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馬幫

高城馬幫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是高城村人運送生產活動物質及與外村溝通的主要交通工具。高城村本村現有馬匹40多頭,與高城村裡面的方溪村,安溪村的馬匹一起,組成一支擁有100多匹的馬幫。一到運送生產物質的繁忙季節,馬幫傾巢而動綿延2.5公里,煞是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城馬幫
  • 外文名:High city caravan
  • 興起時間:世紀70年代
  • 馬匹:40多頭
事跡,歷史沿革,傳說,

事跡

高城馬幫與高城頗有張家界韻味又獨具特色的關山風景,以及清一色依山傍水而建的木房子交相輝映,再配以塗厚的梅山文化底蘊,使高城村成為了一個藏在塗閏人來識的風景勝地。
近幾年來,隨著高城風景逐漸為人民知曉,每年來此觀光的人絡繹不絕,高城村與外地聯繫的公路已以修通,高城馬幫由原來的交通工具變成了旅客們享受騎馬遊山玩水的重點項目。凡是來高城村的人,必定要騎馬遊覽高城村旁美麗而誘人的川岩江峽谷風光。

歷史沿革

尋找最後的馬幫
資水,古稱益水,發源於廣西資源(一說發源於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北青界山黃馬界),在益陽甘溪港注入洞庭湖。
就感覺而言,資水到今天也還保留了“巫楚之地”的些許靈氣,而且由於工業化進程的差異,其秀美風光更勝於“湘資沅澧”中的“老大”湘江了。
湖南安化位於資水中游。
這個緊鄰一片廣闊水域的山區縣,自秦至唐屬益陽縣地。宋神宗熙寧5年(公元1072年)始設安化縣,沿用至今。
據安化水利部門的人提供的資料,縣城東坪鎮占據了資水100多米寬的河道,這使得資水原本奔涌不休的氣勢在此削減了不少,當然,也帶來了洪水隱患。
資水支流132條,安化縣境內就有40多條。其中,有一條一級支流叫“麻溪”。
記者兩次進山前往洞市鄉高城村尋找安化的馬幫,都是沿麻溪溯水而上。當地人說,這是資江中水質最純淨的支流了。
洞市老街“滄桑史”洞市鄉,位於安化縣東南部,距縣城45公里,通車,但路況一般。

傳說

據說,在以前的中國地圖上,湖南版塊中可以沒有“安化”,沒有“東坪”地名,但一定會有“洞市”的地名。因為這裡歷來就是通往邵陽(原寶慶)、新化和漵浦的必經之路。
在歷史上,洞市曾商賈雲集,青石板街巷長達數千米,臨街商號遍布。興盛時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數里。
如今,洞市老街早已被一條新型的集鎮簡易水泥路“攔腰斬斷”,當年的鼎沸人聲也已沉寂。
5月12日,我們在老街殘剩的小巷中穿行。青石街面依舊。街口兀自矗立著一幢建於清同治年間的賀家祠堂,已被棄用,祠堂門楣上的精美石雕和一些彩繪據說也早已毀於“文革”時期。
在老街深處,記者還發現了一家老字號商鋪招牌——“德勝隆糧油□□”。商鋪的主人姓賀,已故。賀的遺孀陳柳英82歲了。她告訴記者,商鋪是民國時期她17歲時幫著發家建起來的。今天家道早已敗落,商鋪也變為居家所用,但裡面1米多高的大櫃檯被保留下來,靠牆放著一個木製的“秤桿架”,仍裝有大秤。
洞市歷史上的商業盛況皆因其交通樞紐地位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的衰敗不算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洞市老街另一頭的新集鎮上,還有十幾家至少是傳了三代的、純手工的“皮紙”(用於糊窗、做風箏及冥紙)私人造紙作坊。這或許可以算作當年的商業餘韻吧。
洞市鄉劃分為31個行政村。除了洞市本身保留了便利、良好的交通地位,全鄉還有11個村子不通路。
其中,高城、木羊、白馬、方溪和安溪這5個村地處偏遠深山,其交通、運輸往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全靠腳走肩挑,80年代初至今,車子駛不進去的山間羊腸道,便一直迴響著清脆的馬鈴聲。
駿馬嘶鳴于山上“高城”聯環是距洞市老街最近的村莊,5公里。這也是洞市往大熊山方向車子能夠開到的終點。再要進去,譬如去高城或方溪、木羊等村,就得翻山了。
算起來,高城村距離聯環村也就6里的樣子,被兩座尖尖的山隔了一下。聯環在山下,高城在兩座山之後的一個半山腰,海拔約600米左右。
高城這個村名,據說是希望成為“高山上的一個小城鎮”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