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灶概念,爐灶歷史,爐灶分類,
爐灶概念
以薪柴、秸稈、畜糞等有機物質為燃料,用於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爐灶。又名省柴爐灶。其中,柴爐體積較小,便於移動,主要套用於鄉鎮;柴灶體積較大,不能移動,多由磚、瓦、灰、石等砌築,是開發中國家農村主要炊事用灶。
爐灶歷史
世界上的柴爐柴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大體上經歷了原始爐灶、 舊式爐灶、改良爐灶和高效爐灶4個階段。原始爐灶用幾塊石頭支撐鍋或罐,下面燒柴。舊式爐灶,用磚、土坯或石塊砌成框線,將鍋或罐架在上面,在框線一側開洞口加柴,熱效率只有 8~10%。改良爐灶是在舊式爐灶基礎上增設爐篦和加砌煙筒,改善了燃燒條件,使熱效率提高至12~15%,衛生狀況也有較大改善。高效爐灶是對改良爐灶的進一步改進,使結構更趨合理,燃料燃燒更完全,熱能利用更有效,熱效率一般高達30%以上。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廣大農村基本使用舊式爐灶,60年代開始研究高效爐灶,熱效率已達到40%。
爐灶分類
中國高效爐灶按其使用燃料的種類,可分為以燃用薪柴為主的硬柴爐灶,燃用秸稈為主的軟柴爐灶,兼燒薪柴、秸稈的兩用爐灶以及燃用牲畜糞便的畜糞爐灶等多種。高效爐灶的結構與舊式爐灶相比較,除增設爐篦和加砌煙筒改善通風條件外,主要是減小了爐膛容積和爐門尺寸,並且多在爐膛周圍填加珍珠岩、糠灰、爐渣等保溫材料,以利於維持爐膛的工作溫度;同時還降低了爐篦與鍋底間的距離,使火焰的高溫區域能直接作用於鍋底壁面。此外,在爐膛的上部多增設攔火圈和回煙道等,用以限制火焰和熱煙氣進入煙筒的流速,延長其對鍋壁面的作用時間,加大換熱量。圖 1為中國典型高效爐灶結構示意圖。在餘熱利用方面除增設副鍋、湯罐外,預熱水箱、開水器的運用也取得一定成效。圖 2為中國式裝有開水器的高效爐灶結構示意圖。工廠生產的部分組裝和全組裝爐灶,使高效爐灶的生產已進入了工廠化、商品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