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天路健康行

高原天路健康行

本書先是介紹一些較為實用的高原自我保健常識,接著又針對常見高原高山病症推薦了應急處理措施,最後又對高原飲食起居的各種注意事項作出說明。這本實用性小冊子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是在高原生活、工作或旅遊的必備保健指南,也可供廣大登山愛好者及高原地區的科研、臨床工作者參考選用。

基本介紹

  • 書名:高原天路健康行
  • 類型:旅遊與地圖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開本:32開
  • 作者:甯學寒 李舒平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公司
  • 頁數:140頁
  • ISBN:753238530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書較全面地闡述了高原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及如何減少傷害的方法等,不失為高原旅遊或工作者的良師。
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是常識篇。闡述了人對環境低氧的習服與適應,特別著重在高原上體力活動的特點及促進習服和增強對低氧耐受能力的途徑。第二是高原上的症狀及疾病篇。從常見的症狀作出對高山病的鑑別到針對性的緊急處理。全書敘述通俗易懂,操作上簡單易行
該書的作者都長期從事登山醫療及生理研究工作。李舒平在珠穆朗瑪峰的多次攀登中擔任醫療工作,曾與珠峰考察隊和中科院低氧開放實驗室等合作,研究高山習服,獲中科院、國家體委科技進步獎3項。而甯學寒則曾任珠峰科考隊高山生理組組長,在多個高山地區進行高山生理研究,並擔任中國生理學雜誌的編委,現為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員,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教授

作者簡介

在平原生活的人們初上高原時,總懷有很大的不安,因為稍不注意,高原反應就會威脅幾乎所有的人。即便是學醫的,對高原生理和高原病症都知之甚少,而傳奇式的道聽途說倒挺多,故人們迫切需要尋到一本有簡單說理的實用小冊子,以行之有據,從而有利於健康和工作。這樣,本書就應運而生了

圖書目錄

保健常識篇
一、高原自然因素
大氣壓力下降
溫度降低
輻射增強
濕度降低
地形複雜
氣象多變
生物群落與植被特殊
二、氧與生命
氧的發現
氧與早年的肺生理學w
氧與高海拔
氧的補充
三、低氧後的力不從心
體力活動與耗氧量
大氣氧含量降低
高度與體力活動極限的關係
自我判斷負荷適合度
簡易估測最大耗氧量
四、對高原的習服和適應
低氧及內環境恆定
初到高原的身體反應
遵循自然規律
適應和習服
五、對低氧的耐受
身體素質特徵
低氧耐受能力
低氧耐受性的表現
低氧耐受的後天獲得
六、低氧儲備能力及測定
儲備能力
低氧儲備能力
儲備能力的測定
常見病症篇
一、食欲不振與消瘦
存在的事實
壓力差的影響
低氧的影響
高原食譜的制定
二、睡眠障礙
主要原因
措施
三、記憶與情緒變化
瞬時記憶
近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高於定居點的易忘現象
情緒、性格與行為
應急處理
後果
預防
四、頭疼與急性高原反應
陣發性單側頭疼
前額痛和顱後痛
頭疼與高血壓
頭昏與低血壓
頭疼伴發熱
急性高原反應
五、昏睡、共濟失調與高原腦水腫
極度倦怠和步態不穩
伴隨狀況
緊急處理
後遺症
預防
六、咳 嗽
乾咳
乾咳伴咽喉疼
咳嗽伴血絲痰
咳嗽有膿痰
咳嗽、流涕、頭疼伴發熱
咳嗽伴泡沫狀痰
七、粉紅色泡沫狀痰與急性高原肺水腫
肺水腫的形成
儘早發現可疑患者
鑑別
治療
經驗積累
八、低氧時的心搏節律及頻率
常見心率(律)變化
嚴重缺氧時的心律
警惕其他病變的可能
九、噁心、腹瀉、腹痛和便秘
噁心嘔吐但無腹瀉、腹痛
噁心嘔吐伴腹瀉、腹痛
高原腹瀉與便秘
十、高原出血傾向與血栓
出血
血栓形成
十一、浮腫與水腫
臉浮腫與高原水腫傾向
感覺異常的局部腫
十二、視聽障礙
視力減退與視網膜出血
雪盲
色覺異常
聽力下降與前庭敏感
十三、肢體麻木與凍傷
短暫麻木
持續性麻木
凍傷的產生
凍傷在高海拔髮病率高
凍傷的現場處理
十四、缺氧危象及昏迷
昏迷的高原現場處理
發紺、蒼白與缺氧危象
昏迷的鑑別
快字訣
十五、慢性發紺
高原紅細胞增多症
高原心臟病
高原血壓異常
高原指甲凹陷症
十六、外 傷
肢體骨折與脫臼
頸部和頭顱損傷
肋骨及內臟損傷
蟲蛇咬傷

