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唐松草

高原唐松草

滇川唐松草(學名:Thalictrum finetii B. Boivin),是唐松草屬植物,莖高50-200厘米,分枝。為三至四回三出或近羽狀複葉;小葉草質,頂生小葉有短柄,菱狀倒卵形、寬卵形或近圓形。花序圓錐狀,長達30厘米,有稀疏的花;萼片4-5,白色或淡綠黃色,橢圓狀卵形。瘦果扁平,半圓形或半倒卵形,周圍有狹翅。7-8月開花。生海拔2200-4000米間山地草坡、林邊或林中。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雲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高原唐松草
  • 拉丁學名:Thalictrum finetii B. Boivi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莨目
  • 毛茛科
  • 唐松草屬
  • :高原唐松草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東南(墨脫)、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
  • 命名者及年代:B. Boivin, 1945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近種區別,

形態特徵

滇川唐松草是草本植物,莖高50-200厘米,有淺縱槽,變無毛,分枝。基生葉和莖最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具較短柄,為三至四回三出或近羽狀複葉;葉片長約18厘米;小葉草質,頂生小葉有短柄,菱狀倒卵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0.9-2厘米,寬0.7-2厘米,頂端圓形,有短尖,基部寬楔形、圓形或圓截形,三淺裂,邊緣有疏鈍齒或有時全緣,表面無毛,脈稍凹陷,背面脈稍隆起或平,沿脈有密或疏的短毛;葉柄長約2厘米,有鞘,托葉狹,邊緣常不規則淺裂。
花序圓錐狀,長達30厘米,有稀疏的花;花梗細,長0.4-1.8厘米;萼片4-5,白色或淡綠黃色,橢圓狀卵形,脫落;雄蕊長約6毫米,花葯狹長圓形,長1.5-2毫米,有短尖頭,花絲絲形;心皮7-14,有短子房柄,花柱長約1.2毫米,柱頭側生。
瘦果扁平,半圓形或半倒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有短毛,兩側各有1條弧狀彎曲的縱肋,周圍有狹翅,子房柄長約0.4毫米。7-8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200-4000米間山地草坡、林邊或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墨脫)、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主要價值

根含小檗鹼,可作黃連的代用品。根:苦,寒。清熱解毒,瀉火燥濕。
【白藥】嘜黃連:根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滇藥錄》。馬尾連,馬尾黃連:功用同前《大理資志》。

近種區別

滇川唐松草近高原唐松草(T. cultratum),但柱頭無翅,瘦果扁平,有毛並有狹翅可以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