
第2章基本術語和定義
2.1 分貝
2.2 EMI的傳導術語
2.3 電磁輻射
2.4信號在時域和頻域中的表示
2.4.1傅立葉級數
2.4.2傅立葉變換
2.4.3譜表示
2.5 瞬變
2.5.1 瞬態源
2.6窄帶發射
2.7 寬頻發射
2.7.1非相干寬頻發射
2.8頻率和波長
2.9 電磁干擾信號的測量單位
第3章通信系統的EMC
3.1通信系統的EMI問題
3.2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EMI相互作用
3.3通信系統的EMC設計
3.4發射機的發射特性
3.4.1 基波發射
3.4.2發射機互調
3.4.3諧波的排放水平
3.5接收器的易感性特徵
3.5.1共信道干擾
3.5.2接收機相鄰信號干擾
3.5.3接收機雜散回響
3.6天線的輻射特性
3.6.1設計頻率和極化
3.6.2偏振依賴性
3.6.3非設計頻率
3.7傳播效應
3.8樣品的EMC評估
3.8.1 變送器噪聲
3.8.2互調
3.8.3頻帶外EMI
3.9計算機EMC分析
第4章 電子系統的EMC設計
4.1 EMI問題的基本要素
4.1.1 EMI源
4.1.2 EMI耦合模式
4.1.3 易感設備
4.2系統級電磁干擾控制技術
第5章EMl控制接地
5.1定義
5.2接地系統的特點
5.2.1 阻抗特點
5.2.2天線特點
5.3相關接地的干擾
5.4電路、設備和系統的接地
5.4.1 單點接地方案
5.4.2 多點接地方案
5.4.3接地方案的選擇
5.5接地系統配置
……
第6章禁止理論、材料和保護技術
第7章黏合
第8章濾波器、鐵磁體、隔離和瞬態抑制器
第9章 電纜和接頭
第10章EMI控制技術綜述
附錄A
附錄B部分與電磁兼容有關的專業術語及縮寫
附錄C EMC文獻中常用術語及縮寫
附錄D EMI/EMC美國軍用標準
參考文獻
1.1 電磁干擾的影響
1.2電磁干擾源
1.3耦合模式
1.4易感設備
1.5 EMC設計的考慮因素和系統生命周期
1.5.1 系統定義階段
1.5.2 系統設計和發展
1.5.3 系統操作
1.6本書概述
第2章基本術語和定義
2.1 分貝
2.2 EMI的傳導術語
2.3 電磁輻射
2.4信號在時域和頻域中的表示
2.4.1傅立葉級數
2.4.2傅立葉變換
2.4.3譜表示
2.5 瞬變
2.5.1 瞬態源
2.6窄帶發射
2.7 寬頻發射
2.7.1非相干寬頻發射
2.8頻率和波長
2.9 電磁干擾信號的測量單位
第3章通信系統的EMC
3.1通信系統的EMI問題
3.2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EMI相互作用
3.3通信系統的EMC設計
3.4發射機的發射特性
3.4.1 基波發射
3.4.2發射機互調
3.4.3諧波的排放水平
3.5接收器的易感性特徵
3.5.1共信道干擾
3.5.2接收機相鄰信號干擾
3.5.3接收機雜散回響
3.6天線的輻射特性
3.6.1設計頻率和極化
3.6.2偏振依賴性
3.6.3非設計頻率
3.7傳播效應
3.8樣品的EMC評估
3.8.1 變送器噪聲
3.8.2互調
3.8.3頻帶外EMI
3.9計算機EMC分析
第4章 電子系統的EMC設計
4.1 EMI問題的基本要素
4.1.1 EMI源
4.1.2 EMI耦合模式
4.1.3 易感設備
4.2系統級電磁干擾控制技術
第5章EMl控制接地
5.1定義
5.2接地系統的特點
5.2.1 阻抗特點
5.2.2天線特點
5.3相關接地的干擾
5.4電路、設備和系統的接地
5.4.1 單點接地方案
5.4.2 多點接地方案
5.4.3接地方案的選擇
5.5接地系統配置
……
第6章禁止理論、材料和保護技術
第7章黏合
第8章濾波器、鐵磁體、隔離和瞬態抑制器
第9章 電纜和接頭
第10章EMI控制技術綜述
附錄A
附錄B部分與電磁兼容有關的專業術語及縮寫
附錄C EMC文獻中常用術語及縮寫
附錄D EMI/EMC美國軍用標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