文摘

書摘
初到高原的身體反應
人初到高原,例如到達拉薩機場,由於稀薄的空氣中含氧量比平原上低
,同樣吸入一口氣,肺泡內的含氧量也相應降低,繼而導致血含氧量下降,
內環境恆定受到破壞。這時,體內的化學感受器如頸動脈體等立即察覺到異
常,於是一方面通過自動調節途徑,加深加速呼吸;另一方面,則將信息傳
遞至神經中樞。同時,低氧狀態也直接影響大腦中樞系統。這樣通過神經及
體液調節機制,使體內各種器官充分動員起來,以攝入足夠的氧氣來彌補血
中含氧量的不足。
心臟接到信息,使心肌收縮加強和心率加速。儲藏紅細胞的脾臟對低氧
信息作出收縮反應,增加紅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以提高運輸氧的能力。低氧還
使身體主要的心、腦等器官的血管舒張,以利細胞的氣體交換;次要器官及
周邊的血管收縮,以利於血液分配到重要器官,等等。然而,呼吸的變化會
造成通氣過度,把體內具有酸性的二氧化碳過多地排出體外,相對地鹼性物
質比例增大,形成呼吸性鹼血症,嚴重時能引起頭暈、噁心、嘔吐及肢體麻
木;呼吸及血液循環功能的加強和周圍血管收縮會引起血壓不穩;顱內血管
舒張會增高顱內壓力,引起頭疼。這是人體為了保持內環境恆定所作的生理
反應,或反應過度的繼發效應,在24小時左右達到高峰,於是人們就稱之為
高原反應。
過度通氣造成的呼吸性鹼血症,需通過腎臟的逐步調節方能使體液的內
環境重新達到恆定狀態。通常在3~7日後,當新的內環境恆定建成,靜息時
的呼吸活動及心率反應會逐漸平緩下來,鹼血症隨之消失,頭疼也會緩解,
但紅細胞及血色素仍會繼續上升。這時,不再是脾臟收縮,而是骨髓造血功
能增強,使血液能攜帶更多的氧,直到滿足細胞的耗氧量為止。
遵循自然規律
既然高原反應是保持身體內環境恆定所作的生理反應,那就應儘量避免
對其進行干擾,應讓這種生理反J立循自然規律完成。
1.不要過勞
任何增大耗氧的活動都會加重供氧與需氧間的不平衡,延遲新平衡的建
立,必須有控制地、循序漸進地增加體力負荷,切忌突然用力或猛加速度,
以避免氧氣來不及供給導致欠下大筆“氧債”而加重失衡。有一次,一位同
事初登4000米,下車時高興地喊“4000米沒什麼呀,我一點反應也感覺不到
”,當看見筆者在200米外的山坡上採到雪蓮時,也跑過來,可是跑不到50
步就蹲到地上,上氣不接下氣地呻吟“我不來事了(不行了,滬語)……暈…
…要吐”。
2.預防感冒
早上或晚上從生火的屋子外出,除添衣外,在戶內外溫差過大時應戴防
寒口罩,儘量避免張口呼吸。戶外活動以不出汗為度,如果有汗,一定要及
時擦乾。手足要保持溫暖乾燥。如果廁所在露天,宜改變習慣,讓如廁時間
勿在最冷或風大的時候。
3.不亂用藥
正常的生理反應不必用藥,也不需間斷吸氧,讓反應症狀自然消失即可
,不可道聽途說地亂用藥。若反應症狀明顯,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4.遵循科學原理
行動一定要遵循科學原理。有人認為,在空氣稀薄情況下,主動地加深
加速呼吸就可以吸入較多的氧。但別忘記,過度通氣會使體內二氧化碳急劇
減少而導致呼吸性鹼中毒。也有人問:在高原會發生水腫,少飲水是不是可
以防止水腫?這不行!在高原上,由於呼吸的增強,加大了水經呼吸的排出,
如再限水會引起體內缺水而使尿濃縮,不僅為結石的形成製造了條件,還會
造成血液淤滯。有人信了不全面的傳言,像“瘦人會適應得好”而少食澱粉
