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高塘鎮原為高塘鄉,1993年12月撤鄉設鎮,位於
周村東南6公里,總面積17.363平方公里,轄15個自然村,設14個村民委員會。居民均為漢族。1993年初有居民33187戶,10929人(男5391人,女553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2人;1994年末有居民3922戶,10628人(男5281人,女534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1人。1995年末,有居民3265戶,10609人(男5255人,女535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5人。鎮政府駐高塘村。
1993年初,高塘鎮機關設黨委、政府、紀委、人武部、團委、婦聯、人大工作室、政協工委。黨委下設辦公室、政府下設政府辦公室、經委、農委(轄農技站、獸醫站、種子站、多種經營辦公室、林業站、水利站、農機站、經管站、農電站)民政、文化站、廣播站、電話室、土管所、治安辦公室、財政所、司法所、統計站、審計所、公路管理站、老齡委、教委、計生辦、交通安全辦公室。1993年初鎮機關共有工作人員59人,其中國家幹部23人,區招聘幹部16人,鎮聘用人員20人。
1993年12月,鎮機構改革,保留黨委、政府、紀委、人武部、團委、婦聯。其餘黨政機構合併為一辦五委,即:黨政辦公室、農業委員會(轄農技站、農機站、林業站、水利站、獸醫站、農電站)、經濟貿易委員會、建設環保土地委員會、社會事務委員會(轄司法所、民政辦、信訪辦、治安辦、老齡辦)、教科文衛委員會。另設財政審計所、經管統計站、計畫生育辦公室三個事業機構。1993年底,鎮機關共有54人,其中國家幹部27人,區招聘幹部17人,鎮自聘10人。?
1995年恢復了人大工作室和政協工作委員會。年底鎮機關共有54人,其中國家幹部26人,區招聘幹部17人,鎮自聘11人。
1993年起,高塘以建成“經濟強鎮、商貿名鎮、科技重鎮”為總體目標,加快經濟建設步伐。1993年,國內生產總值20667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7165萬元,財政總收入100.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8元。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3827萬元,財政總收入1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5元。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32448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6512萬元,財政收入1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4元。?[農業] 1993年起,以農業綜合開發和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為重點,按照“東部抓高產,西部抓開發”的發展思路,大力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在狠抓糧食穩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畜牧、蔬菜和林果業。1993年,全鎮有耕地15646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8008畝,農村經濟總收入3623萬元,農業總產值1693萬元。199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00萬元,農業總產值3474萬元。1995年,有耕地15079畝,其中水澆地12787畝。農村經濟總收入22000萬元,農業總產值4930萬元。糧食生產 1993年,大力推廣套用農業科學技術,興修水利,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廣新品種和優良品種,糧食生產穩步增長。全鎮糧食總產量7825.1噸,耕畝單產650公斤。
1994年推廣土地規模經營,全鎮經營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到56家。是年糧食總產8220噸,耕畝單產645公斤。
1995年,調整糧經作物比例,由1993年的7.6∶2.4調整為5.1∶4.9,糧食單產和總產分別達到661公斤和8001噸,均創歷史最好水平。科技興農戰略取得新成果,被省農科院確定為新品種、新技術實驗示範基地。?林業 1993年,林業生產提前完成“八五”綠化任務,新植果樹近2000畝,全鎮果品總產量1200噸。1994年,林業生產完成了下達的植樹造林任務,新發展優質果園500餘畝,林果面積達到5500畝,果品總產量超過1200噸。
