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R&D管理

高新技術企業R&D管理

《高新技術企業R&D管理》是200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德明、秦吉波、周青、陳立勇。

基本介紹

  • 書名:高新技術企業R&D管理
  • 作者:曾德明//秦吉波//周青//陳立勇
  • ISBN:730213526
  • 頁數:271
  • 定價:26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出版時間:2006-11-1
  • 開本:16開
簡介,目錄,

簡介

本書理論結合實際,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管理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全書共分3篇。第1篇是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機制,包括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的設計與管理、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與選擇機制等。第2篇是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治理,該篇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對R&D團隊治理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激勵機制及其設計問題。第3篇是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發展,該篇圍繞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形成、網路的組織模式、結構與戰略價值、網路的動態博弈均衡及其協調管理機制進行分析。本書內容豐富,講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目錄

第1篇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機制
第1章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的理論分析 2
1.1 R&D績效管理的理論基礎 2
1.1.1 管理控制系統理論與績效管理 2
1.1.2 代理理論與績效管理 6
1.1.3 制度理論與績效管理 6
1.1.4 人力資源理論與績效管理 7
1.1.5 利益相關者理論與績效管理 8
1.1.6 權變管理理論與績效管理 10
1.2 R&D績效評價的研究現狀 11
1.2.1 績效測度指標體系的建立 12
1.2.2 績效測度體系的構建 12
1.2.3 績效測度系統的構建過程 13
1.3 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研究現狀 15
1.3.1 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影響因素 15
1.3.2 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多樣化的原因 16
1.3.3 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內涵分析研究綜述 17
1.3.4 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比較與選擇的研究 18
第2章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 22
2.1 基本概念 22
2.1.1 R&D系統的框架 22
2.1.2 R&D績效測度系統元素 23
2.2 R&D績效測度系統的功能 24
2.3 R&D績效測度系統的權變因子 26
2.3.1 R&D外部環境因子 27
2.3.2 R&D創新策略因子 27
2.3.3 企業規模(大小)因子 29
2.3.4 R&D類型 29
2.3.5 R&D學習能力 30
2.4 R&D績效測度對象 32
2.4.1 R&D功能和R&D部門 32
2.4.2 R&D績效測度對象分類 32
2.5 R&D績效測度指標 33
2.5.1 測度指標的建立思路 33
2.5.2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指標體系的甄選方法 34
2.6 其他系統元素 35
2.6.1 R&D績效測度技術 35
2.6.2 R&D績效測度的指標標準、測度頻次和時間 35
第3章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的管理過程 37
3.1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的設計 37
3.1.1 系統設計的主要原理 37
3.1.2 系統設計的主要原則 38
3.1.3 R&D項目績效測度系統的設計思想 38
3.1.4 系統設計的設計過程 39
3.1.5 R&D績效指標體系的設計 41
3.1.6 R&D績效測度系統設計過程的管理實踐 44
3.2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的實施 46
3.2.1 R&D績效系統的實施過程 46
3.2.2 R&D績效系統實施過程的管理實踐 46
3.3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測度系統的動態更新 48
3.3.1 系統動態更新的動力因素 48
3.3.2 動態R&D績效測度系統模型 49
3.3.3 R&D績效系統更新過程的管理實踐 50
第4章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多維度比較 51
4.1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 51
4.2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分析維度的選擇 52
4.2.1 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分析維度選擇的原則 52
4.2.2 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分析維度的選擇 54
4.3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多維度比較 56
4.3.1 R&D績效管理控制權配置差異比較 56
4.3.2 R&D組織管理差異比較 58
4.3.3 R&D學習能力差異比較 59
4.3.4 R&D績效管理控制方式差異比較 61
4.3.5 R&D人員激勵措施差異比較 63
第5章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選擇 65
5.1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的權變因子 65
5.1.1 R&D活動外部環境與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 65
5.1.2 R&D活動複雜性與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 66
5.1.3 R&D策略與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 68
5.1.4 R&D人力資本與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 69
5.1.5 R&D活動風險與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 72
5.1.6 R&D活動戰略價值與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 76
5.2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選擇模型 78
5.2.1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判別 78
5.2.2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選擇的權變因子評價 81
5.2.3 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控制模式的選擇 86
參考文獻 93
第2篇 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治理
第6章 R&D團隊治理:高新技術企業R&D績效管理的新途徑 102
6.1 R&D團隊治理的提出 102
6.2 R&D團隊治理的研究內容 104
