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是2008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維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 作者:李維勝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8月1日
  • ISBN:97875058734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高技術的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是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誌,而高技術的發展取決於高技術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為此,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迄今為止,國內外進行了很多相關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孤立、定性、靜態的研究多,綜合、定量、動態研究少,缺乏系統的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方法。
近年來,我國高技術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存在不足。我國高技術企業發展的現狀是:高技術企業數量由逐年下降向逐年增長發展;高技術企業的質量逐漸提高;高技術企業在國民經濟的地位逐漸提升;高技術企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高技術企業的國際合作加強;高技術企業科技創新意識增強,科技活動經費投入迅速增長;高技術產品開發能力增強,新產品不斷出現,盈利水平不斷提高;地區發展不平衡,行業分布不均。與國際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高技術企業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發展迅速,絕對規模大,相對規模小;高技術企業技術密集度和技術水平較低;高技術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在全球市場貿易競爭力較弱;高技術企業勞動生產率低;行業附加值不高;研究開發經費投入較低等。分析我國高技術企業現狀,其成因主要是國家政策環境、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環境、高技術企業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動了我國高技術企業的發展,但同時由於個別因素的不完善,在某些方面阻礙了高技術企業的發展。
影響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是多層次、多因素、多指標的系統,其中,一級因素包括社會環境因素、企業內部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二級因素包括市場環境等13個因素,三級指標包括現實需求等68個指標,通過各因素作用機理分析可知:各影響因素對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在影響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一級、二級因素中,其重要性按大到小排序分別為:企業內部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人力資源、經營管理能力、市場環境、經濟實力、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資源條件、市場適應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政策法律環境、環保能力、社會保障環境、配套服務環境、人文環境。同時這些因素和指標是互動作用的,它們共同推動了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
高技術企業的壽命周期和傳統企業一樣可分為創建期、試產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衰亡期等階段,但與傳統企業的壽命周期相比,高技術企業壽命周期具有創建期較長、死亡率高、成長速度快、成熟期短、衰亡快等特點。經過理論研究及實踐調研總結高技術企業壽命周期類型與傳統企業一樣可分為完整壽命周期型、短壽型、持續生存型、持續發展型等。分析高技術企業死亡及持續生存發展的原因,主要是市場適應能力、新產品開發、技術創新、人才素質、外部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產品壽命周期與企業壽命周期是密切相關的,產品壽命周期直接影響企業壽命周期,企業壽命周期可視為所生產的各種產品壽命周期的綜合。
我國高技術企業的形成模式主要有:要素啟動型、需要啟動型、機會啟動型。發展模式主要有單一產品發展模式、關聯多品種發展模式、非關聯多角化發展模式。高技術企業發展模式的選擇要考慮企業內外環境及企業的自身實力等因素,企業內外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產品市場容量、產品壽命周期、企業目標、企業戰略、企業發展階段、行業特點、行業壽命周期階段、競爭態勢、技術特點等,企業的自身實力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資金實力、技術實力、市場能力等。
高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生存風險,預測高技術企業的生存風險,使企業能及時採取相應處理措施,是高技術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高技術企業的生存風險,用效率、效益、結構類共13個指標作為生存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企業安全係數作為生存風險的評判標準。運用BP神經網路理論構建高技術企業生存風險預測模型,由模型計算出企業安全係數,通過企業安全係數評價企業生存風險。根據諮詢多位專家及企業實地調查認為:安全係數>0.3企業生存安全性高;在0<安全係數≤0.3企業安全性一般,企業具有一定生存風險;安全係數≤0企業安全性差,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在實證研究中,選擇20個企業作為樣本(其中10個為學習樣本,另10個為檢驗樣本),通過20個企業的學習和檢驗確定高技術企業生存風險預測模型,把待測的2個企業的指標數據輸入模型,計算出企業安全係數,從而評判企業的生存風險。實證研究表明,高技術企業生存風險預測模型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評價一個高技術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從縱向、橫向及動態綜合等方面進行。縱向評價是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縱向發展趨勢;橫向評價是比較不同企業可持續發展綜合實力;動態綜合評價是比較多個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整體發展水平和趨勢(縱橫向比較)。不同的評價方法,構建和運用不同的評價模型。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創新能力、市場適應能力、經濟實力、環保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六大類共29個指標。
實證研究表明,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同時證明高技術企業生存風險預測與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兩者結果是一致的。
我國高技術企業發展過程中在技術、管理、外部環境及相應配置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這嚴重地阻礙了我國高技術企業的發展。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企業和政府都要採取相應的對策,以實現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目的及內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第2章 相關理論與相關研究現狀及評述
2.1 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現狀
2.2 企業發展理論研究現狀
2.3 高技術產業化研究現狀
2.4 高技術企業理論研究現狀
2.5 評述
第3章 國內高技術企業發展現狀及基本分析
3.1 我國高技術企業發展現狀
3.2 與國外高技術企業的比較分析
3.3 基本結論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
4.1 相關調查
4.2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
4.3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作用機理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高技術企業壽命周期分析
5.1 企業壽命周期
5.2 企業壽命周期類型
5.3 高技術企業壽命周期類型及其成因
5.4 高技術企業壽命周期與產品壽命周期相關性研究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高技術企業形成及發展模式研究
6.1 高技術企業形成模式
6.2 高技術企業發展模式
6.3 高技術企業發展模式的選擇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高技術企業生存風險預測模型及實證
7.1 企業生存風險內涵及其影響因素
7.2 高技術企業生存風險預測模型
7.3 高技術企業生存風險預測模型的實證研究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理論與方法
8.1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理論
8.2 評價方法
8.3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實證研究
9.1 實證研究對象基本狀況
9.2 各評價對象指標的選取
9.3 縱向評價
9.4 橫向評價
9.5 動態綜合評價
9.6 企業生存風險預測與可持續發展評價認證
9.7 本章小結
第10章 我國高技術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1 我國高技術企業存在的問題
10.2 對策建議
10.3 本章小結
第11章 結論與展望
11.1 研究結論
11.2 主要創新點
11.3 待研究內容
附錄1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調查問卷
附錄2 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調查結果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