1995年,新發展果園500畝,林果面積達到6000畝,果品總產1350噸。3年共植樹36萬株,荒山綠化410畝,發展經濟林3200畝,拍賣荒山300畝。?畜牧業 1993年全鎮大牲畜存欄1516頭,生豬存欄3510頭,生豬出欄4339頭,飼養肉食雞35萬隻。1994年,新建了一批養殖專業場和專業戶,蛋雞、肉食雞和生豬存欄量分別達到8萬隻、42萬隻和3300頭,肉食雞加工達到50萬隻。1995年規劃建設了高塘、石埠、孔家等畜牧經濟小區,各類養殖大戶發展到92家。淄博志惠種禽有限公司年供雛禽能力達到600萬隻。全鎮肉雞出欄量達到60萬隻,蛋雞、生豬、牛存欄量分別達到16萬隻、4500頭、1450頭。?蔬菜 1993年起,菜田面積逐年增加,蔬菜基地不斷擴大。1993年菜田總面積1700畝,總產量748噸,產值449萬元。1994年,菜田面積發展到2430畝,新建冬暖式大棚65個,西瓜種植面積1300畝,高塘鎮被列為全區優質西瓜生產基地。1995年,菜田面積2600畝,保護性栽培得到快速發展,冬暖式大棚發展到117個,建成宋家蔬菜批發基地,西瓜種植面積1560畝。?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1993年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擴大和改善水澆田3500畝。1994年,投資近15萬元,維修廢棄多年的東乾二、東乾三水利工程,恢復和改善水澆地面積4900畝。1995年,完成了社會化供水,累計投資達548萬元。在常旺村率先建成全市第一家微機自動化控制果樹微噴工程。農業機械 1993年全鎮有大中型拖拉機23台,小型拖拉機80台,脫粒機129台,農業機械總動力6953千瓦。1994年起,制定激勵政策,鼓勵集體、個體一齊上,新購置大型農業機械2部,農業機械總動力7408千瓦。1995年,農機作業達到100%。1995年底,全鎮有大中型拖拉機31台,小拖拉機62台,脫粒機93台,聯合收割機15台。農業機械總動力7871千瓦。
高塘鎮農業情況表
| 耕地面積(畝) | 水澆地面積(畝) | 糧食總產(噸) | 耕畝單產(公斤) | 農業總產值(萬元) | 人均純收入(元) | 農業機械總動力(千瓦) |
1993 | 15646 | 14057 | 7825.1 | 650 | 1693 | | 6963 |
1994 | 15606 | 12714 | 8219.9 | 645 | 3474 | | 7408 |
1995 | 15079 | 12787 | 8001 | 661 | 4930 | 1824 | 7871 |
1995年各村人均純收入和糧食生產情況表
| 戶數(戶) | 人口(人) | 人均純收入(元) | 糧食作物 | | |
糧田面積(畝) | 耕田單產(公斤) | 總產(噸) | | | | |
高塘 | 472 | 1540 | 2329 | 1530 | 743 | 1137 |
宋家 | 280 | 855 | 2078 | 1100 | 663 | 729 |
吳家 | 243 | 843 | 2938 | 950 | 706 | 671 |
孔家 | 156 | 509 | 1642 | 630 | 667 | 420 |
王家 | 135 | 403 | 1374 | 430 | 644 | 277 |
徐家 | 83 | 288 | 1679 | 400 | 605 | 242 |
永合 | 350 | 1185 | 1909 | 1610 | 602 | 969 |
常旺 | 180 | 619 | 2560 | 900 | 706 | 635 |
石佛 | 136 | 446 | 2541 | 760 | 624 | 474 |
石埠 | 490 | 1490 | 2621 | 1550 | 661 | 1025 |
山旺 | 191 | 529 | 1776 | 470 | 619 | 291 |
仙鶴 | 176 | 699 | 2000 | 960 | 617 | 592 |
方家 | 130 | 432 | 1483 | 500 | 662 | 331 |
劉家 | 97 | 309 | 1146 | 310 | 671 | 208 |
工業
1993年高塘鎮繼續加大對工業的投資,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新開發和完成技改項目16個;新批三資企業5家,項目總投資39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210萬美元,出口商品交貨值1290萬元。全年工業總產值15380萬元,實現利潤668萬元,速度和效益均比上年翻了一番。工業發展速度列全區鄉鎮第一位,奪得全區工業騰飛杯金杯獎。是年底,有鎮辦企業8家,擁有固定資產4800萬元,職工1210人;有村辦、聯辦、個體企業150家,從業人員1100人。全鎮從事工業的人口占全鎮農村勞動力的65%。?