。這不僅減弱了體能,還違背了糖有利於克服低氧的事實;特別是在體力活
動時,如血糖不足,身體不得不動用脂肪來產生必需的熱量,這會耗去更多
的氧。有人說酒能“活血”,但急性低氧已使心臟負荷增加,再添上酒精對
心臟刺激的副作用,喝酒則有害無益。不過,在5000米高原喝咖啡倒沒證明
有害。
適應和習服
1.適應的定義
適應有兩類。一類是生物學上的“適應”,指對外環境變化作出的有利
於機體的保護性反應,通過遺傳而固定下來,成為一項世代具有的身體素質
特徵。像世居高原的夏爾巴人具有活躍的攀登能力,術語“高原適應”就是
指這種生物適應。另一類適應是平時常說的個體生理適應,它並非遺傳而來
,而是後天訓練獲得的,術語稱作“高原習服”。在涉獵這類術語時應避免
概念混淆。
2.習服——個體的生理學適應
(1)生理適應: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從明亮的環境進入陰暗房子
的時候,起初看不見任何東西,呆了一會兒,就可以分辨出若干物件了,這
種現象被稱為暗適應,屬於生理適應。當身體感受到外界或內部的刺激或變
化時,會作出生理功能上的調節,去應付刺激或變化,如皮膚遇冷刺激會使
局部血管收縮,防止熱量的損失;也會調整感受閾的閾值和傳遞信息的網路
,作出保護性的反應,如中度降低體溫可改變心臟缺氧的損傷閾和減弱傷害
性反應;還能調控或協調代謝通道的啟閉和基因表達,如中度低溫能保持有
氧代謝途徑的暢通,並抑制凋亡通道的啟動。這種個體對體內、體外的變化
或刺激作出調整、調控和調節反應,以達到新的平衡、穩定或重組,屬於生
理適應,可由後天訓練而獲得或發展。
(2)習服:登上高原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就是俗稱的cc服水土”,術
語為“習服”。生育能力是長時間習服的標誌。初到高原,急性高原反應將
持續多久,當視高度及上升的速度而定,一般1~4周多數人能逐步習服。有
定居2年記錄的最高居民點海拔5950米,在此高度以下是人類可獲得習服而
能正常生活的高度。在海拔6000~7010米處,則只有駐軍記錄,在此高度以
上則難以達到穩態習服,這時主要憑藉整體調節和細胞的耐受進行有限活動
,諸如登山和科學考察。
習服是個體對外環境變化作出的有利於機體的保護性反應,通過訓練能
夠增強的一些身體素質特徵與之有關,可以後天獲得。在這個意義上,個體
對低氧的習服屬於生理適應的範疇。低地人到中等海拔高度,可以通過個體
生理反應而達到習服,若不能完成習服,就會患高原病。下到平原,所獲得
的習服在半年內會逐漸消失。
3.適應——世代的生物學適應
世代居住在高原的人,通過遺傳,先天性地取得了生物適應,有最大程
度的低氧耐受力。藏族同胞是世界上對高原適應最佳的人群,測定表明,藏
民的低氧耐受能力遠大於習服的來自低地的各族移居者,他們的攀登能力顯
著強於移居者。即使下到平原,3~28年不會失去對低氧的適應能力。
有的先天性疾病,影響人對低氧的習服。如在南方人中有一種紅細胞葡
萄糖-6-磷酸脫氫酶(0-6-PD)缺陷症,又稱蠶豆病,俗稱“胡豆黃”。這種
人不能對低氧作出正常反應,屬於高原禁忌證。這類遺傳性缺陷,是不能通
過後天訓練來彌補的。
P20-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