6.2.1 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的組織建設 104
6.2.2 R&D團隊激勵機制 105
6.3 R&D團隊治理研究的理論基礎 106
6.3.1 公司治理理論與R&D團隊治理 106
6.3.2 委託—代理理論與R&D團隊治理 107
6.3.3 人力資本理論與R&D團隊治理 108
6.3.4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理論與R&D團隊治理 110
6.3.5 團隊管理理論與R&D團隊治理 111
第7章 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的組織機制 113
7.1 R&D組織的設計基礎 113
7.2 R&D團隊的組織模式 114
7.2.1 R&D團隊組織模型 114
7.2.2 R&D團隊人員構成 115
7.3 高績效R&D團隊的成功要素 118
7.4 實證分析:R&D團隊組織現狀與績效的關係 122
第8章 基於項目價值的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激勵 124
8.1 團隊激勵的基本框架 124
8.1.1 團隊激勵機制及其多樣性 125
8.1.2 團隊激勵機制的構成要素及選擇空間 126
8.1.3 影響團隊激勵機制設計的權變因素分析 129
8.2 R&D團隊項目價值的評價方法 132
8.2.1 現金流量折現法 132
8.2.2 期權定價模型評估法 133
8.3 R&D團隊激勵的“一次分配” 135
8.4 R&D團隊激勵的“二次分配” 138
第9章 高新技術企業R&D團隊(個人)管理激勵 139
9.1 主要激勵理論及其對R&D團隊(個人)激勵的啟示 139
9.2 R&D團隊(個人)激勵因素分析 142
9.2.1 主要觀點綜述 142
9.2.2 R&D團隊(個人)激勵因素的確定 143
9.3 基於個人事業發展階段的R&D團隊(個人)激勵模型 144
9.3.1 R&D人員個人事業發展階段 144
9.3.2 R&D團隊(個人)的激勵模型 145
9.4 國內R&D團隊(個人)的激勵現狀與改進建議 146
9.5 基於團隊忠誠度的R&D團隊(個人)激勵 150
9.5.1 團隊忠誠度與R&D團隊績效 150
9.5.2 最優團隊忠誠度的選擇 153
參考文獻 155
第3篇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發展
第10章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形成 162
10.1 高新技術企業獲取創新源的戰略選擇 163
10.1.1 內部學習與外部學習 163
10.1.2 學習方式對創新速度、創新成本和競爭優勢的影響 165
10.1.3 內外部學習的整合過程——外部知識內部化 167
10.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的競爭優勢與組織模式 168
10.2.1 高新技術企業R&D戰略的分類與比較 168
10.2.2 協作R&D組織模式的分類 171
10.3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形成的動因 173
10.3.1 網路概述 173
10.3.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形成的外在動因 175
10.3.3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形成的內在動因 177
10.4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 179
10.4.1 外部環境因素分析 180
10.4.2 相似利益因素分析 182
10.4.3 第三方促合因素分析 185
10.5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形成的過程與路徑 186
10.5.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形成的過程 186
10.5.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形成的路徑 189
10.6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 191
10.6.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特徵 191
10.6.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競爭優勢 192
第11章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組織特徵 194
11.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模式 194
11.1.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模式的比較研究 194
11.1.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組織模式 195
11.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結構 198
11.2.1 網路結構概述 199
11.2.2 Jackson和Wolinsky靜態模型 199
11.2.3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結構的確定 200
11.3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戰略價值 203
11.3.1 R&D柔性價值評估模型 204
11.3.2 權變因素的影響分析 207
11.3.3 模型的基本結論 209
11.4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最最佳化條件分析 209
11.4.1 同質品市場構建最優企業協作R&D網路的條件分析 210
11.4.2 異質品市場構建最優企業協作R&D網路的條件分析 216
11.4.3 基本結論 218
第12章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動態博弈均衡 220
12.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均衡概述 220
12.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動態博弈模型 222
12.2.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動態博弈模型的構建 223
12.2.2 不同決策下均衡結果的比較研究 228
12.2.3 算例與分析 230
12.3 混合模式下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動態博弈模型 231
12.3.1 混合模式下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動態博弈模型的構建 232
12.3.2 相關因素對均衡的影響分析 236
12.3.3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決策均衡的比較研究 238
第13章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協調管理 243
13.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協調管理體系 243
13.1.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協調管理模式 243
13.1.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協調管理方法 245
13.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管理控制模式及其選擇模型 249
13.2.1 控制理論的研究進展 249
13.2.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管理控制模式 251
13.2.3 協作R&D網路管理控制模式的選擇 255
13.3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衝突管理模型 258
13.3.1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衝突類型 258
13.3.2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衝突特性分析 260
13.3.3 高新技術企業協作R&D網路的衝突管理模型 262
參考文獻 26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