1994年工業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整體實力和發展後勁顯著增強。新開工建設了萬噸規模的華魯電焊條廠、乾坤寶飲料廠、1.5萬噸重油催裂化生產線、科利模具機械廠等骨幹企業和項目,使全鎮工業結構基本形成以五金、化工、機械、紡織、飲料為重點的新格局。鎮、村辦企業群體優勢進一步強化,以風機總公司和鎮環保設備廠為基礎的魯中風機集團公司被批准為市級集團公司。工業小區建設初具規模,進區企業9家,通過了區政府的檢查驗收。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對鎮辦企業進行了以產權出售為主要內容的產權制度改革,至年底,有2家企業完成了改制任務。全鎮工業總產值32362萬元,出口商品收購值2238萬元。年底,有鎮辦企業9家,擁有固定資產4900萬元,職工1300人;有村戶聯辦企業196家,從業人員1420人。
1995年,全鎮工業基本形成了五金、機械、石油化工、飲料、建材等五大支柱產業。鎮村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企業集團建設步伐加快,魯中風機集團公司跨入省級集團公司行列,以華魯電焊條廠和周村振興特種油品廠為主體的魯港五金集團公司、特種油品集團公司成為市級集團公司。高塘工業小區成為區級工業小區,進區企業23家。8家鎮辦企業按上級要求完成產權制度改革任務。開展“雙增雙節”活動,強化企業管理,使全鎮工業實現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全鎮工業總產值460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41200萬元,利潤2250萬元,出口收購值2830萬元。年底共有鎮辦、村辦企業32家,擁有固定資產5160萬元,職工21350人。
1995年高塘鎮鎮辦工業企業情況表
單位:萬元
| 工業總 產值(新規定) | 產品銷售收入 | 利潤總額 | 應交增值 稅 | 流動資產平均餘額 | 固定資產淨值平均餘額 | 從業人數 | |
90價 | 現價 | | | | | | | |
淄博華魯電焊條廠 | 5468 | 5842 | 5140 | 56 | 19 | 919 | 427 | 350 |
淄博科利模具機械廠 | 366 | 459 | 444 | 9 | / | 26 | 59 | 40 |
周村東郊福利化工廠 | 428 | 535 | 400 | 10 | 2 | 28 | 108 | 30 |
董永山酒廠 | 918 | 1147 | 1150 | / | 3 | 144 | 387 | 26 |
周村環境保護設備廠 | 556 | 674 | 500 | / | 3 | 63 | 61 | 32 |
周村慧豐利耐火材料廠 | 860 | 909 | 950 | 3 | 3 | 112 | 320 | 150 |
淄博印染設備廠 | 1668 | 2085 | 2060 | 3 | 1 | 383 | 375 | 160 |
淄博製鞋廠 | 1380 | 1335 | 1330 | / | 2 | 299 | 396 | 180 |
高塘建安公司予制廠 | 315 | 394 | / | / | / | / | / | / |
第三產業
1993年有集貿市場1處,有商店、飯店、修理店、油房、豆腐房等387處,從業人員953人,第三產業增加值2533.51萬元。1994年,在309國道南側,高塘村和宋家村地段建設長3公里的建材市場,有經營戶50餘家,年營業額4000萬元以上。拓寬了高塘商業大街,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個體私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全鎮有個體私營戶210戶,年銷售額6000萬元。1995年,個體私營業戶發展到314家,第三產業增加值4015萬元。
交通
高塘鎮1994年被市政府批准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區委七屆三次全委會確定區第十三屆人代會第四次會議批准,高塘鎮“九五”期間要建成中心城鎮。因此,高塘鎮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建設框架逐年拉大。
道路建設 1993年,投資188萬元,拓寬高塘商業大街,長2公里,寬38米,三塊板式,拆遷公私住房60戶,12000平方米,鋪瀝青路面47000平方米。
1994年,開工建設高塘商業大街向南北延伸工程,北延309國道至膠濟鐵路,長500米,10月竣工通車;南延並拓寬梁家寺至石埠村路口,長3公里,投資10萬元完成了主車道土路基工程。投資10萬元在商業大街安裝了路燈,進行了綠化美化。全鎮有6個村對村內道路進行了規劃建設,吳家村、常旺村率先在全鎮安裝了村內路燈。是年道路總投資72萬元。
