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太原市婁煩縣靜游鎮嶺底村(1971年前屬靜樂縣),高君宇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動家高君宇的誕生地及他16歲以前生活和學習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君宇故居紀念館
- 地理位置:山西太原市婁煩縣靜游鎮嶺底村
- 氣候類型:溫帶半乾旱季風性氣候
- 景點級別: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簡介,人物生平,館舍布局,館舍現狀,館存文物,展覽模式,歷史意義,
基本簡介
故居座落在村東被稱作“高家崖”的一條小溝中,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磚砌窯洞為主,有窯房70餘間,被稱為“高家大院”。
人物生平
高君宇(1896-1925)名尚德,字錫三,號君宇,1896年10月22日(清光緒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出生於山西靜樂縣峰嶺底村(現屬婁煩縣)。高君宇同志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他卻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為山西黨、團組織的建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彭真同志說過:高君宇是山西共產主義運動的啟蒙者;講山西共產黨的歷史,要從高君宇講起。
1916年,高君宇從山西省立第一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在五四運動的薰陶下,高君宇逐漸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轉變。他是李大釗的學生和得力助手之一,他們在北大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1920年成立了“北京共產黨小組”。
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高君宇是全國57名黨員之一。
1921年5月,高君宇受李大釗指派,回到山西,在太原省立一中建立了“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成員有王振翼、賀昌、李毓棠等。
1924年春夏之交,高君宇再次受李大釗派遣,回山西建立黨的組織,推進山西國共合作。此時太原的共產黨員有李毓棠、傅懋恭(彭真)、侯士敏、張叔平、紀廷梓、潘恩溥、張育麟等。經北京區委批准,在太原省立一中秘密組建了中共太原支部。
館舍布局
大院始建於清末鹹豐年間高君宇曾祖時,除住宅外,還有藥店、油坊、粉坊、釀酒等作坊和菜園、小花園。整個大院又分為東上院、東下院、中院、西院和西園子五座院落,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00平方米。東上院和東下院以長工住宅和作坊為主。中院分上下二層,下層東西兩側原有廂房,
北向有一排整潔的五孔窯洞,東側第一孔內設磚砌樓梯可達二層平台。其餘四孔原為管家、夥計們的住宅和帳房、藥店等貿易場所。二層平台上,東西有廂房,正房四孔窯洞前有木構卷棚式的出檐,是當時君宇父母親和兄妹們的住房。君宇誕生在從西往東的第四窯洞內。另外還有西園子、菜園和小花園。
館舍現狀
高家大院歷經百年的滄桑變化,已經失去了原貌,所有房窯大部分已磚凋瓦裂,有的已經坍塌損毀。1995年,為迎接高君宇誕生100周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正式立項修復高君宇故居。修復開放的“高君宇故居”是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院門上懸掛著由彭真同志題寫的“高君宇故居紀念館”木質牌匾。
館存文物
國家文化部贈送的站立銅像矗立在下院中央,薄一波同志的題詞是“革命先驅”;許德珩同志的題詞是:“革命先驅,青年楷模。”, 其中有三孔窯內全部懸掛著介紹高君宇生平事跡和進行革命活動的照片鏡框和文物展櫃。照片共100餘幅,展櫃共20餘個。 上院四孔窯洞的前廊卷棚煥然一新,金碧輝煌。每孔窯前分別掛著高君宇父母親、大哥高俊德、三弟高全德居室和高君宇婚後居室的小牌匾。 窖內陳列著高家當年的家具、灶具、用品等文物及複製品共112件。窯內還分別懸掛著高君宇父親高配天、母親趙娥則、妹妹高志嫻、大哥高俊德的照片以及三弟高全德全家、四弟高宣德全家和高君宇繼子高培存全家的照片。
展覽模式
展覽共分為十一個部分:(一)英雄自古出少年;(二)五四運動的健將;(三)神州大地播火手;(四)中共早期領導人;(五)工人運動的領袖;(六)國共合作嘔心血;(七)山西黨團創建者;(八)情系周鄧當“紅娘”;(九)彗星迅忽英年逝;(十)潔玉愛情萬古傳;(十一)故鄉人民的業績。
歷史意義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已成為對廣大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婁煩縣黨校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