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鑼鼓戲是高安古老的地方戲劇種之一,因演唱時不用管弦樂器伴奏,僅用鑼鼓擊節而得名。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高安鑼鼓戲
- 主題詞:傳統戲劇,鑼鼓戲,高安市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戲劇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清康熙年間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中國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高安鑼鼓戲是高安古老的地方戲劇種之一,因演唱時不用管弦樂器伴奏,僅用鑼鼓擊節而得名。
高安鑼鼓戲是高安古老的地方戲劇種之一,因演唱時不用管弦樂器伴奏,僅用鑼鼓擊節而得名。簡介 該劇種萌發於清康熙年間,由民間茶歌和燈彩衍變而來,吸收了大量高安瑞河戲的藝術精華,因其唱腔深厚悠揚,表演灑脫粗獷,語言通俗易懂,...
二 高安戲曲劇種概況 三 高安戲曲劇種分布示意圖 志略 一、劇種 (一)瑞河戲 (二)高安鑼鼓戲 (三)高安絲弦戲 (四)木偶戲 (五)漢劇 (六)京劇 (七)京梆子 二、劇目 (一)道士戲劇目 (二)瑞河戲劇目 (三)鑼鼓戲劇目 (四)...
高安採茶戲是一種流行於江西宜春地區的傳統戲曲藝術,起源於江西高安的民間彩燈,後受贛南、浙江小調及高安鑼鼓戲的影響,於1917年前後形成。開始僅用於絲弦(胡琴)伴奏,不用打擊樂,故亦名“高安絲弦戲”,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京劇較多...
民國六年(1917年)前後,燈彩藝人由節日玩燈發展到為親友鄰里娶親賀壽時的堂內演唱。進而模仿高安鑼鼓戲自編一些生活小戲登台表演,形成有小旦、小生、小丑的“三角班”。民國九年(1920年),灰埠的諶煥庭等從清江經樓請來柯萬蘭傳授...
本土方言高安的本地方言主要是贛語,此外,在高安華林鄉還分布有客家方言。高安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起源於早期的高安民間燈歌燈彩、儺歌儺舞以及道教歌舞,由明清時期瑞河兩岸的瑞河戲、鑼鼓戲、絲弦戲等劇種演繹而成,並吸納了傳入高安境內的...
高安採茶戲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既注重弘揚時代主旋律,又保留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充分展現了贛中文化的濃郁風情。地采、高采致力於對戲劇內涵的開掘和表現手法的創新,編、導、演、音、舞美等各方面均進入成熟階段。1979年地采《孫成打...
傳統戲劇 萬載開口儺(第二批國家級) 高安採茶戲(第三批國家級) 萬載花燈戲(第二批省級) 袁河鑼鼓戲(第三批省級) 高安鑼鼓戲(第四批省級) 曲藝 宜春評話(第一批省級) 上高道情(第二批省級) 高安道情(第二批省級) 宜春春鑼(第三批...
46 4-Ⅳ-8 高安鑼鼓戲 宜春市高安市 47 4-Ⅳ-9 新余花鼓戲 新余市渝水區 48 4-Ⅳ-10 九江文曲戲 九江市九江縣 49 4-Ⅳ-11 江西目連戲 省藝術研究院 曲藝(總計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和單位 ...
瑞河戲,是一種江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屬於高安採茶戲的一個組成部分。流行於江西高安、奉新、宜春等地。淵源於清康熙年間的採茶班,清代末年又從瑞河大班中吸收了部分劇目和表演藝術,開始演出袍帶戲。但藝術上仍以表現民間生活的小戲最...
唐武德五年(622)曾設靖州(治所在高安)。轄高安、宜豐、上高、萬載及樟樹一部分。武德七年(624),改靖州為米州,旋又改米州為筠州。武德八年(625)筠州廢,直到五代吳時,仍分屬洪州、袁州、吉州。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
清代浮梁縣瑤里鄉民宅戲文木雕 贛劇·鐃河戲串堂班鑼鼓架 圖①、圖② :樂平滸崦村鑼鼓架 圖③ 樂平鎮橋鎮鑼鼓架 樂平車溪敦本堂祠堂外觀 樂平車溪敦本堂祠堂(朱氏宗祠 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建)戲台 樂平涌山鎮土宗五祠堂(...
*贛劇 *戈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寧河戲瑞河戲宜黃戲*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閩劇 平講戲 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