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蕁麻

高原蕁麻

高原蕁麻(拉丁學名:Urtica hyperborea Jacq. ex Wedd.)是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為高寒地帶植物,耐寒、耐瘠,抗逆性強,葉乾時藍綠色,卵形或心形,瘦果長圓狀卵形,壓扁,長約2毫米,熟時蒼白色或灰白色,光滑。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下部葉腋)或異株;花序短穗狀,稀近簇生狀,長1-2.5厘米。雄花具細長梗(梗長1-2毫米),在芽時直徑約1.3毫米,開放後直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外面疏生微糙毛;退化雌蕊近盤狀,具短粗梗;雌花具細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原蕁麻
  • 拉丁學名:Urtica hyperborea Jacq. ex Wedd.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薔薇目
  • 蕁麻科
  • 蕁麻屬
  • :高原蕁麻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生態特性,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叢生,具木質化的粗地下莖。莖高10-50厘米,下部圓柱狀,上部稍四棱形,節間較密,乾時麥稈色並常帶紫色,具稍密的刺毛和稀疏的微柔毛,在下部分枝或不分枝。
葉乾時藍綠色,卵形或心形,長1.5-7厘米,寬1-5厘米,先端短漸尖或煮探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6-11枚牙齒,上面有刺毛和稀疏的細糙伏毛,下面有刺毛和稀疏的微柔毛,鐘乳體細點狀,在葉上面明顯,基出脈3(-5)條,其側出的一對弧曲,伸達上部齒尖或與鄰近的側脈網結,葉脈在上面凹陷,在下面明顯隆起;葉柄常很短,長2-5(檔妹檔束-16)毫米,有刺毛和微柔毛;托葉每節4枚,離生,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向下反折,長2-4毫米,具緣毛。
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下部葉腋)或異株;花序短穗狀,稀近簇生狀,長1-2.5厘米。雄花具細長梗(梗長1-2毫米),在芽時直徑約1.3毫米,開放後直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外面疏生微糙毛;退化雌蕊近盤狀,具短粗梗;雌花具細梗。
瘦果長圓狀卵形,壓扁,長約2毫米蘭妹束充,熟時蒼白色或灰白色,光滑;宿存花被乾膜質,內面二枚花後明顯增大,近圓形或扁圓形,稀寬卵形,比果大1倍以上,長3-5毫米,外面疏生微糙毛,有時在中肋上有1-2根刺毛,外面二枚很小,卵形,較內面的短8-10倍。花期6-7月,果期8-9月。
高原蕁麻根莖粗壯,木質化。莖多數,叢生,直立。葉對生,卵形,葉柄短。花單性,雎雄同株。瘦果卵形,蒼白色或灰白色。產若羌縣。莖皮纖維可作紡織原料,也可制麻繩。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200-5200米(青海祁連與新疆策勒縣只3000-3500米)的高山石礫地、岩縫罪斷訂或山坡草地。

分布範圍

產於新疆(崑崙),西藏南部至北部,四川西北部,甘肅南部和青海。錫金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莖皮纖維可作紡織原料,也可制麻繩。

生態特性

高原蕁麻為高寒地帶植物,耐寒、耐瘠,抗逆性強。在西藏分布於藏南4500m以上的山地陽坡、石灘及流石灘。這裡氣候寒,熱量不足,輻射強,風力強勁,氣溫晝夜變化劇烈。植物多呈墊狀、蓮座狀,植物密被綿毛。高原蕁麻在這種環境中生長在較背風、向陽的岩石縫隙重寒頁,呈片狀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北坡、佩枯錯以西至馬拉山及昂仁波齊峰的山坡一帶,以變色錦雞兒( Caragana versicolor)為建群種的灌叢群落中,高原蕁麻做為雜懂去戶類草的伴生種與短爪黃芪( Astragalus neydei)、四裂煉婆棗紅景天( Rhodiola quadrifida)、墊狀點地梅( Androsace tapete)等組成群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