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探討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理論,提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平衡機理。流域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子系統(效率)、社會子系統(公平)和生態子系統(可持續性)三者之間、各子系統內部要素之間以及代際之間的平衡過程,是一個由低層次平衡到高層次平衡的非均衡發展過程。這決定了流域可持續發展過程只能是波浪式或螺旋式上升。為促使流域可持續發展,有必要採取措施,提高生態供給,降低生態需求,從根本上調控導致流域生態經濟問題可能出現的障礙。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型。從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關係出發,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核心,構建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型,從可持續度、協調發展度和公平度三方面衡量和評價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水平。最後,結合撫仙湖流域進行了實證研究,並針對流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其中的內在機理,提出相應對策。
作品目錄
| |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高原湖泊流域概況及其可持續發展問題診斷 第三節 研究方法、主要內容及主要創新點 | 第一節 國內外湖泊—流域管理研究綜述 第二節 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 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的研究綜述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理論及其評價框架研究 | |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第二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第三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平衡機理研究 第四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 第五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框架研究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第一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可持續度評價 第二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協調發展度評價 第三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公平度評價 第四節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總體評價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 |
第一節 撫仙湖概況及其流域環境問題診斷 第二節 撫仙湖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 第三節 促進撫仙湖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
|
創作背景
高原湖泊生態價值顯著,對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支撐作用,但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湖泊污染和生態退化日益突出。湖泊水質持續惡化趨勢,影響著人類對流域內的資源開發和保護,進一步激化了流域內經濟—社會—生態系統的基本矛盾,一方面,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水資源、生態系統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負荷過重和遭到污染的生態系統的供給力相對縮小,從而使高原湖泊流域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影響著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治理與保護湖泊、促進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大問題。基於此,《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理論與評價》從湖泊流域系統角度探討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理論。
作品鑑賞
其一,該書研究視角較為全面。全書以高原湖泊流域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流域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討了流域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性以及經濟—社會—生態之間的協調性,強調了研究的綜合性和系統性,有利於深化流域可持續發展理論。
其二,該書研究內容豐富。湖泊水質的持續下降與惡化,實質上是打破了高原湖泊生態經濟系統的平衡。這種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進一步影響了社會經濟系統失衡。追求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在現實發展中很難做到經濟—社會—生態共贏局面,更切實的情形是經濟—社會—生態的平衡;研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平衡發展,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基於水資源持續利用為核心的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型,拓展和深化了現行流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方法,為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從理論層面進入操作層面提供了方法依據。
其三,該書研究方法交叉。考慮到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複雜性,在該書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中,作者對相關的經濟學、管理學、生態學等相關理論進行了必要的借鑑和融合。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相互支持,面上分析與案例研究互相補充,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研究體系。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胡元林,男,湖北仙桃人,1971年12月生。管理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公司理財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