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土城鬥牛

高安土城鬥牛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高安土城鬥牛
  • 主題詞:民俗,土城鬥牛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起源時間:明末年間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土城鬥牛是這個村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它與當地的萬里庵廟會和“吃新節”習俗融為一體,一年一度,時間是農曆五月十五日這天。“吃新”即品嘗新上市的蔬菜瓜果;敬祖是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五月十五日這天,周邊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蜂擁而至,來到土城萬里庵“朝禾苗”,趕廟會,將帶來的幾根已灌漿的稻穗供奉在菩薩前,祈禱年豐歲順。村上的每家每戶都要大擺酒席招待親友,席上除雞、鴨、魚、粽子、發糕、油糍外,更主要的是特意采來的新鮮蔬菜瓜果。親朋歡聚一堂,共話桑麻,其樂融融。吃新後就去玩鬥牛。鬥牛是趕廟會、朝禾苗、吃新節中最吸引人的活動。

歷史淵源

土城鬥牛是高安市祥符鎮塔前土城村一帶農民為了慶祝當地“吃新節”舉行的鬥牛比賽活動。土城鬥牛起源於何時,至今仍未有定論,但高安民間流行的“吃新節”的習俗自古有之。據冥國初期《高安縣誌》記載:“鄉人選‘辛酉’或‘巳酉’日‘吃新’新鮮飯菜,先盛飯三盅,上插稻穗,燒香鳴爆,供神敬祖……”
關於土城鬥牛的起源,民間有一則傳說記載:相傳明末年間,祥符南山有位名叫倌伢子的土財主,他兒子在奉新做生意時,因慕名去觀賞一家奇特無比的大黃牯而受到東家的奚落,為了挽回面子,倌伢子也買來一頭大“騷牯”,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飼養調訓後,約定與徐財主端午節期間,在一個叫小嶺的凹形山地鬥牛,結果徐財主的牛敗北,倌伢子一時名聲大噪。此後,這裡年年舉行鬥牛,端午節鬥牛便在這一帶流行開來。土城與南山相隔不遠,這裡歷來有個五月十五的萬里庵廟會,隨著歲月的推移,清初時土城逐步成了這一帶鬥牛的中心。

基本內容

在農曆五月十五這一天,只要一走進翔福塔土城村,就會看到這個小山村像集市一樣熱鬧非凡。許多鄰近的村民約定俗成地來到這裡,他們興致勃勃地牽著牛、或騎著車來參加土城村的鬥牛會。鬥牛場上人山人海,歡聲雷動,幾十頭編了號的牛牯一一出場亮相,接著便按抓鬮順序進行角逐。勝負決出之後,省著披紅掛彩,主人榮譽受獎。中午吃飯時,家家戶戶宴席豐盛,賓朋滿座,那種隆重的場面勝過了端午節的喜慶,因為來家裡做客的都是親人,還有前來看鬥牛的新朋老友。據土城村的老人講述,過去鬥牛更加熱鬧,過來參賽和觀看的不但有本地人,還有奉新、安義、新建等鄰近縣市的外地人。鬥牛之前,人民都要先到土城村的萬里廟朝拜,將帶來的供品和稻穗供在菩薩面前,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那個時候土城村的吃新節要鬧上三天三夜,一天到晚,各家各戶就會把自家的門板卸下來到廟前搭個戲台,讓請來的戲班子演出“端午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