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下
- 拼音:gāo xià
- 釋義:上和下;高和低等
拼音
引證詳解
- 高處和低處。
①《荀子·儒效》:“相高下,視墝肥,序五種,君子不如農人。” 楊倞 註:“高下,原隰也。”
②《淮南子·修務訓》:“於是 神農 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墝高下。” 高誘 註:“高,陵也;下,隰也。”
③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詩:“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 - 古代繪製地圖時標明地形高低的一種方法。
①《晉書·裴秀傳》:“製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之異也。”
②宋 沉、沈括 《夢溪補筆談·雜誌》:“予嘗為《守令圖》,雖以二寸折百里為分率,又立準望、牙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七法,以取鳥飛之數。” - 指高度。
①《西遊記》第七三回:“那箱兒有八寸高下,一尺長短,四寸寬窄。”
②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生平所著之書,雖無裨於人心世道,若止論等身,幾與 曹交 食粟之軀等其高下。”
③葉聖陶 《登雁塔》:“原地頗有高下,可是坡度極平緩,車行不感顛簸。” - 猶差別。
郭沫若 《斷斷集·旋乾轉坤論》:“女子的體魄,無論在生誕比率與年齡上,都表現著有比男子更強韌的抵抗力。獨於智慧型,自有歷史以來,總表示著有大相懸異的高下。” - 多和少。
①《管子·版法》:“凡將立事,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 尹知章 註:“高下,猶多少也。謂君之賦稅,因其遠近之別,以多少之差,輕重合宜,故可嗣之。”
②《宋史·王次翁傳》:“視民產高下以為所輸多寡之數,約期受輸,不擾而集。”
③清 史致諤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十日稟左宗棠》:“現在本地書捐者輒引 滬 上富紳絜量高下,以為口實,捐務益形棘手。” - 輕和重。
《魏書·孫紹傳》:“但天性疏脫,言乍高下,時人輕之,不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