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據上世紀50年代調查,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後殿及配殿、跨院,規模較大。山門1間,筒瓦箍頭脊硬山頂,其餘各殿面闊均為3間,筒瓦箍頭脊硬山頂。庵內有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朱國柞撰《明敕賜慈隆寺碑記》,碑文略稱:“御馬監太監高勛、張進等,仰承皇太后、皇恭祀懿旨,自出資創建,以為皇上祝延萬壽。建成,賜額慈隆寺。”因為是太監高勛所建,故俗名高公庵,其地亦因之得名。
1985年調查時得知,此寺於清代重修時,已易俗名“高公庵”,而本名慈隆寺反而不傳。民國時為那氏家廟。1949年後改為單位宿舍。“文化大革命”時,高公庵更名為國興胡同,後亦未改回。現存建築分為前後二院。前院並列三座三間殿,前出廊,各殿東帶耳房一間,並有一門道通往後院。後院為一小型三合院,後殿三間,前出廊,東、西房各三間。均為硬山筒瓦頂,過壟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