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發育不良軟骨退行性變可逆性的分子機制

《髖關節發育不良軟骨退行性變可逆性的分子機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馬瑞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髖關節發育不良軟骨退行性變可逆性的分子機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馬瑞雪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遠期歸宿是骨關節炎,表現為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其分子機制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通過施加力學改變建立不同時段幼兔髖關節發育不良模型,在此條件下對部分幼兔去力學改變、另一部分直接手術干預,待其成兔,對不同模型髖關節軟骨進行組織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觀察,包括軟骨厚度、軟骨細胞超微結構和凋亡、膠原表達等指標的變化,從分子水平比較不同兔齡軟骨退行性變有無時序性和可逆性,為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治療時間節點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同時通過觀察關節軟骨Wnt信號通路相關蛋白和基因的變化研究其退變機制,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和防止骨關節炎的發生提供新思路和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and dislocation of hip, DDH),又稱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最常見的下肢畸形。儘管部分病例可以最終發育正常,但那些需要臨床干預的病例如果錯過最佳診斷或干預期,無論採取何種治療方法,最終不可避免出現骨關節炎。大量的臨床證據表明,越早的實現髖關節的股骨頭與髖臼同心則髖臼軟骨的可塑能力越強,但這種重塑能力的具體時間點以及促進髖臼軟骨正常發育的機制尚未明確。 研究中改良了傳統的大鼠髖臼發育不良實驗動物造模,通過時序性(1日-10日)的伸髖伸膝位固定大鼠雙下肢觀察異常應力下髖臼軟骨發育不良的演變過程;同時觀察了去除異常應力後髖臼軟骨的恢復情況。通過組織、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等試驗方法逐步的揭示髖臼軟骨發育不良的分子機制。結果顯示: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髖臼正常的類圓形逐漸消失,髖臼上緣明顯增生、盂唇內翻,持續固定5日後的大鼠髖關節出現脫位;隨著異常應力的去除髖臼形態具有可逆恢復的趨勢。組織切片中與正常對照組相比,髖臼發育不良軟骨細胞排列紊亂,形態變小呈梭型,細胞外基質纖維粗大排列紊亂。進一步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結果提示,β-catenin表達增高在髖臼發育不良的軟骨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過時序性的造模方式觀察了髖臼軟骨由正常到發育不良的演變過程,並證實了髖臼軟骨具有可逆性發育的假設,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揭示了信號通路蛋白β-catenin在髖臼軟骨發育中的作用為逐步揭示發育性髖臼發育不良的確切機制提供了實驗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