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囊群卵圓形,每1末回裂片有1個,通常單生於小脈基部上側,少數雙生於1脈兩側;囊群蓋卵圓形,膨脹,薄膜質,灰色,成熟時由背部不規則裂開,早消失。孢子腎形,周壁較透明,不具褶皺,表面有少數顆粒狀紋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高大短腸蕨
- 拉丁學名:Allantodia procera (Wall. ex Clarke) Ching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綱:薄囊蕨綱
- 目:水龍骨目
- 科:蹄蓋蕨科
- 屬:短腸蕨屬
- 種:高大短腸蕨
- 分布區域:廣西(金繡大瑤山)、雲南及西藏
形態特徵,植物形態,葉子形態,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大型林下植物。根狀莖橫走,黑褐色,先端疏被鱗片;鱗片褐色,卵形、厚膜質,全緣,伏貼;葉遠生。
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達2米以上;葉柄長達80厘米,綠禾稈色,上面有縱溝,幼嫩時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伏貼鱗片,鱗片基部近盾狀著生,少數鱗片生於堅硬的圓錐形短刺狀突起上,鱗片脫落後葉柄略粗糙;葉片三角形,長達1.2米,寬達1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三回羽狀-末回小羽片羽狀分裂;側生羽片約10對,互生或有時近對生,斜展,卵形或三角形,長達80厘米,寬達3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柄長約6厘米;一回小羽片達14對,互生,幾平展,柄長達3厘米,矩圓披針形,長達25厘米,寬達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二回小羽片約達10對,互生,平展,披針形,長達6厘米,寬達2.5厘米,通常先端急尖,偶為漸尖,基部闊楔形,略不對稱,基部略有柄,其餘的基部下延,羽狀深裂;小?鵪?牧啞?即?8對,略斜展,矩圓形,長達1厘米,寬達4毫米,先端鈍圓,邊緣淺羽裂或有鋸齒,有時為淺波狀,上部近全緣;葉脈羽狀,小脈二叉或單一,少數三叉。葉薄草質或膜質,乾後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及羽軸禾稈色,下面常有很稀疏的小刺狀突起,上面有淺縱溝。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 000-2 600米常綠闊葉林下溪溝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西(金繡大瑤山)、雲南(景東及鎮沅無量山、西盟、盈江、福貢)及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地區)。也分布於緬甸北部、印度東北部大吉嶺、尼泊爾東部,在錫金最為常見。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北部(古毛恩 Kuma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