1995年是道路建設數量最多的一年,新修道路6條(高萌路南延、文苑路、永和進村路、常旺村內路、高塘村內大街、石埠進村路),總長5460米,鋪瀝青路面43720平方米,總投資152萬元。
住宅及商業設施建設
住宅及商業設施建設 1993年起,按照以路促商、商宅並舉的思路,沿高塘商業大街兩側開工建設二層樓房15棟,一層經商二層居住,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拉開了小城鎮建設的基本框架,它標誌著按農村城市化標準設計的小城鎮藍圖正式實施。吳家村建設了全鎮第一幢居民住宅樓,鎮直部門開工建設了財政審計中心、農電服務中心、農技綜合服務中心、計生服務中心等單體樓。1993年完成樓房建築面積8800平方米,總投資367萬元。1994年,開工建設了電焊條廠寫字樓、印染設備廠綜合樓、物資大廈等一批三層以上建築。沿路商宅樓建築面積達2?4萬平方米。1994年建成樓房11200平方米,總投資684萬元。1995年實行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建房,建設速度加快,建成一層經商、二層居住的村民樓30餘座,使鎮府駐地面貌大為改觀。吳家、石埠兩個住宅小區開始規劃建設,10幢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的住宅樓全部竣工。1995年建成樓房9860平方米,總投資532萬元。
郵電通訊 1993年全鎮有程控電話交換機1部,裝機容量500門。1995年開工建設高塘郵電支局,開通了1000門程控電話,無線傳呼和對講機業務同時展開。
文化
1993年,有電影院1處,文化站1處,書店1處,文化活動室14個,老人活動室2個。每逢傳統節日開展民眾文化體育活動,鎮文藝宣傳隊多次參加全區文藝匯演並得到獎勵。吳家村安裝地面衛星接收站,成為全鎮第一個安裝有線電視的村。1994年全鎮有線電視接轉工作開始入戶收視。1995年建設了占地34畝的鎮文化、體育活動中心。
教育
1993年有中學一所,含國中班13個,在校生620名;有國小7所,教學班25個,在校生720名,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學生畢業率100%;有中學教師43人,其中民辦教師7人;國小教師62人,其中民辦教師25人;有幼稚園11處,幼兒教師23人,幼兒入托率達100%。教育“雙基”工作通過了省政府的考核驗收。國小教學質量綜合評定名列11處鄉鎮第一位。1994年,基礎教育工作通過了省市政府的複查驗收。1995年全鎮實現了9年義務教育,國中學制3年改為4年。建成高標準電教室。年底,全鎮有中學1所,國中班13個,在校生600名;有國小5所,教學班25個,在校生720名;有中學教師45人,其中民辦教師5人;有國小教師62人,其中民辦教師25人;師資達標率98%,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小學生畢業率100%;全鎮共有幼稚園11所,幼兒教師23名,幼兒入托率100%。
衛生
1993年全鎮有11處村衛生室,均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其中有聯村衛生室3處,村民實行計畫免疫,衛生防疫工作奪得全區第一。鎮衛生院有病房15間,11個醫療科室,醫療設施齊全,具有B超機、X光機、心電圖儀等醫療器械。至1995年,衛生防疫工作連續三年奪得全區第一。投資30萬元創辦了全區第一家村級脈管炎專科醫院,鎮衛生院達到乙級乙等醫院標準。1995年鎮衛生院有醫護人員23人,門診4320人次,住院54人,出院54人,年業務收入28萬元。?計畫生育 1993年投資30萬元建成面積520平方米的鎮計生服務樓,購置了配套設施,成為市級“三為主”達標鄉鎮。1994年獲全區計畫生育工作第一名。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2?83‰,晚婚率、晚育率、節育率、計畫生育率均達到100%,獲區計畫生育工作一等獎。年末全鎮有育齡婦女3099人,已婚育齡婦女2404人。
精神文明建設
1993年以來,深入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和道德教育,全鎮人民精神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社會主義新道德、新風尚不斷發揚光大。吳家村委會和常旺村委會被市政府命名為模範村委會。1995年底全鎮有市級文明單位(村)3個,區級文明單位(村)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